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定中前行,记录尴尬的日子》
第24节作者:
可曾记得啊 日期:2019-03-04 12:25:11
今天早上8点多就起床了,大胖狗被送去寄养了10来天,每天7点多钟就被带出去遛,生活上有了时差了,而且现在天亮得早,小家伙早上睡不着就来折腾我,到了公园本来一切顺利,谁知快到出口时遇上有人浇树,树下一个水坑子,狗狗一下冲了进去,就这么悲剧了。回到家给臭狗洗澡,洗的满卫生间全都是泥,这个臭狗谁也不坑就坑我。洗完澡小家伙出去了,我清理卫生间,谁知人家又嫌开饭慢了,又把头挤进了卫生间冲我汪汪叫,怕吵到邻居无奈又去给他开罐头,吃了两罐还是不满足又吃了狗咬胶,还是不满意,把头搭在我的腿上哼哼唧唧的要吃的…。
给父亲打电话没人接,后来他给我回了过来,说是不用我陪他去复诊,还说最近血压稳定血糖吃的不合适就偏高,我跟他说了铁皮石斛的事,他说下次过去看他再带过去,他不跟我们要就不需要我们给他买什么东西。我很担心父亲的身体,又看不到他,捉急。
部门例会改在周三了,不知道会不会有什么事情或者听到什么令人难堪的言论,遇事一定要忍耐,毕竟只有父母才会容忍我的臭脾气,但是跟自己的父母发脾气又算什么能耐呢,发过后还不是后悔不已,还不如把一切都忍下来,自己慢慢消化呢。
日期:2019-03-04 13:00:13
自从在网络上自言自语以后发现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强多了,思维也变得很有逻辑性,把事情如实描述出来,自己再从多角度思考这件事情的意思以及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发现自己也客观了很多,也明白自己心里到底在思考些什么,重视什么。这比跟并不真心相交的同事客气寒暄强多了,也比那些只会和“朋友”比较,利用“朋友”,在“朋友”面前炫耀自己优越感的假朋友聊天强多了。我不会掩盖自己的缺点丑陋,也不会美化自己,只会如实的记录生活,如实的记录自己的感受,富足也好,贫穷也罢;繁华也好,孤寂也罢;幸福也好,愁苦也罢;繁忙也好,悠闲也罢;好的坏的,我都接受,做对的做错的我都负责,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成功失败可言呢,无非还是那句“耗尽一生”罢了。
日期:2019-03-04 13:22:51
搬家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上个星期累惨,也顺便整理了自己的东西,三大箱书是可以舍弃的,因为这两年几乎没有动过一本,这样的话在我看来就是可以舍弃的,衣服有一些毛衣裤子也是可以舍弃的,因为一两年没穿过一次,这样的话就也是可以舍弃的,还有一大箱先生父母买的很丑的碗在我看来也是可以舍弃的,这样下来也许还可以精简5大箱东西,这样再搬家就轻盈多了。记得看过描写张爱玲晚年的一篇文章叫有缘得识张爱玲,里面描述张爱玲晚年频繁搬家,连自己写的长篇小说的手稿都丢了,最后就是买一次性物品生活,大家都说她晚年很惨,在我看来其实也没什么惨的,反正我是不喜欢什么儿孙绕膝,自己以为自己挺幸福的,其实还不是伺候子女一家子。等到真的年老了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其实也是很尴尬的一件事,我宁愿花钱请人照顾,或者就这么自然地老去死去,不想做个感情乞丐,祈求子女照顾自己,祈求别人爱连自己。
张爱玲晚年三年搬家180次!她为何这样疯狂的搬家?
张爱玲十九岁的时候,在一篇文章里写道: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一语成谶!
