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未央之大风起兮——大汉建国崛起史》
第30节

作者: v胡服
收藏本书TXT下载

  汉王接回了老爹和老婆,整个军营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汉王大宴众武将,脸上带着胜利者才有的红晕。然而细看之下,汉王却双眉微锁,眼光深邃,不知道他内心在思考什么。也许是对议和的结果并不满意,也许是对越走越远的霸王心怀忌惮,也许只是思考着如何调节吕雉与戚夫人的关系。谋臣们如张良、陈平、郦食其等却各怀心事,他们对于放霸王东归放不下心,准备择机劝汉王追击军心涣散的楚军。武将们却单纯的多,没有人想以后的事,是战是和只在汉王的一道命令,目前他们操心的不过是面前饭桌上的酒肉。

  韩信在临淄志得意满的做着齐王,身边的蒯通劝韩信自立,不服务于楚汉任何一方,割据齐鲁大地以自保。韩信直接拒绝了蒯通,他的理由是汉王待他不薄,他不能背信弃义。更何况楚汉已达成停战协议,宣布独立无异于挑起战火。韩信专心的做着汉属齐国国王,专心的训练着齐国武装,专心的注视着中原的局势。
  楚汉之争拉锯阶段结束,汉王集团由弱势占据或控制了巴、蜀、关中、魏国、代国、赵国、燕国、齐国、淮南;霸王集团由绝对优势丢掉以上地区的控制权,只剩下西楚封地。霸王与汉王直接对垒的战役,汉王总会被吊打,然而汉军越败越多,越打越强;楚军却越胜越少,越打越弱。这么奇怪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下面笔者从天时、地利、人和、领导人目标、军队战力等方面对楚汉之争拉锯阶段的双方做一个浅显的分析。

  日期:2019-06-04 22:18:55
  天时方面,自东周以来五百余年的战乱已使生灵涂炭,国民经济濒临崩溃,无论士庶都渴望天下太平。
  五百年的战乱纷争宣告了西周分封制的不合时宜,另一方面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开始走向前台,为维护大小地主的利益,为保证农业生产不受战乱摧残,一些独具慧眼看破时势的人开始探索新的统治模式,这才有了秦始皇和李斯推行的郡县制。
  郡县制在当时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是进步的,只不过是秦始皇与李斯心太急手太狠,一夜之间就想废掉维系了上千年的分封制,丝毫没有留给东方贵族士大夫任何余地,这才导致了天下沸腾郡县制推行失败。
  但在有识之士眼中,郡县制仍是进步的,是实现天下太平杜绝纷争战乱保证农业生产维系封建统治的唯一方法。
  秦虽然亡了,但绝不意味着天下就要回到战国时代。

  天下百姓虽苦秦,但从战国一路走来的百姓肯定对十几年前的诸侯兼并战争记忆犹新,相信没有人真正愿意再做穷兵黩武的乱世诸侯的子民。
  天下望治是当时的天时,所以当霸王烧毁秦宫分封诸侯杀掉义帝率军回彭城后,他便立刻失去了绝大多数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支持。
  难道霸王不应该称帝吗?难道胜利者不该占据关中继而平定天下吗?劝霸王定都关中的韩生听到霸王“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的奇葩言论后大失所望,豁出性命喊出了沐猴而冠的千古名骂。
  韩信、陈平、张良、张耳、英布等人或者在楚营干过,或者受过霸王封赏,或者与霸王有很深的交情,然而他们却都在霸王如日中天的情况下投向汉王。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他们都看到了霸王的心里只有楚国,他的追求就是灭掉暴秦恢复原秩序做个割据一方的诸侯王,顶多做个霸王。

