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少女到中年婚姻危机,半生的奋斗却变成了三无女人》
第56节

作者: 无悔的青春
收藏本书TXT下载
  几场大雪过后,冬天真的来了,漫山遍野都是银白色的,道路两旁堆满了从居民家里倒出来的成篮子的雪,像一个个巨大的豆包儿!房顶都是白色的,远处的山和树木也都是白色的,枝桠上堆满了厚厚的积雪,显得树们肥胖可爱了不少。只有那些倔强的红松,依然昂然挺立着苍翠的枝干、顶着洁白的雪帽,支棱着五叶的松针,在凛冽的北风中兀自精神抖擞的傲岸着。没膝盖的积雪踩在脚底下,发出让人愉快地咯吱咯吱的声音,空气里透着林区特有的松脂的清香。林区的空气是一流儿的好,不论四季,啥时候闻起来都是沁人心脾的,透亮,干净,凉爽。山下的居士们约好了今天一起到寺院去,帮着山上的正德师父和常住居士们拉烧柴。昨天老吴居士给我们打电话,说山上人少又都是老弱病残的,正德师父讲经回来发现烧柴不多了,就亲自去山上拉,都累的病倒了。

  我和赵姐,小会儿,宝珠姐,大蒋姐,五个姐妹们一起上山了。路上遇到了汤旺河来的张大姐,和在山上帮忙做饭的宋姐,张大姐是菩提寺的会计,也要时不常的住在上山,拢一拢账目。寺院里的财务也是要做到进出分明的,居士们捐献的一分一厘,正德师父都吩咐张大姐下账,专款专用,不错因果。张大姐说:“昨天咱师父自己上山了,扛下来几根老干儿,出汗闪着感冒了,今天打针呢!”,宋姐说:“我是下来买东西的,咱师父多不容易啊?还得讲经还得出去化缘,家里老的老、小的小,谁也帮不上啥忙儿,末了还得自己去扛烧柴!”。我们几个听的很惭愧,忙着忙着就只顾着自己的小家了,把这个大家的家忘在脑袋后面了。丽萍和她的爸爸老霍叔也来了,老霍叔带着自家的小钢锯,锯起木头来飞快!大家一起动手,拉的拉、扛的扛,一个上午赶出来不少活儿。下午的时候,小芝两口子也来了,参加了拉烧柴的队伍,我们人强马壮,兴高采烈的在白雪皑皑的山窝子里,比赛似的干着活儿,快乐得不得了!

  正德师父打完了针,站在大殿门前上坡儿的地方,挨个帮忙往上拽烧柴。宝珠姐今儿也不知怎么了,老是冒脏话,我笑的直不腰儿来:“哎哟宝珠姐,你能不能不口口带肉啊?”,宝珠姐口无遮拦地说:“我哪儿记得住哇?这要是不**说脏话,我就**不会说话了!哈哈哈哈!”,说着话,我和宝珠姐拉着烧柴都到了大殿前面上坡儿这里,宝珠姐先上去了,正德师父一边帮忙往上拉一边说道:“你们都比我身体好!我昨天才扛了那么几根就感冒了……”,宝珠姐当啷就是一句,想都没想就说了出来:“早知道你就不用嘚瑟……”,话说出了口,宝珠姐才猛然醒悟:哎呀,说错话了!正德师父楞了一下,看着笑得弯着腰捂着肚子的我,师父赧然了,回身儿唱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人家进大殿去了,回房间了。其实宝珠姐是好意,她想说的是,师父你就不该去,等我们来就是了。可惜她习气太重,张嘴不骂人不会说话,这下子闯祸了。宝珠姐紧张的拉着我问道:“咋整啊?我完啦!我把师父给骂了……”,看着宝珠姐沮丧的脸我哭笑不得:“去忏悔呀!你这就去跟师父说,你不是故意的,还站这儿干嘛快去呀?”,宝珠姐一步三回头的走了,我觉得我也该忏悔,怎么宝珠姐不懂事儿自己也跟着笑呢?唉……这些边地的可爱的“刁民”啊!我还是笑了,迎着因为出汗而觉得凉爽的风,把宝珠姐那一份儿也拉到了上面的斋堂旁边。

  孙娘和张娘这对老姐妹成了山上常驻的半个出家人,这会儿正忙着烧里屋的炕,等着这一帮子生龙活虎的小年轻儿回来,好坐在热乎炕头儿上取暖。地下的桌子上,凉着一大壶新烧的开水摆着几个刚洗好的杯子,还有两位老人家分的水果、点心,都给这些小年轻儿们留着呢!外地来的人都说这帮人心齐,怎么会不心齐呢?老的疼爱小的,小的顾着老的,和一家人有什么区别?往往这种不计金钱、名利的相处和交往,更能拉近人和人的距离。这是一种共同的信仰和追求形成的缘,这是法缘、法眷属,无论多少年以后仍然会念念不忘!因为这种感情完全是利他的,真诚的,毫无杂质的,不求回报的。

  宝珠姐低着头从正德师父的房间门里出来了,我看到她就想笑。宝珠姐看到我了,也笑了:“师父把我尅了,让我以后先念三句佛号再开口说话!”,我笑她:“好哇,看你还口口带肉不啦?”,宝珠姐回头张望着,小声儿说道:“哪儿敢啊?我这以后说话就得搂着点儿啦!”,我拉着她一起到孙娘和张娘的房间里去歇着,大家也都回来了,一起到两位老菩萨屋子里歇一歇,喝点儿水,吃水果。姐妹们也都有段日子没见了,坐在一起开开心心的互相问候一下,说说各自都修到哪儿了?聊聊家里的家长里短儿。

  第六十八节,践行菩萨道
  大家兴奋地说着话儿,问候着孙娘和张娘两位老人家,过得还习惯不?孙娘和张娘都说好:“以后就常驻沙家浜了!跟着正德师父在一起,天天都可高兴了,这辈子也没这么舒心过哇!”,过了一会儿正德师父过来了,端着一大盘子瓜子挨个分,师父笑吟吟的,一点儿也看不出来宝珠姐惹了他不高兴:“吃吧、吃吧!还有糖,我给你们拿去!”,说完转身又走了,大家拦也没拦住。片刻的功夫儿正德师父脚步轻快的又回来了,端着一盘子糖果,分给大家:“吃不了带回家给孩子吃!”,分完了,俩手一拍,释然的坐在门口的椅子上,看着我们毫无芥蒂的笑。大家继续一起聊着家常,也有问候师父身体的,正德师父摆摆手说没事儿,看他的样子也没什么大事儿,应该是受了风寒吧!正德师父偶尔也插几句,幽默机智,总是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正德师父很善于把高深的佛法,安排在浅显的故事里讲给大家听,而这些没多少文化的或者年纪大了的老人家们非常喜欢这种方式。每次过堂(吃午饭),正德师父都会站起来,把自己的“小灶”分给大家一起吃。那是他的徒弟们来了给他买的,酱菜罐头啊、素食酱啊、果酱啊、辣椒甜酱啊这些,正德师父拿着酱菜罐头,孩子一样挨个一点儿一点儿的分着,笑得也像个孩子一样天真无邪……三十七岁的他在这些七十多岁的老人们面前,本来也算是孩子,但他是这里唯一的僧人,秉承着佛陀的家业。师者,授业解惑是也,他不止待她们好,从生活上关爱她们,也要负责教化这些与他有缘的众生。正德师父把自己年轻的生命,整个的融入到教化引导众生的菩萨事业中去,实行着他真正的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而这些菩萨般的教化,无疑成为了我和大家学习的典范。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