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未央之大风起兮——大汉建国崛起史》
第21节

作者: v胡服
收藏本书TXT下载

  霸王的头号合作伙伴英布封九江王,封地紧邻霸王。相邻的霸王和九江王不久纷纷患了疑心病,两人的合作终结,英布最终投奔汉王。

  游击队彭越不封。田荣刻了个将军印送给彭越,彭越在霸王后院打起了游击。
  其余无关大局的封王这里不再列举。
  日期:2019-05-13 21:39:26
  分封结束,怨声载道,霸王一夜之间失去了几乎所有诸侯的信任。处心积虑的分化瓦解尾追堵截最终没有达到霸王的战略目标,反而使自己陷入了四面烽烟的战争泥潭。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霸王火烧咸阳放弃关中率军回彭城那一刻,他已经失败,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如果霸王占领关中之地,以当时霸王的战力,韩信再怎么用兵如神也很难暗度陈仓。汉王很可能真的被堵截在巴、蜀,抑或不久后被霸王安排。然而历史没有如果,作为楚国贵族的项羽在灭秦后便失去奋斗目标,将归宿选择在四战之地的彭城,对于唾手可得的天下视若无物,失败便成了霸王逃避不了的宿命。

  从鸿门宴到分封天下,霸王的政治幼稚和范增的战略短视暴露无遗。从汉王进入关中封存府库、安抚秦地士庶、闭关据守等几个方面不难看出他的野心,然而自大又好面子的霸王没有足够重视。不但将富庶的巴、蜀、汉中封给汉王,还想当然的派三个失尽民心的旧秦官吏担任封堵任务,这无异于抱薪救火。

  对于赵、齐诸侯的分封,掺沙子、挖墙脚等手段拙劣不堪,毫不隐晦,结果弄得路人皆怨,以致施粥者成为人民公敌,夺粮者成为业界良心。
  先尊怀王为义帝,再派人驱逐刺杀自己树立的精神领袖。由头号功臣转为头号民贼,距离只在转手之间。
  齐国火并过早结束,霸王不审时度势,承认既定事实将主要精力放在不安分的汉王身上。反而一怒率军北上攻打成不了气候的齐国,战争过程中为泄私愤大肆屠杀,致使楚军陷入游击战的泥潭不能自拔。蛰伏不久的汉王此时已暗度陈仓重新占领关中,并率领为义帝报仇的诸侯联军向易攻难守的彭城杀奔而来。先失了地利和人和,最终连天时都没能抓住,战略失策摩肩接踵。
  霸王政治幼稚众所周知,可亚父范增在这一过程中离奇的战略短视或不作为令笔者大吃一惊。在我们的印象中,亚父范增是睿智的化身,可以与后来的诸葛亮、刘伯温等人比肩。然而翻遍史册笔者只找到两三件他可以称道的建议:第一劝项梁立熊心为王,成立项家控股的楚国集团公司;第二鸿门宴上劝霸王杀掉汉王;还有就是荥阳城外劝霸王拒绝议和。除此之外,很难再发现范增的智慧,项梁兵败定陶他没有提前建言;霸王破釜沉舟也没有证据表明他参与了决策(那样半凭勇气半凭运气的战役实际上也用不上阴谋诡计);活埋二十万秦军没有看到他阻止;火烧秦宫屠杀秦国宗室他也没有站出来;杀义帝他也没有发表反对意见。然而,遗患无穷的分封他却全程参与!个人认为,范增实际上只是个年龄挺大、名气不小、智慧一般、读了些书的楚国旧贵族代言人。劝霸王杀汉王只不过是看不惯汉王的草根出身,劝项梁成立楚国集团公司也是为旧贵族们争取权益。有人会反对道:“那是霸王刚愎自用不听忠言。”那好,你既然那么睿智,肯定看出了霸王的刚愎自用不可辅佐,然而直到最后油尽灯枯被霸王怀疑你才负气离开说明了什么?不是愚蠢就是愚忠!你胸怀济世之才,怎么会卖与一个刚愎自用的政治幼童?