  那么跟着他还有什么前途?时势已不允许割据,偏安只会被消灭。
  我们再看看灭秦以后的楚汉之争,霸王是在与汉王争霸,他争的是雌雄,争的是霸主地位,你服软了就可以不打你;汉王争的是天下,争的是你死我活,我的目标就是消灭你然后据有天下。
  为什么汉军无数次被霸王打的丢盔弃甲溃不成军,但汉王无一例外的都能逃脱?为什么汉王多次被围荥阳被围成皋却都能金蝉脱壳?个人认为霸王根本就没有杀掉汉王的冲动,他更愿意看到被自己打的像狗一样狼狈的四处逃窜的汉王。
  不但对汉王,对田荣、彭越、英布等诸侯也是如此,霸王多次碾压他们的军队,但没有一个人被他杀掉或俘虏(田荣是被平原百姓杀的)。
  他对其他诸侯的土地也不感兴趣,很多地方征而复失,反了再去征。

  反观汉王,取关中后,为稳固根据地,关中三王先后兵败自杀,司马欣死后还被枭首示众;取魏地后,魏豹不久后被周苛无故杀死,魏地永久并入汉国;代、赵、燕、齐的王或被杀或被驱逐,他们的土地也被收入汉王集团。
  总的来说,当时的天时是天下望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都迫切渴望和平的环境以进行农业生产。
  这种情况下,霸王逆天的搞起了分封和争霸,汉王集团却睿智的选择了夺天下继而安天下的战略。
  日期:2019-06-05 20:51:35
  地利方面,霸王分封将四战之地留给自己,霸王和范增肯定也是经过仔细考虑的。原因不外以下两点:一是肃清怀王残余势力。怀王虽是傀儡,但经过数年的经营再凭借老字号招牌,身边集聚了不少旧楚遗臣和地方实力派。项梁死后,怀王经过运作掠夺了项家对楚国集团公司的控股权,霸王被排除出权力核心。要不是在阵前杀掉宋义带领楚军破釜沉舟击垮秦军,霸王很可能永久失去自家创建的队伍。这一点霸王和范增肯定心有余悸。灭掉秦朝后霸王放着威胁最大的汉王不管却回彭城驱逐义帝,随即派人刺杀义帝就充分说明了他对怀王的不放心。在霸王心里,放牛娃比亭长的威胁还要大,回彭城就是要彻底肃清那些不服的怀王残余势力;二是控制四方诸侯。打开分封图,笔者惊讶的发现,霸王的西楚几乎与所有主要诸侯国接壤,从彭城出发到任何一个封国都非常方便。再看看霸王军队的构成,几乎全部是机动性强的骑兵,防御型的步兵没怎么被史书描述过,要知道骑兵的维护费用是很高的。根据以上两点笔者推测,霸王的意图非常明显,那就是监视控制四方诸侯。谁不老实就打谁,田荣不老实就向东北方打齐国,汉王出关中就向西打汉王,韩信占赵国就向北攻击赵国。霸王这样考虑是建立在对自身实力高度自信的基础上的,他压根儿没有想着防御,只想着进攻,他不相信有人敢打他的主意。霸王败就败在这个建立在高度自信基础上的分封,你觉得自己天下无敌便选了一块儿四战之地,意图做永久的诸侯霸主和裁判,然而你却忽略了“天下”对于赌徒们的诱惑有多大。你没有设防也无险可守,看到机会的汉王冒着粉身碎骨的风险毅然出关向你亮出了长剑。更要命的是,西楚四战之地,战国和秦末各诸侯往来屠杀掳掠,锐减的人口和凋敝的农业生产根本满足不了长时间的战争

  汉王的封地原是巴、蜀,后经过运作讨到了汉中,如果关中三王能协调一致大兴武备,在所有战略要地派重兵把守,汉王是没有机会的。但他们没有这么做,他们不相信汉王那么快出关。汉王刚到南郑便与韩信讨论决定了:“北取关中作为根本,西出函谷争权天下”的宏伟战略。而第一步北取关中不久后便轻松完成。关中在秦统一天下的过程中没有接待过外敌;秦末义军灭秦,汉王几乎是兵不血刃的进了咸阳,霸王虽屠杀了秦宗室烧了秦王宫,但关中百姓和关中粮食生产几乎没有受影响。分析到这里就明朗了:第一步完成后,汉王在战略上就已经胜了。他虎据关中之地,居高临下,凭借秦孝公变法奖励耕战以来培养集聚的大量好战之士和取之不尽的粮草,从容的出关与霸王抗衡。

  地利方面,汉王集团也高分完胜。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