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恩怨两千年》
第15节

作者: 春晓夏雨
收藏本书TXT下载

  除了在外交上,高句丽在军事上也不放松,继续扶植代理人与突厥暗通款曲。正像笔者前面所说的,高宝宁自然是不二人选,这位长期活跃在辽西的人物,不仅是中原王朝的反叛力量,而且成为高句丽与突厥沟通的中介。
  不过隋文帝杨坚可不是什么庸碌之辈,他很快觉察到了突厥与高句丽相互勾结,并且这一军事联盟将对隋帝国在东北亚的统治产生巨大的威胁。于是杨坚在开皇三年四月下诏,指责突厥的侵略行为,同时命卫王爽等人为行军元帅,征讨突厥,又命令驻守在卢龙的阴寿率领数万骑兵、步兵从卢龙要塞出发,讨伐高宝宁。高宝宁打不过阴寿的军队,急忙向突厥求救,然而突厥受到卫王爽军队的牵制,根本就帮不了高宝宁。

  结果高宝宁兵败北逃,在投奔契丹的途中被手下部将赵修罗杀害,至此北部边境得到了安定。隋朝取得了全面胜利,不仅拔除了高宝宁这根钉子,还通过这场战争,使得突厥内部出现分裂。原本完整的汗国变成了东突厥和西突厥两个汗国,实力大为削弱,无力与隋朝争雄北方。公元586年,突厥的一支北突厥正式归属隋帝国的统治。

  日期:2018-11-18 12:46:52
  高宝宁的反叛势力被清除后,高句丽与突厥的联系也被切断了,隋帝国与高句丽之间的缓冲区也就不存在了,双方直接接触的机会变得更多,这无疑影响了高句丽在东北大陆的势力范围,越来越多的契丹人、靺鞨人脱离高句丽的控制投奔隋朝,从而强化了隋朝在东北亚日益增长的影响力,相反高句丽向大陆进取的事业则遭到了巨大的打击。由此看来高句丽这个东北的地方政权与隋帝国之间的冲突已是无法避免的了。

  然而高宝宁被消灭后,隋朝并没有对高句丽采取任何军事行动,而把注意力集中在了灭亡南陈的战争中。高句丽便乘机在东北频频挑事,小动作不断。一方面驱使逼迫靺鞨人打击契丹人,与隋帝国争夺东北各族的控制权;另一方面,屡次发兵骚扰隋朝的边境,杀害当地居民,直接挑起事端。此时隋帝国的统一大业还在进行之中,难以顾及东北,所以没有立刻对高句丽的挑衅做出反应。
  当隋朝发起灭亡南朝的战争的时候,消息便传到了与陈朝关系密切的高句丽,国王高汤闻之非常恐惧,他最害怕就是高句丽会成为隋朝下一个打击的目标,于是立马在边境布兵,囤积军粮,加强守备,随时准备隋朝来袭。高汤如此惊恐,杨坚很快就觉察到了。其实要想抓到高句丽的把柄那太容易了,因为高句丽一向叛服无常,以下犯上的不恭顺的种种行为,可以说比比皆是,隋朝不费力气就能列出几条来,这些都可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实。

  公元597年,隋文帝开皇十七年,在叱责高句丽平原王高汤的玺书中,杨坚历数了高句丽的四大罪状:1、压迫靺鞨人、契丹人;2、贿诱太府工人,招引弓弩手逃窜至高句丽;3、将隋朝使者幽禁于空馆,不让他们有所见闻;4、屡次派遣骑兵,杀害边境人民。
  杨坚还在玺书中威胁说:国王(高汤)你说辽水的水面宽广能比得过长江吗?你高句丽的人口多,但能有昔日的陈朝多吗,还不是被我大隋所灭。朕若是不心存善意,就你以前干得那些坏事,我只要派一位将军就可以灭了你,还需要花什么大力气?国王如果不守藩臣之节,必将废黜其王位,直接派官吏治理高句丽。
  从玺书的内容不难看出,早在隋灭陈之前,两国的关系已经趋于紧张,南陈灭亡后,双方的矛盾便开始表面化。隋文帝在玺书中表明了不辞讨伐的意志,正是警告高句丽以后不会再对其隐忍退让。汤接到杨坚的玺书后,惶恐万分,“将奉表陈谢,会病卒”,高汤随即谴使谢罪,然后没多久就病死了。实际上平原王死因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笔者推测高汤这时候多半是在内忧外患中受到了惊吓,忧惧过度而死的。