  日期:2019-05-14 15:03:01
  霸王的叔叔项伯,谜一般的存在,在严谨的正史中读到他事迹笔者都会有读滑稽小说的感觉。他是霸王的亲叔叔,然而只因为张良救过他的命,他就置项家天下的安危于不顾,四处为项家的劲敌奔走呼号。霸王知道他的所作所为后,完全有理由以资敌的罪名将他杀掉或罢黜,以儆效尤。然而项伯始终活跃在霸王集团的核心圈子,且影响着霸王的决策,直到霸王兵败垓下,项伯投奔汉王。唉!可爱又可怜的叔侄俩!

  陈平、韩信在鸿门宴前后都在霸王军营,然而草根出身名声不佳的他们再怎样上蹿下跳也不受项氏贵族的待见,最终负气出走投奔汉王。
  钟离昧、龙且等猛将自项梁起兵就跟随项家叔侄,然而出力时个个冲锋陷阵,分封时连个小帽子都没有,后来在陈平的离间之下还闹出了隔离审查、非我项氏其心必异的笑话。
  英布等实力派合作伙伴自不必说,虽然凭借手里的私人武装得到了封地,然而他们自始至终处在项家的利用和防范中,政治地位与军事实力极端不对等,后来的叛楚归汉也成了必然。
  反观汉王阵营。
  张良通过项伯得知霸王将要进攻汉军后,不惜出卖救命的朋友落下骂名而为整个汉军阵营出谋划策。
  鸿门宴上谋臣张良武将樊哙等豁出性命保汉王平安。
  回到军营第一件事便是毫不手软的铲除曾经一路跟随功勋卓著的叛徒曹无伤,与霸王相比,汉王的政治手段高出了几十条街?

  被封到巴蜀之地后,汉王带着大军和新投奔过来的追随者到封地赴任,没过多久汉王便有了大将军韩信!这样的政治魄力怎能不得天下?
  综上,笔者认为,霸王败在傲慢与偏见、败在战略短视的分封、败在自以为是刚愎自用、败在妇人之仁及嗜血残暴、败在用人机制的僵化、败在政治智慧手段和魄力的缺失。以上几个方面,汉王及其集团全胜,大汉帝国的诞生即是天命所归,也是知人善任、用人不疑又紧握良机的汉王半生奋斗的结果。然而现在,距离汉王最终赢得天下还远,汉王及其臣僚、亲人面对霸王的冲冠一怒还将经历血与火的严峻考验。

  日期:2019-05-15 09:18:07
  第五章:楚汉之争

  分封尘埃落定,诸侯各怀心思到封地就国。汉王没有迟疑,率领本部十万人马及各路诸侯军中投奔过来的数万追随者向南郑进发。
  大军行至褒中(今陕西汉中褒城镇),汉王应张良的请求派他回韩国帮韩王复国。张良临走劝汉王道:“汉王最好将路过的栈道烧毁,一来防止其他诸侯尾随偷袭(主要是章邯等人),二来也可以向霸王表明不再东出。”汉王采纳。张良沿栈道返回,一路放火将上百里的栈道破坏。
  韩信此时正混在汉王大军中,他离开霸王是因为满腹韬略无处施展。从楚地到关中,他先后跟随项梁和霸王经历了定陶之败、巨鹿之战等大小上百次战斗。韩信多次通过钟离昧向霸王提军事建议,霸王都嗤之以鼻。钟离昧发现了他的才能,建议霸王提拔他,霸王犹豫多时,提拔他为持戟郎中,地位跟三国时周仓差不多。
  郁闷的韩信打听到汉王敢于破格用人且出手大方,便毅然逃出楚营投奔了汉王。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没有什么名气的韩信在汉营中活动数月连汉王的面都没见到。靠着有文化,能写会算,韩信被派到军队招待所工作,负责接待外来使者。不安于现状的韩信尸位素餐,工作接连出错,终于触犯了军法。十几个人被判死刑,战争时期杀人程序简便快捷,韩信没有等太久便被拖上了刑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