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本义》
第25节

作者: 天行健1927
收藏本书TXT下载
  “已经审问了南阳主簿,原来罪过都在南阳太守身上。他既不进兵讨伐董卓,也不接济我们军粮,稽留我们讨伐董卓的行期,贻误了军机,其罪难赦,应按军法从事!”
  孙坚听了报告,立刻便下令:
  “把张咨推出去斩了!”
  不大的功夫,张咨的血淋淋的人头,便出现在宴席上。然后孙坚便率兵进人宛县,兼并了张咨的军队。郡中的官员,对张咨之死无不震惊,谁也不敢违背孙坚的意旨,要什么就给什么。孙坚进一步扩大了兵力,又补充了粮草军械,率军浩浩荡荡地进到鲁阳,和袁术会合,受到热情的接待。有人对袁术说:
  “孙坚在一路之上杀了荆州刺史王叡和南阳太守张咨,狼子野心,暴露无遗,不可不防。将军应早日把他除掉,否则必将贻祸无穷。”
  袁术说:

  “文台是应我之邀来此会师的,杀之不义。应该和他同心协力,共讨董卓。”
  但袁术虽然在口头上这样说,心里却对孙坚产生了疑忌之心。由于南阳太守张咨已死,袁术便控制了南阳郡,而军队仍然驻守在鲁阳。袁术表请孙坚行破虏将军,兼领豫州刺史,从此人们就称孙坚为“孙破虏”。
  董卓听说荆州刺史王叡已死,便通过献帝下诏,以北军中侯刘表为荆州刺史。刘表,字景升,山阳国高平县人。身长八尺有余(约合今184厘米左右),姿貌甚伟。少年时就出了名,为“八俊”之一。这时在荆州境内,除了袁术和孙坚已经控制了南阳郡之外,还有吴人苏代自领长沙太守,贝羽为华容县长,割据一方;各地的豪强地主,也纷纷把自己的宗族武装起来,在地方上烧杀抢劫,无恶不作,被称作“宗贼”。刘表就是在荆州四分五裂,一片混乱的形势之下前去上任的。为了不使盘踞在鲁阳一带的袁术发觉,他不加声张,不带士兵和随从,单骑进入宜城,延请中庐人蒯良、蒯越,襄阳人蔡瑁为谋士,和他们商议治理荆州的办法。刘表说:

  “荆州宗贼甚盛,如果这些武力被袁术所控制,我们便在荆州站不住脚了。我打算在荆州征兵,而丁壮都控制在宗贼的手里,恐怕是征不来的。诸位可有什么好的计谋吗?”
  蒯良说:
  “众人不来归附,是因为仁义不足。如果能行仁义于荆州,百姓必将纷纷前来归附,就好像水由上往下倾泻一样,何患征不来兵呢!”

  但蒯越却对这种意见很不以为然,他说:
  “治理治世要先行仁义,治理乱世则要先讲权谋。袁术勇而无断,苏代和贝羽都是武人,都不足为虑。宗贼的首领多是贪暴之人,手下的部曲并不真心拥戴他们。我有几个门客,平素和那些宗贼的首领有些来往,可以派门客去劝说他们。只要以利诱之,他们多数人会率众归附。然后都诱而杀之,对其部曲抚而用之。全州之人,久受宗贼之害,闻使君之盛德,必褓负而至 (背着婴儿前来归附)。使君既增加了兵力,又可使荆州百姓诚心归附。然后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荆州八郡可传檄而定①。衰术虽然前来进攻,也无能为力了。”

  刘表听了蒯越的一番话,甚表赞同,便命蒯越派门客去招诱宗贼的首领。门客到了那里,对他们封官许愿,还答应赏以重金,说得天花乱坠,宗族的首领们贪图高官厚赏,有55人率兵归附刘表,刘表就设下了圈套,把他们都杀掉了,又兼并了他们的部曲。苏代和贝羽等自封的太守、县长等,在刘表的震慑之下,也都自动地解下印绶而去。这样,荆州的江南诸郡便都被刘表平定了,刘表把州治从汉寿迁到襄阳。单骑上任的刘表从此便拥有了一支规模不小的军队,和驻守在荆州北部鲁阳一带的袁术,形成了对峙的局面。