  平原王高汤死后,其子高元即位,是为婴阳王,隋文帝册封高元为“上开府仪同三司,”袭爵辽东郡公,之后又被封王。隋朝与高句丽避免了这次外交危机,但矛盾并未就此化解。
  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高句丽婴阳王高元仍然旧行难改,率领靺鞨之众万余骑袭击辽西,当时营州总管韦冲出兵抵抗将其赶走,这一事件顿时触怒了隋文帝,这使原本就已相当紧张的关系雪上加霜。
  同年,隋文帝任命汉王杨谅、王世积为行军元帅,率领水陆两军共30万人讨伐高句丽,并下诏废黜高元的爵位。实际上,这次隋军出征,并不顺利,适逢雨季,道路泥泞,军队的粮草运输困难,给养不足,士兵饥饿疲乏,出了临渝关后,又遭逢疫病流行,许多兵将是疲病交加,军队还未上战场就已大量折损,士气低迷。因此到了辽河时,隋军已经是劳顿不堪了,更没什么战斗力。陆军走的不顺,水军也一样。由周罗喉率领的水军从东莱出海,原计划直趋平壤城,结果在海上遭遇大风,船多沉没,士兵葬身鱼腹,死者十之八九,无奈水陆两军被迫退还。而高句丽对隋的兴兵讨伐之举很是害怕,高元也自知事情闹得有点大了,连忙遣使谢罪,上表自称“辽东粪土王”,隋文帝这才挽回了点面子,罢兵回朝。然而冲突是平息了,但两国的嫌隙却并没有就此弥合。

  日期:2018-11-19 20:48:34
  (十九)隋炀帝三征高句丽
  仁寿四年,公元604年,隋文帝驾崩于仁寿宫大宝殿,晋王杨广对外封锁文帝的死讯,密不发丧,矫诏杀死废太子杨勇,并迅速铲除政敌,继皇帝位,改元大业,是为隋炀帝。
  杨广与他的父亲截然不同,隋文帝躬行节俭,做事低调,不喜奢华,就连业余生活也比较单调,平时宫廷里都少有丝竹管弦,听的音乐都是曲调单一刻板的雅乐,非常符合儒家那套君主治国的标准。但隋炀帝则大不相同了,他热爱文学艺术,才华横溢,喜欢来自西域的华丽的复调音乐,而这些在杨广做太子的时候却隐藏的很好。可一旦登上皇位,杨广便立刻撕下勤俭仁厚,万事不出头的伪善面具,他人格中最大的缺陷也暴露出来了。

  杨广这个人雄才伟略,多才多艺,但是正像所有普通人一样,他也有致命的弱点。比如,隋文帝刚刚去世,他在守丧期间就迫不及待地霸占了隋文帝的爱妾也就是他的庶母陈夫人,仅这件事就能反映出杨广的秉性。
  杨广还有个巨大的缺陷,那就是比较自恋。对他来说,别人只是按照他的指示办事的工具而已,他听不进大臣的意见,不允许别人有不同看法,目中无人,是个十足的自大狂。自大狂还有个特点那就是爱表现自己,讲排场,爱听别人奉承自己,所以当上皇帝后,他就大兴土木营建洛阳城和许多离宫别苑,四处巡行,乃至于穷兵黩武。
  日期:2018-11-19 20:49:33
  大业元年,也就是杨广登极的第一年,正是隋朝最繁盛的时候,他就遣刘方攻打林邑国(今越南),同时开凿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完工后他便巡游江都(今扬州),史载仅隋炀帝所乘之龙舟就有四重,高四五十尺,长二百丈。上重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二重有百二十房,皆以金玉装饰,皇后所乘之舟形制略小,但装饰也极尽奢华,还有浮景九艘,都有三重,如同水上宫殿。随行的后宫、诸王、公主、百官、僧、尼、道士、蕃客所乘之舟达数千艘。如此庞大的规模正符合隋炀帝好大喜功的性格。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