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01-27 21:39:49
新罗则利用这个机会加紧吞并熊津都督府的步伐,672年新罗分兵二路,攻打百济古省城、加林城等地,古省城很快就被拿下了,但加林城却久攻不下,由于加林城是熊津府城的南面重要屏障,一旦陷落,熊津府的唐军就会陷入空前的孤立,所以薛仁贵安排了重兵对加林城进行把守,新罗军发起几轮猛攻都无功而返。
就在薛仁贵和黑齿常之苦苦支撑的时候,公元672年,高侃与李谨行在平壤的4万军队终于开始在北部发动反攻,八月陆续攻破了韩始城、马邑城,并在石门大败新罗军队,石门之战使新罗遭受巨大的损失。此后,唐军的优势开始日益明显。咸亨四年(673年)闰五月,李谨行在瓠卢河西岸大破高句丽叛军,俘获数千人,其余的败军残将都投奔了新罗,唐军乘胜追击,却遭到了新罗的有效阻击。
公元674年(上元元年)正月,唐高宗因新罗王金法敏“纳高丽叛众,略百济地守之”而龙颜大怒,扶植金法敏弟弟临海公金仁问为新罗王,废除金法敏的王位,并且诏刘仁轨为鸡林道大总管与金仁问共同赶赴新罗,以此来离间兄弟二人,削弱新罗统治阶层,分散金法敏的实力,此时的李治与金法敏算是彻底撕破了脸。
后面的战况就呈现了一边倒的趋势,唐军虽是身处异地,却对新罗军队是步步紧逼,取得了节节胜利。上元二年,公元675年二月,这是刘仁轨第二次来到朝鲜半岛了,他挥军渡过瓠卢河(在今韩国庆州西),大破新罗兵于七重城(金城北),其后又以靺鞨兵渡海进攻新罗南境,斩获甚多。不过这次刘仁轨在半岛逗留的时间不长,七重城大捷后,便被召回国内。只留下李谨行等人留守半岛,屯军于买宵城(今韩国仁川附近)继续讨伐新罗的战事。
日期:2019-01-28 11:47:36
这个时候的金法敏已经坐不住了,他应当是深知唐朝力量的强大,现在唐军不是在千里之外,而是就在自家的大门口,一旦处理不好,别说先前窃夺的百济领土不保,就连整个新罗国都有可能被唐军彻底倾覆,当年他就亲眼目睹了唐军是怎么灭掉百济的。应该说金法敏算是个聪明人,他急忙遣使谢罪,恳求唐朝撤兵,以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
于此同时,李谨行的四万兵马,在买肖城附近取得了买肖城之战、赤木城之战和石岘城之战的巨大胜利,可谓是三战三捷,唐军士气正盛,迅速向新罗腹地纵深攻击,毫不夸张的说,再这样打下去,新罗恐怕是真的要亡国灭种了。
日期:2019-01-28 11:48:08
金法敏谢罪的上表到了李治的手上,李治最初并不买账,因为金法敏前面几次都背信弃义,阳奉阴违,所以打算干脆一鼓作气这次把新罗也彻底灭了。不过关键时刻,有人出来劝阻了。这人就是张文瓘,时任侍中的张文瓘卧病在家,得知皇帝讨伐新罗,马上让人用與轿把自己抬到宫中,亲自劝谏:“现在吐蕃进犯唐朝边境,情势危机,我们方才发兵追讨;新罗虽说对大唐有不归顺的行为,但也未曾进犯唐朝边境啊,假如陛下又要东征,恐怕就变成了公私不分,这样去征讨会带来很多的问题啊。”言下之意,那点土地就让新罗占了算了,没必要再大动干戈。高宗毕竟是个理智的人,听到老臣这一番苦心劝谏,也无话可说了。而且这时的唐高宗的健康状况也在不断恶化,大部分的政务都由武则天来处理。武则天推崇佛教,不赞成唐朝对新罗用兵。实际上当时高宗也考虑到当时的形势,西部的吐蕃势力不断扩张,而且屡犯大唐边关,掠夺领土和人口,在咸亨元年(670)的大非川战役、仪凤三年(678)的青海战役中唐朝都败给了吐蕃,已无暇东顾,新罗在对唐战争中也已疲惫不堪,所以双方最终达成了妥协。675年九月,薛仁贵进攻白水城失败,屯兵买肖城的李谨行的20万军队也被新罗击退,就在此时,金法敏派使者入唐通贡,以示和解,唐朝对半岛本来就没有什么领土野心,也就承认了这一既成事实。公元676年,唐军撤出朝鲜半岛,将安东都护府从平壤迁至辽东故城,熊津都督府被从泗沘迁至建安故城(今辽宁营口)。此后双方划定以大同江为界,半岛格局至此定格。
