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恩怨两千年》
第4节

作者: 春晓夏雨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11-04 13:28:24

  近年来随着边缘学科如分子人类学、考古遗传学以及其它新兴学科研究明确揭示了中日韩三国民族在血统上亲缘关系,尤其是日朝两族间不可置疑的血亲关系。宝来聪通过对线粒体DNA样本多型解析,发现日、韩两国间有多数共通类型。线粒体遗传基因显示现代人的母系来源,证明日韩间拥有共同的母系。日本NHK电视台曾经播放过一档专题节目,指出生活在本州日本人独有的线粒体基因类型只占4.8%,而一半与韩国(24.2%)以及中国(25.8%)共有。再从Y染色体的研究结果,来看现代日本人的父系来源:德岛大学的中崛丰教授将现代日本人的Y染色体分为四大类型,来自绳文人和弥生人的各占一半,他的研究发现这两组全都来自亚洲大陆,其中弥生组的75%经由朝鲜半岛移渡日本,另外佐原真在其《日本人的诞生》一书中,引据Y染色体的研究结果,指出在1.2万年前携带D2系统进入日本的“渡来人”,占当时绳文人的34%,一万年前携带N系统的占5%,两者都来自朝鲜半岛。20世纪最为优秀的人类学作家《枪炮、病菌和钢铁》的作者贾瑞德•戴蒙德专门写过一篇“日本人的起源”他干脆称日韩两个民族为“孪生兄弟”。从遗传学的角度而言,此观点基本属实。这几年科学家还将日本人和中国南北方汉族DNA进行了比对,结果证实了日本人多数基因序列与中国大陆汉族居民是吻合的。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向我们揭示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大陆居民陆续迁往日本的事实。由此看来东亚三国之间可以套用日语的一句惯用语——“团子三兄弟”来形容是比较贴切的。再更深一步讲,既然现代人类的“亚当”和“夏娃”是在非洲诞生的,全人类都是他们的子孙,“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古训也就不是“虚言”了。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日本天皇的血统来源。多少年来关于天皇家族的血统一直是个敏感话题,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日本学者呼吁公开日本天皇古坟的考古挖掘,然而日本宫内厅认为天皇陵墓是皇室的固有财产,而不是把它当作国民共有的文化财产。如今关于日本天皇血统和来源已经成为近年来人们热烈讨论的话题,有些日本历史学者与考古学家认为最早的日本天皇很有可能是中国人或者朝鲜人。现在有很多人期待开放日本古坟时代遗留的皇陵,发掘其中几座皇室陵墓,通过对遗骸和遗物的勘察研究,探明日本皇族的源头,不过笔者认为没有这个必要了,因为现代基因探测技术的发展已经解决了“谁是日本人”这一问题,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打搅那些皇陵意义已经没有什么重大意义了。

  日期:2018-11-04 13:48:43
  @春晓夏雨 2018-11-04 13:25:03
  (五)日本人来自于何方?
  日本一直标榜自己为血统纯正的单一民族国家,并以此为骄傲,但事实果真是如此吗,当然不是,任何民族的形成都是经过历史上无记载的长期的各种血统混合的过程,大量考古和历史资料和民族学,语言学和人类体质学已经充分佐证日本人的祖先是或早或晚从东亚大陆分批迁入日本岛,这一点就连日本人自己也是无法否认的。日本第80任首相羽田孜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年轻的时候,通过老辈介绍,知道信......

