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爷,能不能就放过我这一遭?》
第2节

作者: 普普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他便安抚道:“没事,因我认识字,廖婶子把我送去谢家做书童,平素不用做苦活,只陪着别人读书,好吃好穿的,等你去了京城,早些让李家打发人来接我便罢,我家城里还有些土地商铺,等延州重建,我去州府要了地契回来,自有钱米还这个情。”
  如果是原身那个八岁的小孩子,说不定真个被他哄两句听了,可换了季清菱在这身体里,她辈子帮着父亲做过许多宗卷整理,自然知道州县之卖身与别人做仆役的平日里过的都是什么生活。
  她把头直摇:“你别唬我,哪有书童不用做活,以前都是别人伺候你,如今你去伺候别人,我不答应。”
  人心都是肉长的,自季母没了,顾五郎一路照顾季清菱,打点她吃住,虽是因为年幼,难免有做得不周到的地方,可在他这个年龄,已经极其难能可贵了。现在知道对方自卖自身,全是为了换钱给自己筹措京城的盘缠,季清菱怎么可能安心接受。
  两人本来无亲无故,顾五郎照顾自己已是重义,没道理让他这样牺牲去博一个不确定的将来。
  顾五郎今年只有十岁,他只穿一身薄薄的棉外套,里面厚的那层棉胎子早在半路进了当铺,如今冷得嘴唇都有些青紫,他哄道:“咱们没钱了,如果不去谢家,连饭都吃不起,我识字,去谢家是享福的,你赶紧去京城,把我赎了身,这才叫正道。”又说了许多话,只劝着季清菱。
  “你请京城那家早点来接我,我自读书科举,到时候一样有好出路,考个状元出来,岂不是好?如今咱们这样一路走,没钱吃饭,又冷又饿的,眼见要得了病,哪里还有什么状元做?”
  季清菱哪有那么好哄,她摇着头:“状元哪有那么好考,万一李家不认我,顾五哥,难道你要一直在谢家做书童不成?”
  她说着说着,突然觉得有些不对,举起手的卖身契,凑近了认真研究,看到那行“今有延州城顾家子弟顾延章”的“顾延章”三个小字,顿时一愣。
  怎么那么眼熟……
  顾延章、延州、谢家、季家……
  季清菱怔了许久,心跳由慢转快,待到后来,一颗心几乎要跳出了胸腔。
  顾延章……
  是那个顾延章吗?
  后世公认晋朝最为出色的臣子。
  曾经全家覆灭,只得自卖自身,因得主家重视,资助他学科举,后来连三元,驱逐北蛮,南荡夷狄,平叛乱,治水患,最后官至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学士,兼枢密使。
  那个名垂青史的顾延章。

  据说顾延章虽有治世之才,却常怀私心,不但结党营私,收受贿赂,把持朝政,亦欺瞒天子,挪用孥款,虐杀敌国平民。
  他褒贬参半,毁誉不一,算到了燕朝,也常有学子因为对他的认定不一样,在不同场所争论不休。
  季清菱捏着手的卖身契,一时之间觉得自己连呼吸都重了几分。
  如果他是那个顾延章,那自己现在岂不是成了戏曲、话本的“季家女”……

  季清菱从小不爱看戏,她自胎有毒,生而重疾,从未断过医药,病得久了,便一直对那些闹腾的东西提不起兴趣,倒是爱书,无论经史子集、杂学野论,悉数尽收,也常去父亲书房偷看各类奏疏草稿、名臣书信,然而即便是她这样的,也知道坊间最为出名的那一出“顾郎三问季家薄幸女”。
  这戏长盛不衰,至宫廷会演,下至街头卖艺,几乎任何地方都能听到,大致讲述的是前朝名臣顾延章在考取功名之前的故事,说他全家覆灭之后,与未婚妻逃难,半途被人贩强行拐卖,他救了未婚妻,暗请对方去报官,谁知那小姑娘却溜之大吉,再无音讯。
  顾延章被卖之后,辗转间吃了无数苦头,后因聪明机敏,力大无,得了贵人青眼,买在身边。他虽为下仆,却很快脱颖而出,受主家资助科举,连三元,入得京城跨马游街之后,才无意间得知那未婚妻的消息。
  原来对方逃过一劫之后,根本没有去报官,反而为求自保,径直入京投奔亲友去了,又因害怕让人知道自己曾被拐卖,影响名声,竟暗暗瞒下此事,全当从未发生,还谎称顾延章已经死于战乱,自己找了机会另嫁他人。
  顾延章此时虽已功成名,年少被卖之时却着实吃过大亏,历尽折磨,现如今见了这忘恩负义的罪魁之一,便连声发了三问,直问得对方涕泪横流,当晚便吊自尽了。戏的最后,顾延章娶了恩人的女儿,又有高官厚禄,端的意气风发。
  顾延章实在是个传人物,他一生有许多争议,可所做之事无一不是能常人之不所能,是以关于他不仅有许多戏曲小说,野史话本,便是正史也有特意单列的一个篇章讲述他的生平。然而在民间,其最出名的还是这一出“顾郎三问季家薄幸女”。
  盖因这戏讲的是因果报应,唱腔好听,情节曲折,又有大团圆结局,恶人受惩,好人好命,才子佳人,风流韵事,格外吸引民众喜欢。
  季清菱忆起来,某次看这出戏的时候,还有闺友人借此玩笑,问她:“莫不是你们季家得罪了哪个酸书生,这才把那薄幸女写姓季?”
  戏本是杜撰,可正史也有记载顾延章少时家灭,被人卖做仆役云云。季清菱看过父亲房各类杂书,其也确有前朝臣子往来书信,证明顾延章曾有过恩情被负之旧事,负义者也的确是一位姓季的女子,只是因为时隔太久,无法探究其细节而已。
  如今一一对照,季清菱只觉得荒谬至极,震惊之心甚至超过了刚刚转生在这一个“季清菱”身的时候。
  自己成了历史的一个人物,虽然不知道其实情如何,可应是丑角无疑了。
  电光火石之间,季清菱想到刚刚顾延章说的话,反手便把身棉袄的一角撕开,从取出了一块玉佩并一封书信。顾延章一惊,拦之不及,惊斥道:“季清菱!你这是作甚!”

  季清菱把玉佩塞到顾延章手,拆开书信便看了起来。
  这是一份季母写给李家的书信,信同意李、季两家结亲,又将如今情况解释了一遍,把季清菱托付给了李家,请求对方照看。
  对于原本的季清菱来说,这应该是唯一的出路了。她六亲不在,父母兄弟俱无,寡恒产,无钱财,如果李家能认下这门亲最好,若是不认,哪怕看在当初的季父救命之恩,至少也会给她一口饭吃。
  然而看完这封书信的季清菱,却是只想苦笑。
  季母临终前跟女儿说过,李家在京城做的是马匹丝绸生意,之前走延州线的时候,季父还帮着打点过,即便是在京城,他们家也称得豪富了。
  那信件提到了李家老爷的名讳,叫做李程韦,而与季清菱说亲的那个幼子则是名唤李嘉严。

  这两个名字于其他人可能普普通通,可对季清菱来说,却是十分熟悉。
  这是晋朝一个极出名的争产案里出现过无数次的名字,那个争产案闹得极大,到后来甚至拖了皇家下场,京都府无法判案,后来是晋朝当时的天子下诏判决的。前一世,季清菱为父亲整理宗卷时,曾经仔细研究过这个案子,清楚地记得那一位名叫“李嘉严”的李家幼子乃是一位县马,根本没有什么姓季的妻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