唐罗战争可算是一场力量悬殊的较量,唐朝是个超级大帝国,而新罗则是个弹丸小国,打个不恰当的比喻,两者就如同大象对蚂蚁,新罗获得百济和高句丽的土地,实际上是虎口夺食,不过金法敏善于外交与军事手段并用,一方面向唐朝谢罪,另一方面又加紧军事掠夺,这样新罗在唐朝的默认下,逐步统一了半岛。
日期:2019-01-28 19:05:44
(三十四)从“唐风文化”迈向“国风文化”——日本文化进入转型期
在这里笔者要着重强调的是日本的唐化绝非全盘复制,早在唐文化大量涌入日本之时,本土民族文化意识就已经觉醒,也开启了由唐风(中国的唐型文化)转向国风(日本本土文化)的时代。
与朝鲜半岛的新罗人不同,日本对唐文化吸收是有选择的,日本人并未被唐文化绚丽的外表、耀眼的光芒所蒙蔽而失去自主意识和务实态度,作为在地缘上与大陆相隔离的岛国,相对孤立的环境使日本人不同于古代朝鲜民族,因为远离周边民族的侵扰,这就使日本保持了充分的独立性,正因为如此,日本摄取唐文化的态度就很明确了:以我为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比如说官制上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引入。唐官制是沿袭周代、汉代而来,除很多实际的官职外,还有很多根据理想而设立的官职,例如在三省六部外还有九卿,这些多是闲职,无实际用途,而且六部中还有许多重复的官职。日本人在引进唐制,设立了八省,将户部分为民部和大藏,还将执行官的辨官和负责审议的门下省的官职并于太政官之下等等,这些各方面类似的改革,避免了由理想与实际需要出发而造成的官职重复。
第二、未引进宦官制度。宦官制度是相当古老的一种制度,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亚等国的宫廷中普遍存在。中国的宦官早在商周时期便有了,但8世纪,日本引进隋唐法治思想,创建律令国家的时候,宦官制度始终未引入日本宫廷。日本人并非不知道大陆的宦官制度,只是作为海岛民族,日本的畜牧业并不发达,所以一直没掌握动物的阉割术。也许一开始日本人也曾经尝试过,不过大陆的阉割术可能没完全学会,早先进行的一些手术都失败了,还白白断送了一些人命,所以干脆日本的统治者做出了决定:我们从大唐那儿学到了很多好东西,至于这些糟粕不学也罢。所以从此以后,日本后宫大大小小的事务都是由女官来负责,宦官在日本一直就没出现过。
第三、同姓不婚的婚姻制度未确立。日本人不像中国人的姓氏有着严格的血缘和家族历史的传承,大部分古代日本人是有名无姓,只有贵族才拥有姓氏,而且姓氏与血统的沿袭并不密切,所以中国与朝鲜盛行的同姓不婚的制度在日本则显得水土不服。据史载,从飞鸟、奈良时代开始,日本皇室贵同姓结婚的例子就不少。据说平安时代,藤原氏之间通婚的现象屡见不鲜。早期日本的天皇家族内部通婚的现象更普遍,近亲婚配也是常有的是,而且不光是皇室内部兄妹间,就连长幼辈分间的近亲婚配也是时常出现,假如放在中国这就成了乱伦了,乃是严厉禁止的行为,不过日本人对此事的态度则是相当坦然。看来中国式的文明婚姻制度在日本一直就行不通。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