从1983年开始,牙齿,皮肤病,成了张爱玲日常生活的两个敌人,比起失眠症来,来得更猛烈。
那一年张爱玲的牙医退休了。而住了十年的公寓发现了虫子和跳蚤,她选择搬家—开始了离奇的逃亡生活。
人虫大战就此开始,一如好莱坞电影《星河大战》,数以千计的外星虫四面逼近。现实生活中,张爱玲去兽医院买了十罐“跳蚤丨炸丨弹”,无节制地疯狂喷射,与虫子展开了殊死的搏斗。
在洛杉矶的二十三年,由于张爱玲执拗地对地址保密,除邮箱外,现在能够找到的地址有十五个,其中八个是汽车旅馆,迁徙流浪逃亡的时间大致从1983年秋天开始,到1985年初春结束。
张爱玲的母亲和姑姑,在人生发生变故的时候,第一指令便是空间移动:逃离,搬家。
张爱玲的出逃是由家族基因决定的,是有历史记录的。
最典型的一次就是从父亲的家逃出来。
她要逃离什么?
不仅是虫子,还有人!
人是更难缠的灾害。
他的成长史,就是一部伤痛和逃离伤痛的小说。
这些伤痛潜伏在体内。时常出来袭击它们寄身的主人。
1986年9月,张爱玲给好友庄信正的信里说,搬家太累,在公车上打盹,遭扒窃而破财,这样的事情发生了数次。
在洛杉矶等公车,就如在上海郊区等待长途汽车,漫长寂寞。那时,张爱玲已经六十多岁,由壮而老,千生万劫不自如,却清高,不肯低下高贵的头颅。
搬家最病态的时候,张爱玲曾经一天换一个汽车旅馆。这样搬来搬去,她的东西也就扔得差不多了。因为搬得太勤了,又不会开车,只好把自己的东西存在某处,直到确定不搬家了,再取回。
姑姑写给她的信,她没有精力去邮局取,被退回去。夏志清1985年写给她的信,到1988年她才拆开。
她当时对环境的要求以及虫子的敏感已经到了非理性的地步。如果发现邮箱里有虫子,当即将所有的邮件扔掉;发现箱子里有虫子,直接将箱子丢掉,发现衣服上虫子停留过,将衣服扔掉。
1984年11月5日,张爱玲在给夏志清的信中提到”虫子“:”我因为老房子虫患被迫仓皇搬家,匆匆写张便条寄地址来。“
1984年12月22日,张爱玲在给夏志清的信中称自己一年都没有固定地址:“我这一年来为了逃虫难,一直没固定地址,真是从何说起。”
之后三年张爱玲都没给夏志清写信。他隔一段时间去信问候,都没有回音。
有个说法:从1984年8月到1988年3月这三年半时间内,张爱玲平均每个星期搬家一次,算下来搬家次数多达一百八十次。
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这“一百八十次搬家”确有其事,但张爱玲在这段时间内,因她认为的虫难频繁搬家时可以确认的。
1988年夏志清再度接到张爱玲来信,才知道自己多封去信,张爱玲收到了没有时间拆:“天天上午忙搬家,下午远道上城,有时候回来已经过午夜了,最后一班公交车停驶,要叫汽车,剩下的时间只够吃睡,才有收信不拆看的荒唐行径。”
这封信里提到去看了医生,查出“皮肤过敏症”,用药立刻好了。据此可猜测,“虫难”也许只是皮肤过敏的瘙痒,她当时还准备写篇文章回顾这场“人虫大战。”
虫患绵绵无绝期。
1991年11月1日的张爱玲给好友的信中,再度提到虫子,“先些时我又因为逃虫患搬家,本来新房子没蟑螂,一有了就在三年内泛滥,杀虫剂全都无用。最近又发现租信箱处有蚂蚁…接连闹跳蚤蟑螂蚂蚁,又不是住在非洲,实在可笑。”
很多人都会认为这“人虫大战”不过是张爱玲的心病。夏志清夫人王洞不想轻易判断:”我们不在洛杉矶,不晓得她到底住在什么样的地方。她可能有皮肤病,自己不知道,也可能是心理的关系,这就很难讲了。“
学者陈子善将其归纳为作家敏感天性:“说有心理问题要有论证。但她肯定很敏感,不敏感很难成为大作家。”
王德威则干脆把张爱玲的疾病缠身上升到“现代主义美学观点的身体呈现”:“你看西方或东方重要的几个现代主义大师,他们在身体的灼伤,或者病或者是自我的倾向里面所显现的一种坚持。”
“他人”即地狱。
我觉得把虫患归入神秘主义,或者心理学的范围来分析。
日期:2019-03-04 13:25:32
【银河心语】只有审美的生活才值得一过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