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可知隋朝之大隋崛起》
第7节

作者: 回青山
收藏本书TXT下载
  人最得意的时候,也是最容易露出破绽的时候。
  李安毕竟是厨师出身,不是郎中。当时的药也没说明书啥的,也没法详细了解毒性大小,到底是喝了五步就倒还是三天才死,搞不清楚。估计李安是随便找了一种就给放了进去。
  这就是宇文护的破绽。
  第六章:忍
  宇文毓中毒后,虽然很痛苦,但是还能说话。于是宇文毓抓紧最后的时间,口授诏书,让身边的人记了下来。
  诏书的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回顾宇文泰创业艰难,天下尚未统一,希望大家能同心协力完成未竟之志;
  第二部分:让自己的弟弟鲁国公宇文邕继承皇位;
  第三部分:丧事一切从俭,选不毛之地为坟,三年之内不要禁止百姓婚娶。
  下面摘出来诏书原文的部分内容,很值得细细品味,不知道大家看完之后怎么想,我看完之后真是被感动了。
  “人生天地之间,禀五常之气,天地有穷已,五常有推移, 人安得长在。 是以生而有死者,物理之必然。处必然之理,修短之间,何足多恨。
  朕虽不德,性好典坟,披览圣贤余论,未尝不以此,自晓。今乃命也,夫复何言。
  ······所可恨者, 朕享大位,可谓四年矣,不能使政化循理,黎庶丰足,九州未 一,二方犹梗,顾此怀恨,目用不瞑。唯冀仁兄冢宰,洎朕先正、先父、公卿大臣等,协和为心,勉力相劝,勿忘太祖遗志,提挈后人,朕虽没九泉,形体不朽。”
  我们先来看第一、第三部分,这两部分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忧国忧民”。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宇文毓临死还在忧虑国家统一大事,生怕自己的丧事影响老百姓的正常生活,即使给自己选个坟头也担心影响老百姓种庄稼。人家好歹是个皇帝好不好?虽然当时北周国力不强,但是给自己弄个好陵墓的钱肯定还是有的,但宇文毓临死还在忧国忧民。他的诏书我反复读了好几遍,读完不由让人肃然起敬。

  下面登上宇文毓的一首诗,以表纪念:
  玉烛调秋气,金舆历旧宫。
  还如过白水,更似入新丰。
  霜潭渍晚菊,寒井落疏桐。
  举杯延故老,令闻歌大风。
  我们再来看诏书第二部分,宇文毓完全可以下诏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为何要让给宇文邕呢?因为他很清楚自己孩子的政治才能,即使当上皇帝也只能被宇文护欺压,只有宇文邕才有可能扳倒宇文护,时间会证明宇文毓的选择究竟是正确还是错误的,不过可惜的是他自己永远也无法知晓答案。
  最后我们再来总结一下:
  宇文毓虽然手段比宇文觉高明,但是他太急于干掉宇文护,欲速则不达,只能以失败告终。
  宇文毓临终应该感悟到一个字——忍。
  武成二年(560),四月二十一日,宇文邕即位,史称武帝。

  日期:2019-05-31 20:04:10
  宇文邕是宇文泰的四儿子,生于大统九年(543),比杨坚小两岁。宇文邕在大哥宇文毓执政时曾任职大司空,并且深受大哥喜爱,经常跟宇文毓商讨国家大事。讨论的时候宇文邕一般不说话,只是认真的听大家讨论的内容,直到大哥开口问,四弟你怎么看?他才表述自己的观点,并且每次回答问题都能切中要害。从这件事我们能看出宇文邕具备的两个优点,一个是性格沉稳,一个是有大局观。这两个优点都是他的两个哥哥不具备的。

  宇文邕的做法也值得现代的职场人学  召集大家开会,抛出来一个问题征集大家的看法。有的人过于想表现自我,不动脑子就抢着回答问题,给领导的印象很不好,答了还不及不答。有的人虽然不着急答,但是回答的时候废话很多,让人找不到说话重点。要想在开会的时候有好的表现,不妨向宇文邕同志学习。
  有两个哥哥做榜样,宇文邕也知道靠自己现在的实力,根本扳不倒宇文护。虽然他也很愤怒,恨不得亲手杀掉宇文护,但是现在时机尚未成熟,必须静等,待敌人漏出破绽再出手。

  宇文邕,你能做到吗?
  保定元年(561)正月,宇文护被任命为:都督中外诸军事。除此之外,其他的大司马、大司空等五官也归宇文护总管。这很明显是把国家的军事权力和行政权力全部交给了宇文护,宇文邕上来就先示弱,把所有的东西都交给大哥保管,宇文护自然很满意,这个小弟还是很懂事的嘛!
  难道宇文邕已经胆怯,忘记心中的愤怒了吗?
  当然没有!宇文邕心中无数次在想如何铲除宇文护,这就是现在最好的办法——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即便是这样,宇文护也没有放松警惕,毕竟前面两个鲜活的例子在那摆着,稍微一放松,屠龙宝刀就可能落入他人之手。
  尽管宇文护对自己的弟弟从不手下留情,但也笼络了一些人才,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
  并且在宇文护掌权的这段时间,鲜卑人和汉人的关系逐渐融洽,府兵基本上完成了对乡兵的整合,军事实力稳步上升。
  下面我们再简单的聊一下府兵的职责。
  日期:2019-05-31 23:06:46
  北周的府兵主要有两个任务:征防和宿卫。
  关于征防,史书没有详细记载,不过基本上是把府兵分几拨,轮流防守边疆。要是没有战争还好,就当去免费观光旅游了,要是倒霉碰上战争,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指不定什么时候能回家,能活着回去就阿弥陀佛了。
  关于宿卫这一职责,府兵管的是宫廷外的整个都城的安保工作,而宫廷之内则由禁卫军宿卫。禁卫军大家应该比较熟悉,大名鼎鼎的羽林军就属于禁卫军。
  宇文护延续宇文泰制定的制度,并逐渐将其完善,他一直努力做的一件事就是集权。不论是以前的六柱国、还是十二大将军,军权都太大,都足以对国家的政治稳定造成威胁。
  宇文护的办法就是将官职与实权逐渐分开,柱国大将军、大将军则逐渐变为了勋官。府兵直接归宇文护(都督中外诸军事)调遣,各位大将军除非受命率军出征才能调动府兵。
  从此以后宇文护高度集权,府兵基本上已经属于“中央军”(主要宇文护不是皇帝),再也没有人能够直接威胁国家政权了。至此宇文泰设计制度的缺陷也暴露无遗。
  除了中央军,北周还有很多地方军,这些军队归地方总管或州刺史管辖。为了扩大集权的范围,宇文护还派了几位亲信到地方担任总管。比如尉迟纲就被派到了陕州去当总管。这样一来,就打通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通道,以后再下达什么军事命令就好执行多了。
  这一系列的政策施行之后,柱国大将军及大将军的人数也增加了很多,数量不再局限于“八柱国”和“十二大将军”,毕竟只是一个称号,多给几个人也无所谓,无非就是给他们分点地,定期发点工资。
  权力集于一身,国家实力也蒸蒸日上,自然要考虑宇文毓临死还在叨念的问题——天下统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