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可知隋朝之大隋崛起》
第11节

作者: 回青山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一次次的战争早已使他们变得出奇的冷静,心理素质也早已超越常人。当然很多人都没能突破自己的心理极限,不过这样的人基本上已被淘汰,很难站到你的身边。而你从小含着金钥匙长大,对战争的理解只停留于想象之中,平时听他们谈笑风声以为战争或许很好玩,当真实的场景突然呈现在你的眼前被吓哭也就很正常了!还有就是这场战打完肯定不止你一个人哭泣,但史书只记载你们这些有地位的人,普通百姓哭泣他们是不会记下来的,所以你就显得很另类,其实你只不过是哭者的一员,很正常。

  你可能要说我哭不只因为这个,晋阳都差点丢了,内心实在太压抑了!我要说的是北齐把仗打成这个样子,主要原因不在你,这个基调是你的父辈(高欢和宇文泰)定下来的,北齐打不过北周的主要原因前面也详细解释过,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有人说北齐打不过北周是因为北齐的整体制度没北周先进,如果真是这样杨坚当上皇帝后又何必要效仿北齐的制度呢?并且制度先进就能打胜仗这个论点很站不住脚,宋朝难道是因为制度落后于蒙古才被征服的?明朝难道是因为制度落后才被满清占领的?
  日期:2019-06-06 19:09:18
  宇文泰施行的制度,虽然不是最先进的,但对北周来说却是最实用的。也正是宇文泰的摸着石头过河,才有了今天的北周。所以说每个国家都要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制度,不能看别人比自己有钱就无脑照抄人家的制度(北齐就比北周富有)。先进的制度到落后的国家很可能因为水土不服,反而使百姓的生活更糟糕。
  就比如老美就整天忽悠地球上的吃瓜群众——民主大大的好啊!

  还真某些国家领导人被忽悠瘸的。
  好了说了这么多,估计高湛同志也听明白了,擦擦鼻子赶紧去安抚你的子民吧,打仗最苦的还是老百姓。其实你这么哭根本不是事儿,后面还有比你哭得更厉害的(也是皇帝),只不过他还没登场罢了。
  话分两头,杨忠虽没能攻下晋阳,但仅率一万步骑就把北齐打的元气大伤,功劳是远大于过失的。回到长安后,宇文邕对他厚加赏赐,还准备让他当太傅。这时大哥宇文护站出来提出了反对意见,杨忠一个打了败仗的将军,给什么太傅!
  前面也说到宇文护想通过杨坚拉拢杨忠,但是杨忠就是不答应,所以被人忌惮。

  不听大哥话,那就别想身居高位了,结果就是杨忠被派到泾州当刺史。
  不过相对于其他人来说的杨忠下场已经很好了,比如:侯莫陈崇。
  日期:2019-06-07 07:50:35
  侯莫陈崇早在杨忠出征之前已被逼自杀(保定三年正月)。
  事情是这样的,侯莫陈崇跟随宇文邕到原州(今宁夏固原县)视察,宇文邕突然大晚上的回到了京师,大家都觉得很不对劲,侯莫陈崇就对自己的亲信常昇说:我曾听算卦的说宇文护今年不利,皇上忽然晚上回宫,不过是宇文护死了罢了。
  这话可是不能乱说的!
  常昇口风也不紧,结果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知道宇文护了,于是上了北周新闻头条。
  宇文邕把公卿大臣叫到大德殿,当众责备侯莫陈崇。当天晚上,宇文护就派兵到他家里逼他自杀了。
  侯莫陈崇在孝闵帝刚上任时期也曾跟于谨、宇文护、李弼共同参议朝政,但当时宇文护只是想拉拢他们对付赵贵、独孤信等人。两人被铲除后,侯莫陈崇等三个柱国基本上就没了利用价值,于是退出了政治舞台中央,都是宇文护一人专政。侯莫陈崇内心不满也很正常,但是你说出这样的话真是把自己的一世英明给毁了。
  病死的病死,被杀的被杀,现在八柱国中只剩下了于谨。于谨不仅有着强健的体魄,还拥有清醒的政治头脑,于谨做到了绝大多数政治家做不到的一点——功成身退。
  日期:2019-06-07 11:53:58
  宇文护掌权之后他根本就不主动过问国家大事,除非宇文护有事请教,他才会指点一二,这就是水平!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于谨现在就是北周的国宝。
  虽然于谨一再表示自己年纪大了,想回家颐养天年,但宇文护就是不答应。天和三年(568)三月,时任雍州牧的于谨去世,年七十六。跟于谨同一年去世的还有一位重量级人物——杨忠,这个我们后面会讲。
  宇文护做的也够绝,侯莫陈崇这样的国家元老说杀就给杀了,其专权跋扈可见一斑。宇文邕难道就真的坐视不管吗?
  其实宇文邕私底下的小动作还是很多的,无形之中已把三个靠得住的人安排到了自己身边做心腹。他们是:宇文孝伯、王轨、宇文神举。
  宇文孝伯跟宇文邕是同一天出生(真会挑日子),因此深受宇文泰喜爱,并且被宇文泰带到自己家里抚养。长大之后又跟宇文邕一起上学读书,这关系就是东北人说的光腚娃娃。宇文邕即位之后,身边没有亲信,就想把宇文孝伯安排到自己身边。安排倒是可以,关键是不能引起宇文护的怀疑,否则说不定哪天就被派到边疆保家卫国了。
  日期:2019-06-07 15:09:14
  宇文邕到底是聪明,最终想出了一个完美的借口:我跟宇文孝伯一起学习的时候,思想总能受到启发。宇文护一听,不就是找个人陪你读书嘛,又不是掌管禁卫军,没啥大不了,准了!就这样宇文孝伯被任命为右侍上士,工作就是陪皇上读书。

  王轨的来头可不小,他是司徒王允的后代,可以说是忠良之后。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印象,《三国演义》第八回就是: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董卓就是被王允施计干掉的。
  现在的王轨在历史的游戏中也遇到了类似的任务。
  日期:2019-06-07 15:21:11
  王轨在宇文邕即位后,先后任职前侍下士、左侍上士,也是个文学侍从,所以每天都能跟宇文邕见面。日子久了宇文邕发现王轨这个人性格沉稳,刚正不阿,办事也很强硬,堪当大任,或许可以引为心腹。后来王轨被升任为内史下大夫,内史下大夫是内史中大夫的副手,内史的主要工作是起草诏令和参与决策军国大事,虽然现在品级不高但绝对是重要岗位。王轨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任职任责,深受赏识,逐渐成为宇文邕的心腹。

  宇文神举早在明帝时期就开始任职中侍上士,宇文神举风流倜傥、文武双全,博览群书又喜欢写文章,这很对宇文毓的口味,每次出去游玩宇文毓总会把他给带上,所以也算得上是宇文毓的亲信。宇文邕对此很清楚,所以上任之后也把他拉拢了过来,委以腹心。
  虽然这三个人现在的职位还很低,基本上只能写写文章什么的,但多年之后他们都将是北周的栋梁之才。宇文邕的眼光不得不让人佩服,‘武’的谥号真不是白给的!
  日期:2019-06-07 16:05:50
  从这件事我们就能看出宇文邕比宇文觉要高明得多,宇文觉的队友都是自己送上门的,他也不面试、不考核,俗话说的好: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不失败才怪。反观宇文邕,队友都是知根知底儿的,经过精挑细选才拉拢过来的,并且这个过程无声无息保密工作做的很到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