  再说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等,各领兵驻屯在酸枣,他们准备举行一次会盟,以坚定同盟关系,协调军事行动。于是又把屯兵于颍川的豫州刺史孔伷请来会盟。本来还邀请了盟主袁绍,但袁绍对会盟不太积极,托故没有来。他们在酸枣建立了土坛,杀了牛,届时都率兵前往,土坛之下旌旗招展,华盖相映,军阵整齐,鼓乐喧天,真是热闹非凡。但在正式盟誓时,这些人都很害怕董卓,谁也不愿意主盟。左推右让,刺史和太守们没有一个人敢出头,却让到了广陵功曹臧洪的头上。这臧洪,字子源,广陵郡射阳县人。他看到董卓专权,朝政黑暗,很为社稷担忧,便说服了广陵太守张超募兵起事,又风尘仆仆地往来于各州郡之间游说,于是各州郡便相约起兵,会于酸枣。今日能形成这样的联合讨伐董卓的形势,是和臧洪的努力分不开的。他看到这时各州郡长官都不肯站出来主盟,很有结盟失败,不欢而散的危险,所以当大家推举他的时候,便当仁不让,一跃登上了土坛,端起盛牛血的盘子,让参加盟誓的人都把牛血涂在嘴上,自己的嘴上也涂上牛血,这叫“歃(煞,shà)血为盟”。他站在土坛上,宣读大家早已准备好的盟誓之辞:

  “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毒流百姓。大惧沦丧社稷,剪覆四海。兖州刺史岱、豫州刺史伷、陈留太守邈、东郡太守瑁、广陵太守超等,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一力,以致臣节,陨首丧元,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
  (汉室遭到不幸;皇朝的纲纪失去了约束作用,贼臣董卓,乘机作乱,祸患加在皇帝身上,流毒播及百姓。我们非常恐惧国家会由此灭亡,天下会被篡夺。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广陵太守张超等,集合义兵,共赴国难。凡是我们同盟之人,要齐心协力,尽到作臣子的责任。就是丢掉了脑袋,也必然没有二心。如果有人违背了这盟约,上天要追魂夺命,并让他断子绝孙。望天神、地神、祖宗的在天之灵明鉴。)

  臧洪在读盟誓之辞时,辞气慷慨,涕泣横下,在场之人无不激动。
  酸枣会盟之后,各州郡的牧守都因畏惧董卓的兵力强盛,还是没有人敢向雒阳进军。驻守在河内的盟主袁绍,也观望不前。在酸枣诸军中,曹操的兵力只有五千,算是个小股,但他却没有畏惧董卓之心。在一次集会上,他对诸牧守说:
  “各路人马举义兵以诛暴乱,现在大军已经会合,诸位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关东起兵之后,如果董卓依靠皇室的威势,据守二周②的险要,东向以征伐天下,尽管他的行动不是正义的,也还是足以为患的。而他却焚烧宫室,劫迁天子,致使海内震动,百姓非常失望,正是天亡董卓的时候。及时出兵征讨,一战可定天下,良机不可失啊!”
  过了几天,曹操见各支军队仍然没有什么行动,便独自引兵五千西行。快到成皋时,陈留太守张邈派卫兹领一支军队前来支援,随曹操一同进军。进至荥阳西南的汴水,遇到了董卓的大将徐荣的阻击。曹操的军队被打得大败,士卒死伤甚多,曹操被流矢所中负了伤,马也受了重伤,躺在地上不能动了。这时大批敌人已经包抄过来,曹操没有马可骑,难以撤离战场,形势非常危急。正是:人仰马翻敌兵至,正是山穷水尽时。不知曹操能否脱身,请接看下回。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