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可知隋朝之大隋崛起》
第34节

作者: 回青山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有两种可能:
  一、英雄所见略同,这确实是最好的回答;
  二、同一个史官编的。
  不管大家喜欢哪个故事,都不建议大家去相面。
  如果有人非要去,我推荐一种方法:
  一个朋友跟我讲,他家里的一个亲戚就喜欢相面,每次去都拿出一百块钱,跟相面的说:“捡
  好听的说!说的不好听不给钱。”
  花钱买安慰,未尝不可。
  总之杨坚再一次渡过了危机。

  当然,这绝不是最后一次。
  总的来说,此战之后杨坚已经彻底摆脱了戏霸宇文护的阴影,离演主角的日子或许已经不远了!
  有一点还没介绍,杨坚跟王谊的关系相当不错,因为他俩是老同学。除了王谊,杨坚的另一位同学混得也很好,就是我们最早介绍过的郑译。
  郑译的官职虽不高,但有一点,他是太子宇文赟身边的红人。把储君哄高兴了,前途岂不是一片光明。
  宇文赟在生活作风上跟高湛有点像,简直跟“君子”就是天生的仇人。宇文邕为了培养他这个宝贝儿子也是煞费苦心,接连往他身边派了好几位优秀的辅导老师。但宇文赟对此却十分抵触,这几位整天板着个苦瓜脸,张口闭口君子之道,烦都烦死了,还是跟郑译玩有乐趣。
  “时间”这个糟老头儿告诉我们,童年的快乐终将逝去,人长大了是要承担责任的。
  建德五年(576)二月,杨坚的好女婿宇文赟受命西伐吐谷浑。智囊团成员有王轨、宇文孝伯、郑译等。
  话说吐谷浑不是已经被打服了吗,怎么一点都不长记性,又来闹事了。你说你早不闹晚不闹偏偏在北周最强大的时候闹,这不找打吗?

  这还真不是什么官方行为,主要因为吐谷浑国内发生了大乱,分成了很多武装势力。没说话算数的大哥,胆儿大的武装分子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参照中东),北周边境的百姓就这么被恐怖分子给抢了。
  敢犯我边境,诛之!
  命宇文赟率军西讨。
  这是要锻炼一下宇文赟,让他见见世面。宇文邕不知道,他儿子确实会见世面,但不是以他想要的方式。
  宇文赟率领大军,一路进发,目标伏俟城(今青海省共和县石乃亥乡)。
  日期:2019-06-29 09:23:00

  伏俟城的汉语意思是“王者之城”,要说吐谷浑朋友也真是会选地方,伏俟城就建在今天的青海湖西十五里处。城外是辽阔的草原,一川草色青袅袅,很适合放牧,没事还可以到美丽的青海湖边上遛遛马。
  伏俟城的遗址保留的比较完整,建议到青海湖旅游的朋友感受一下这座昔日的“王者之城”。
  景色虽好,但是也不能当饭吃啊,吐谷浑朋友是深有体会。这次听说北周的正规军要过来,压根就没想正面交战,王者之城也不要了,还是先躲一躲吧,混口饭吃容易嘛!
  带兵打仗是件十分严肃的事情,王轨和宇文孝伯是这么认为的。但宇文赟十分珍惜这难得的公款旅游的好机会,一路上跟郑译吃喝玩乐照常不误。
  大军抵达伏俟城,本来还想大战一场,居然连个人影都看不到。必定是被我们宇文赟太子的天威给吓跑了,还算他们识相。
  虽说有点扫兴,但青海(湖)的自然风光真是醉人啊,落霞与孤鹜齐飞,‘寒’水共长天一色。这趟没白来。
  吃好、玩好之后宇文赟心满意足的率大军原路返回。宇文邕十分关心太子此次出征的表现,不幸的是王轨等人如实地禀报了他一路上的所作所为。宇文邕一怒之下杖打了宇文赟和郑译的屁股,打完之后直接将郑译解雇回家。
  不负责任终究是要付出代价的。
  貌似郑译已经迎来了人生的黑暗期,郑译真是恨不得吃上一口后悔药,没想到出去旅游一趟把官都丢了。王轨、宇文孝伯,终有一天我会报仇的!
  其实郑同学完全过虑了。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宇文赟好了伤疤忘了疼,想玩的时候还得找郑译。郑译受宠若惊,跟着太子混就是好啊,必须赶紧拍拍马屁:殿下何时可得据天下?

  宇文赟听着十分受用,还是郑译最懂我。等老爹死了天下就是我的了,慢慢熬吧,到时必定会重重的赏你。宇文赟不知道他的这一行为,为后来大隋的建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对于这么一个宝贝儿子,宇文邕也是恨铁不成钢,打骂都是家常便饭。要说宇文赟的运气真是好,下面一个年龄比较大的弟弟比他还能玩,而其他几个弟弟年纪又太小,宇文邕想废他都废不了。
  每个人的天性不同,适合他的职业也不同。但皇家的嫡长子大多是要当太子的,职业可选择性太过单一。出生在皇家又要恰巧适合当太子,这概率实在是太低。
  对于太子,宇文邕的确没有更好的办法,在当时的思想环境下这是一道解不开的难题。但对于灭北齐,就不一样了,有很多种办法可以试。
  标题:孰难孰易
  建德五年(576)十月,宇文邕再次把各位大将召集到大德殿,明确表示要再次攻打北齐。采用文官建议的方案,直捣高家老窝—晋阳。
  理论上各位大将的表现应该是这样的:

  去年我大周东伐,势如破竹,一举拿下北齐三十多城池。只不过皇上偶染疾病,才不得不撤军。一雪前耻就在今日!誓要拿下晋阳,为国立功!
  实际上各位大将是这么想的:
  上次打北齐我们的部署那么周密,各位将士兄弟辛辛苦苦跑了那么远,最终几万大军居然连个中潬都没打下来。晋阳的齐军肯定更加精锐,何论灭亡北齐?大家都是上有老母,下有幼子的好不好,这个风险不值得冒。
  所以最终的结果是:诸将多不愿行。
  这就是汉人的优良传统,领导提的要求必须先过过脑子,分析清楚对自己的利弊再做决定。日本人就是完全不同的思维,严格执行领导的命令。
  宇文邕遇到的这个问题,很像唐僧遇到的悟空撂挑子回花果山、八戒要分行李散伙。如果跟随唐僧到西天取经的是三个日本人,就不会发生那么多有趣的事。肯定是跟着唐僧一条道走到黑啊,结果只会有两个,一、路上被妖怪吃掉,二、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抛开唐僧的缺点不论,他具备领导人的优良品质,目标坚定而有毅力。
  宇文邕作为一位优秀的领导人也有这些品质,面对诸将的质疑,他只说了一句:“胆敢有阻止此次军事行动的,一律军法处置!”
  不打仗是死,去打仗还有活着回来的机会,这笔账大家还是能算清楚的,那就打吧。
  就这样武将们被宇文邕拿枪逼着上了战场。

  那文官们提出来的直接攻打晋阳的建议,到底能否行得通呢?战后便见分晓。
  此战之中还将会有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战果。
  北周的军事部署是这样儿的:
  主演宇文邕依然率六军(府兵为主)御驾亲征。

  右三军人事安排为,越王宇文盛任右一军总管,杞国公宇文亮任右二军总管,随国公杨坚任右三军总管。
  左三军人事安排为,谯王宇文俭任左一军总管,大将军窦恭任左二军总管,广化公丘崇任左三军总管。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