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少女到中年婚姻危机,半生的奋斗却变成了三无女人》
第42节作者:
无悔的青春 没多长时间,我托着木制的大托盘进来了,上面摆的是满满的菜和碗筷。婆婆看着大托盘楞了一下:“厨房在外面啊?”“是的妈,这样干净。”,我一边回答着,一边麻利的放桌子。红烧排骨里炖的是婆婆最爱吃的油豆角儿,还有婆婆爱吃的红烧鱼,东北蘑菇炖小鸡儿……“这都是你一个人做的?”,二婶儿惊讶了,我笑着回答:“是的二婶儿,您多吃点儿!”,二婶儿转身对婆婆说道:“这个孩子干啥真沙楞啊,大嫂!”“嗯。”婆婆答应了一声,脸上绽开着笑容:“还是自己家舒服哇!“看你说的,就好像我给你气受了似的!”,二婶儿故意刁难着婆婆,我笑了,婆婆承认自己家好,那就等于是说,拿儿子这里当自己家了。
自来水也在厨房里,一天的三顿饭和洗洗涮涮,晚上老人们起夜的马桶,都是我拎进来再拎出去。我忙的很高兴,只要婆婆和赵鹏开心了,不再记着那些不愉快的事情了,能让婆婆在晚年不再担心赵鹏的日子,挨多少累我都是心甘情愿的。且不提乌鸦反哺、羊儿跪乳那些,起码这孝顺俩字,自己先前就做的不好。孝而不顺是为忤逆呀!不但孝还要敬: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有别乎?我们的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了我们,婆婆也同样养育了丈夫,并且把心爱的儿子交到了我们手里,做了我们和孩子的保护伞、呵护着我们,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爱她呢?
第二天的饭是我妈妈请的,在家里摆了两桌,招待女儿的婆家上门亲。亲家母俩人聊的挺投机,也把这些年过来过去的事情提了提,俗话说:人怕见面,树怕扒皮,多少的不愉快也就顺着这杯里的啤酒喝到了肚子里,消化了,排泄了。
回到家里,婆婆坐在暖气旁边喝茶,我去烧炉子。婆婆把牙套摘了下来放进一个玻璃杯里,我递给她一个剥完皮儿的橘子,婆婆就那么放进嘴里用牙床子抿,橘子的汁水顺着婆婆的下巴流了下来。我的心里很难过:这就是我爱的人的妈妈!我也做了妈妈了,我也会有老的那一天啊!我拿着纸巾递给婆婆,问道:“妈,你这趟回去还啥时候能回来啊?”“不一定能回来了,我这腿也不好使唤了,这边冷,说不上啊,这是最后一次啦!”,婆婆张着没牙的嘴说道。我眼圈儿红了:“妈,我给您赔个不是!那些年我年轻,不理解妈妈的好意,总惹您生气……”,我站了起来,中规中矩的给婆婆磕了一个头,婆婆拉着我的手说道:“都过去啦,不提啦!领我去看看你的佛堂,我看你总去,那亮着的荷花灯挺好看的。”,二婶儿、三婶儿也跟着感怀,大姑婆躲进里屋去抹眼泪:一样的媳妇儿不一样的人品啊,看看人家那媳妇儿!
