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长歌》
第47节

作者: 我非扶苏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9-06-29 00:35:58
  【约法三章】
  当项羽在北方与秦军鏖战时,刘邦也在马不停蹄的往关中赶,虽然项羽在北方牵制了秦军的主力,刘邦在这一路上也不轻松,因为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并不强。
  但对刘邦来讲,打仗从来都不是只靠硬拼的,靠的是脑子,准确的说是靠用人,用会打仗的人,如果说项羽北击秦军突出的是勇,那刘邦在这一路上体现的就是谋。
  其实刘邦所谓的谋也并不复杂,他的风格一般是到了城下之后,先跟你谈,讲一下大道理,谈不拢再打,打不下再谈,然后再辅助一些比如贿赂之类的非常规手段,目的只有一个:拿下此城。
  如果实在拿不下,就下一个。反正刘邦的原则只有一个,打得了就打,打不了就换个地方打。
  这一路上转战十多城,刘司令将这种谈谈打打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而且在一路上还不断地收拢陈胜和项梁的旧部,也招纳了一些如郦食其等比较优秀的人才,一路下来,不断没什么损耗,反而还壮大了不少。
  最重要的是,在这一路上,刘先生能屈能伸、礼贤下士和从谏如流的性格与政治能力方面的优势慢慢的都体现出来了。
  只要人还活着,一切都有希望,只要能为我所用,不分高低贵贱。
  从东部地区进入关中有两个关口,一个是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另一个就是南边一点的武关(今陕西丹凤),刘邦的计划肯定是抄近路经洛阳从函谷关入关,可是洛阳守军太强悍,各种招都使上了也拿不下来,拿不下我就换个地方,最后只能绕个弯改经南阳从武关入关。
  公元前207年七月,南阳郡守向刘邦投降,去掉这一大障碍后,武关已经近在咫尺,八月,刘邦大军抵达武关。
  关中,我来了。

  那此时的咸阳在忙些什么呢?当初,沙丘之谋的几个人为了团伙的利益一致对外的解决了外部的敌人之后,就很自然的进入了第二步,为了个人利益而发挥优良传统:内斗。
  不管他们是为了团伙还是个人之间的斗争,这些斗争的主动权一直都掌握在赵高一个人手上,赵高是个野心家,什么都敢想;也是个阴谋家,什么都敢做。可绝对不是个实干家,这样的人一旦掌了权,就会是国家的灾难。
  在成功的将二世打造成傀儡后,要想为所欲为,还有李斯这一关,毕竟他还是丞相。即便如此,要过这一关并不难。
  李斯是个政治家,说好听一点,他的目的是在能保住现有一切的同时还能为国家做点事,可当他选择了赵高这样的队友时,就注定了不但做不了什么事,还会失去一切,包括自己的命。

  与李斯想做事不同,赵高想做人,做掉一切不听话的人,要论权谋斗争,在赵高面前,李斯只是个小学生。
  在与赵老师的斗争中,李斯从未占过上风,到最后被赵高所不容后,又选择与赵高对抗,向二世说赵高的不是,想做一回明白人。可他不知道,一旦上了贼船就终身为贼,如果不想为贼,就只能为鬼了,已经没有机会了。
  直到最后被赵高套路进监狱的时候,李斯仍然认为赵高奈何不了他,凭他的功劳二世也不会把他怎么样,他又错了!
  直到在和儿子一起被押往刑场的路上时,他才奢望能像以前一样和儿子牵着黄狗去打猎,做个普通人,可能他已经明白了些什么,晚了。
  司马迁先生说,李斯如果不是当时的一念之差,他的功绩甚至可以和周公、召公相提并论,就功劳而言,此话不算夸张。但李斯和那“如果”看似只有一步之遥,实际上相隔万里,坚强的意志力和坚定的立场是优秀政治家的基本素质之一,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这一点李斯还差一点,不止一点。
  解决了李斯之后,赵高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丞相,现在就可以名正言顺的为所欲为了,人的欲望都是随着自己的资本不断的变化而变化的。当了丞相之后自然就想当天下之主了,这个想法虽然最终都没有实现,但至少在这个时候已经有了。
  为了检验一下有多少人支持自己,或者说有多少人屈服于自己的淫威,赵先生上演了一场让后人耻笑的闹剧。
  有一天,赵老师献给二世一只鹿:陛下,献给您一匹好马。
  二世虽没有情商,智商还是有的:丞相,搞错了吧!这好像是鹿呀!
  赵高无耻的说道:是陛下眼花了,不信问问群臣?
  考验人性的时刻到了。

  到底是鹿还是马?这个问题其实有三种答案:是鹿、是马和似鹿似马。意料之中的结果出来了:支持赵高的、忠于二世的和耍两面派等三种人就选边站了。
  而赵高只要一种人,就是把鹿当马的人。至于另外两种人,我要让你们做牛做马。
  虽然不能确定赵高是不是阉人,但在此我想大喝一声:阉贼。
  不过,当一个人的身边都聚满了指鹿为马的人时,可以想想自己又能有什么好结果呢!这个阉贼才不管那么多呢!他只知道耍阴谋诡计,图一时之快。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