  -----------
  据推断,早期的日本先民由两支组成,北边一支是从东北亚大陆,西伯利亚迁徙而来的通古斯语族系的游牧部落,南边一支来自于东南亚的马来人种,两股移民在日本交汇,形成了较早的定居者,接着更多的南岛语系的民族加入进来。他们与当地最早的原住民阿伊努人杂居。阿伊努人曾经遍及日本各地,伊努在日语里是狗的意思,这实际上是对土著人的蔑称,汉文史籍称阿伊努人为“毛人”,“虾夷”,从人类体质学上看有的学者认为他们属蒙古人种和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的混合类型,也有人认为是蒙古人种和欧罗巴人种混合类型。肤色淡褐,头发黑色呈波状,长着一张类似欧罗巴人种的面孔,体毛发达,平均身高都不高。此后来自东亚的大陆移民一波接一波地涌入日本,阿伊努人的生存空间不断受到挤压,他们由南部逐渐向北迁移,最后一直退避到本州北部和北海道一隅。外来者人口在增多渐次同化了阿伊努人,现今生活在北海道比较纯正的阿伊努人还不到3万,他们仍保留着本民族的传统,但生存境况十分令人堪忧,由于受到日本大众以及政府的漠视与歧视,他们的一直处在日本社会的边缘,许多人没有正式的工作,没有医疗保险,更享受不到社会公共福利,长期以来,日本政府甚至都不承认阿伊努人作为一个独立的少数民族而存在,这显然是最不公平的。日本民族的起源是多元化的,早期日本是各人种是相当混杂的地方,各民族互相融合,最后成为统一的大和民族。日本的考古学家大致描绘出了日本先民移入的路线。

  北路——自库页岛、经北海道进入本州北部。
  南洋——从南太平洋诸岛进入本州东部。

  朝鲜路——从北西伯利亚和中国东北、经朝鲜半岛进入本州中部。
  东中国海路——从中国长江流域,直接东渡至九州北部。
  冲绳路——自中国华南及东南亚,经台湾、冲绳至九州南部。公园1世纪前后,朝鲜半岛成为移民的主要路径,从地理上看,朝鲜南端与日本仅隔一道狭窄的对马海峡,这是最方便快捷的通道,来自中国大陆秦汉居民和半岛居民构成了移民的主体。今天的日本人更多继承了东亚古代中国和半岛人的血统,在日本远古民族发展后期,东亚大陆尤其是半岛居民在日本民族的形成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而且现代基因分子学领域发展充分证实了这么一点。

  日期:2018-11-04 16:08:07
  (六)初露文明曙光的日本
  中国古代历史上关于日本的文献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末期的《山海经》:“盖国在钜燕之南,倭北,倭属燕。”300年之后,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又记载到:夫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这寥寥数语,勾勒出了原始时代日本社会,在汉朝人的眼里,此时的日本人不过就是一群化外岛夷罢了。日本最原始的时代被称为“绳纹时代”,人们都住在洞穴里,并逐渐发展成部落,以采集、捕鱼、狩猎为生,停留在母系氏族阶段,社会发展相当缓慢。由于此时的陶器都是以绳纹进行装饰,是那个时代的标志,故称“绳纹时代”。

  在经历漫长的绳纹时代后,日本就进入了“弥生时代”,它的标志是弥生陶器的出现。1884年,在东京都文京区弥生町,出土了一种精致的陶器,这种陶器器身细薄,纹饰简洁朴素,讲究实用,年代可以推至公元前3世纪左右,所以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弥生时代。这时的日本开始与汉朝有了零星的来往,日本文明进入到一个快速成长的阶段,岛国上的人们初步吸收中国文化,开始种植水稻,渐渐学会蚕桑,织布,使用金属器具,大陆的铜、铁工具也越来越多的输入列岛,人们不再穴居,开始建造屋室城栅,社会内部出现两极分化,有了等级之分。《后汉书•东夷传》中记载倭国男子皆黥面文身,以其文左右大小来区别尊卑地位,这和中国江浙地区古越人断发文身的风俗颇有几番相似,看来倭人与中国古代吴越民族有着不小的亲缘关系。男子日常不戴冠帽,结发,露髻,以白布绕头,成钵卷状,裸身,以一块长条布横裹在腰上。妇女则披发与后,不编发辫,仅将发端屈结于头顶,用一块单被,正中穿个洞,从头套在身上,这种衣服叫做“贯头衣”,衣料多为麻、绢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