二叔家的宝子哥来电话了,叫二婶儿回去。二婶儿和大姑先回去了,三婶儿和婆婆留了下来。婆婆说要去洗澡,我和家附近的浴池知会了一声,把婆婆和三婶儿送了过去。说好的过一个小时以后接人,左等右等却不见电话铃响,我就直接去了。三婶儿洗完了穿好了,坐在外面的椅子上凉快着,婆婆还坐在里面搓澡的长椅上,没穿上呢!婆婆见我来了,呵呵的笑了:“快溜儿地,把我抱起来,这裤子穿不上了,腿没劲儿!”,我把婆婆抱了起来,帮婆婆穿好衣服,把自己的围巾解下来围在婆婆脖子上:“小心感冒,妈。”。回到家里,婆婆说:“换下来的衣服在那儿呢,你给我们洗出来吧!在你二婶儿家不方便,人太多也顾不上。”“行,妈、三婶儿你们先喝水,我去做饭”,我抱着脏衣服出来到厨房去了,一边做着饭一边就把衣服洗出来了,晾在火墙子上,干得快。
不知道是上火了还是水土不服?晚上的时候,我听着婆婆那屋里有动静儿,隔了一会儿,又安静了。过了大约十几分钟,门一响,出去的人又回来了。第二天早晨起来,我在院子里的柈垛空儿里,发现了一条脏了的秋裤和裤头儿:老人吃坏肚子了。我默不作声,悄悄的把脏裤子拿过去洗了,晾了起来。
这是三婶儿的。三婶儿满脸歉意:“娟儿啊,我自己的儿媳妇儿也没这样伺候过我,这……我心里过意不去呀!”“那怕啥的,都是媳妇儿,我的就是你的!”,婆婆说的自自然然、理直气壮,我从婆婆这句话里感受到了亲情和信赖,一种油然而生的幸福,浸润了我的心灵。婆婆要吃油炸糕,我没做过,只听妈妈说过。那也要试试看,我买来了糯米粉,学着发面,包馅儿,晚饭的时候,婆婆就吃上了我亲手做的油炸糕。我觉得,好像又回到了婆婆给我烤土豆儿那个时候了,婆媳之间更像是母女,没有一点儿隔阂。佛说:没有谁束缚着你,只有你自己!是啊,当你打开了心门,放弃了以往的怨恨,首先获得新生和解放的人,正是自己呀!这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喜悦,是天伦,是良知,是一代人传给一代人的幸福密码儿和精神财富的宝库。
第五十二节,我们的请求
婆婆回去了。十天,婆婆给了我十天的时间,来满足我做个好儿媳妇儿的愿望。临走时婆婆也请了观音菩萨圣像和莲花灯,带回遥远的山东去了。还带走了我养的一盆花儿,一对儿翠绿的荷叶牡丹,在古香古色的小陶瓷盆子里竞相开放。婆婆说:“信佛的人心眼儿好,看到你们搬新家了,孩子也好,我就放心啦!”。这一次回来,老人家也了了一份心愿,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啊!爱是可以传递的,一辈儿人没了,还有下一辈人接着去爱,但是怨恨和误会不能往下传,越传越偏离了原来的本意,只会加深和加剧矛盾。
渡和尚离开了居士林到广东云门佛学院学习去了,我和杨姐、姜姐,家里的居士们商量着冬天要给师父做新棉衣和鞋子。广东那里师父人生地不熟的,居士们怕一时之间师父没人供养,身体受苦。就算是修道之人,没完成道业之前也是肉体凡胎,风霜雨雪也会侵害身体,缺衣少食一样会影响修行的,佛家有云:身安则道隆啊!渡和尚也经常给我们这些居士们来信,洋洋洒洒三、四篇子,无非是叮嘱要明辨是非啦、多看经典啦,好好修行啦之类的。
寒假的时候,师父回来了,背着一个很大的旅行包。打开来我才发现,里面居然都是《楞严经》的讲解磁带!三百多本啊,真不知道师父他是怎么辗转着倒车,把这些易碎的物品背回来的,从广东到东北,多远啊?师父在替我们这些徒弟们西天取经呢!师父对大家说:“这一套完整的《楞严经》,我找了好长时间。你们互相传着听,李居士负责记录一下谁借去了,千万别弄丢喽!”。嘱咐完了师父又给大家讲他在佛学院的见闻,我收拾着茶具,一边注意的听着。那些闻所未闻的新鲜事迹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尤其说到了禅堂的时候,我心想:我手里有《摩诃止观》,也就是大止观,据经义应该有个前方便的小止观,也叫《童蒙止观》的才对,但是,到哪里才能找到它呢?
居士们很久没看到师父了,很亲热,久久不愿离去。师父在杨姐家小佛堂住了一晚,给大家讲楞严大义,在赵姐家讲了三皈五戒的重要性,在我家讲的是禅门里的机锋和南顿北渐的来历。这次渡和尚回来是因为他的养父病了,师父就顺便把这些淘弄好久才找到的宝贝带了回来,先给徒弟们开几堂课,也要去尽尽孝道了。大家不忍心再耽误师父的时间了,师父临走的时候对我们大家说:“你们可以自己申办一个念佛堂,那样的话,你们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聚会念经和打佛七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