只要不瞎的人都知道,三轮车肯定是出问题了,否则那位环卫大叔就是开着出来,而不是推着出来。
三轮环卫车上载满了一袋一袋的垃圾,让环卫大叔推得十分吃力,在将要出巷子的地方有一条凸起的减速带,而且也微微有点上坡。环卫大叔推到这里的时候,前轮虽然过去了,可是后面的两个轮子却怎么也过不去。
大雨在这个时候虽然还没停,但已经变小了许多,巷子里来来往往的路人也不少,可是没有一个人愿意伸出援手去帮着推一把,或许也是因为载满了垃圾的三轮环卫车太臭又太脏,根本无从下手吧!
环卫大叔被弄得十分着急,却又无计可施,只能咬牙不停的推着,但力气始终还是差那么一点,车子卡在减速带上来来回回倒腾,后面两个轮子始终过不去!
李记开有点看不下去了,这就将车停靠到一边,走到三轮环卫车的车尾帮着推了一把。
三轮环卫车终于从巷子里被推出来了,到了外面的平路上。
环卫大叔对李记开感激不尽,尽管这只是举手之劳,但对他而言却是帮了大忙,要不是李记开的话,他还不知道要折腾到什么时候呢!
“小伙子,谢谢你啊!”
“没事!”李记开摆摆手,这就想离开,可是看到环卫大叔身上的工作服,心中一动,忙又倒回来道:“大叔,我跟您打听个事可以不?”
环卫大叔大方的道:“行啊,你说!”
李记开道:“这文明路一带的垃圾是您负责收的吗?”
环卫大叔道:“巷子里面的住宅区是我负责收的,外面公路上的不是!”
李记开一听便知道自己问对人了,精神大振,忙顺势道:“外面公路上的为什么不是您收呢?”
环卫大叔道:“公路上的垃圾通通都装在垃圾桶里的,你看,垃圾桶上有个挂耳,环卫车上有个装置,来了之后直接扣上,往车后厢一升一倒,那就把垃圾到空了,比我这个省事多了。”
李记开点点头,直接问到重点,“大叔,那您知道走这条路的环卫车是几点钟出发,又怎么个走法吗?就是它的行驶线路是怎样的。”
环卫大叔有些疑惑的道:“知道是知道,可你打听这个干嘛呢?”
李记开随口扯谎道:“我是个记者,正准备做一遍有关城市卫生,歌颂环卫工人的报导,所以想了解一下。”
环卫大叔恍然,态度终于变得更热情了,“对啊对啊,你可得好好报导,做我们这一行的最是辛苦了,用那句什么话来说就是起得比鸡还早,睡得比猫还晚!”
“嗯嗯!”李记开连连点头,继续道:“您还没回答我的问题呢!”
环卫大叔道:“具体的路线,我也不是很清楚。我只知道他们一般是凌晨十二点就开始出车。”
听见他这样说,李记开不由有些失望,看来还得去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不可啊!
只是没等他告辞,环卫大叔又发话了,“不过你可以问问我侄子,他就是开环卫车的!”
李记开听得神色大亮,忙问道:“那怎么联系您侄子呢?”
“给他打电话就行,我有他的号码。”环卫大叔说着,也不用李记开催促,自己就掏出一个老式手机打给了自己的侄儿,“喂,强子啊,是我啊,这样哈,我这里有个记者,他要给我们做报导,有事想要问你……行了,小伙子,你跟他说吧!”
李记开这就接过手机,礼貌的道:“强哥是吗?您好,我跟您打听一下……”
杀人放火金腰带,施桥修路无尸骸!这句话明显是没有道理的,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才是正理,李记开刚刚的善举,马上就得来了福报。
环卫大叔的侄儿强子就是开环卫车的,而且走的就是文明路这条路线,也就是说,那天晚上载着李记开的辆环卫车就是强子开的。
不过经过李记开试探后,发现强子明显是不知道车子爬上了人,更不知道这个人在搭乘一段路后又从车上跳了下去,于是他就问起了他的行驶路线。
这趟环卫车是凌晨十二点从环卫部门开出的,沿途不停的收集垃圾,先是经新江一路进去,经新江二路,新江三路,然后从新江四路驶出,再进入西环路绕一圈,出来后便是槎城大道,接着拐入文明路,穿大同路而过,到达沿江中路,再过桥进入老城区……一直工作到早上六点半为止。
李记开一边询问,一边在地图上认真的作标记,画出完整线路图,然后又问了一些问题,感觉再问不出什么了才挂上电话。
和环卫大叔分开后,李记开再次回到车上,然后对照着地图上标示的线路思考起来,从当时身上的垃圾厚度来判倒,最少是被倒了有七八桶垃圾的,身上还沾了一些泥砂,缠着些塑料薄膜!
文明路上全都是商铺,饮食店与服装店居多,基本不可能有泥砂与薄膜这些东西,换而言之这条路应该不是李记开上车的地方。
槎城大道也应该不是,因为主干道上不摆放垃圾桶,那最有可能上车的地方便是长达十余公里的西环路。
李记开驱车来到了西环路,一进入这条道路他就几乎确定,这就是自己上车的地方。
首先,这条道路在城区的边上,相对来说比较偏僻,发生什么事的几率也比较大。其次,这条道路正在扩容,从原来的两车道扩建为六车道,而且进入了修路工程的尾声,一些打好的路段正用塑料薄膜所覆盖着进行保护,与环卫车上出现的塑料薄膜完全一致。
只是这条道路长达十余公里,李记开究竟是从哪儿上的车呢?
李记开继续驱车顺着西环路朝前驶,驶了一段之后,他却发现这条道路的旁边就是高速公路,虽然两者高低不同,却几乎是平行的。
另外,这条道路并不是全程都在修的,有很长一段是早已经修好了,仍然在修的只有一小段,可见到塑料薄膜覆盖的路面也只有一小段。
这个发现,让李记开十分的振奋,因为他已经大概可以确定,他就是在修路这一段上的车。
那么,问题来了。
当时的李记开既然已经身受重伤,是怎么爬到车后箱里面的呢?
那辆环卫车的体积是很庞大的,车后箱高达四米,对于一个受了重伤的人而言,要爬上去无疑是困难的。
如果他只是想搭个顺风车的话,根本不必爬到车后箱里面,只要在旁边随便找个位置挂住就可以,车箱周围有很多可以容人的地方,完全没必要进入车后箱里面,承受被垃圾压死的风险。
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李记开必须得搞清楚。
带着这个疑问,李记开一路来来回回的在西环路上行驶着,同时不停的计算,中间还下车进行实地测量!
忙到中午,他就随便在路上的快餐店对付了午饭,然后又回到了西环路上继续折腾!
到了下午三点多钟,他终于通过自己的计算方式找到了最有可能上车的地方!
这是一个类似断头路的T型路口,前方没有去路,左边是火车桥洞,右侧驶往山上,与之平行的是高约五米的高速天桥,环卫车在这个路口收完垃圾后,需要调头才能驶向槎城大道!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