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是不错,不过….”
“说吧,想说什么说什么,不要有什么担心顾虑的。”
“也没什么,是在我刚来的时候,怎么没看见有这些?”
“呵呵,你想问的是这个啊。”陈满义笑着摇摇头,有点点头说道,“简单地说,大家都认为你不会回来了,所以也没想到这里去。再跟你说个事,这些东西平时啊,村里人是不会桌的,只有在逢年过节,或者家里来了客人才会拿出来。”
“哦”,王嘉成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难怪他们都不跟自己怎么说话,难怪在胡梅香家里住了那么几天,都没怎么见到肉。
对于吃的,王嘉成其实是很敏感的,从下生活在省城蓉城这个美食之都,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在蓉城都能找到,而且最讲究味道。没有味道没有美食,这是从小听到的一句老话。
吃着这独特风味的味道的美食,享受着口齿的留香,一种感觉,一个意识刺激着他的神经,一时间没想明白是什么,只顾着吃了。
“哦,村长,这次回来,我准备除了把买的这些学习用具送给孩子们,还想利用闲暇的时间,教他们认字,读书,不能让他们这样给荒废了,不然长大后只能做个睁眼瞎。”
“唉,你说的这个,我哪能不知道啊。当初,我是一家一户的门,可是说不通啊。一说到让孩子学,没钱,还不如让孩子在家里做点力所能及的,也不浪费劳力。”
“啊”,王嘉成听的是目瞪口呆,还有这样的道理,仔细一想,好像还真是这么个理,可又觉得不对,国家的政策,口号,标语到处都是,什么九年义务教育,什么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的标语,全国下到处都是满天飞,怎么一到这些地方还是全都变样了。
“小王,既然你能这样想,那先这样做,其他的交给我,看那些狗日的谁敢张嘴喷大粪,不收拾收拾他们,真以为我不敢动手啊!”
两人这样边吃边谈,那边的孩子们不是蹲在地看着他们,是几个人围在一起玩游戏。
等他们吃完了,陈满义招呼着他们过来,指着王嘉成对他们说道:“你们小王叔叔这次从省城给你们带来了书本和笔,希望你们能好好的学习,千万不要让他失望啊!。”
“喔,我们可以学了!”
“可以读书了!”
小孩们全都欢呼起来,蹦蹦跳跳的拍着手。看到这情景,刺激着王嘉成的神经,让他很感慨,油然生出一种力量,一种责任驱使着他,告诉自己要为他们,为这些孩子们做些事。
这些孩子,6-8岁占一半,10岁-14岁有五个,间的有四个,本来是想给他们分成三个班,询问之下才知道,大多都没过学,即使过学,也是只读了两三年辍学了。
于是,王嘉成在把学习用品分给他们之后,让他们明天带本子到村长家来课。
看着他们一哄而散,三三两两的离去,王嘉成又觉得堵得慌,这样下去可不是办法,一定要想办法让这些孩子去学校读书。
接下来的十多天,王嘉成每天都跟着村长四处转,也跟着下地。再过十多天要收割庄稼了,熟悉一些基本情况是必须的。其余的时间,他一边教那些孩子语,数学,历史,一边了解这里的历史,或者阅读自己买的农技方面的书。
村民们对他的回归有高兴地,也有看热闹的,还有人打赌,赌他什么时候在才离开这里。不过随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随着他跟着他们像个农民一样的山下地,渐渐的无意识的接纳了他的存在。
不过,最让王嘉成恋恋不忘的,是陈满义请他吃的油包肉,还有让他忘不掉那又麻又香的花椒油。还好,不知胡梅香是被陈满义给训了,也不知是看到自己给了她女儿学习用具的原因,总归是对自己改变了看法,在这断时间里居然做了两次油包肉给自己吃。
是陈满义请他吃的油包肉,还有让他忘不掉那又麻又香的花椒油。还好,不知胡梅香是被陈满义给训了,也不知是看到自己给了她女儿学习用具的原因,总归是对自己改变了看法,在这断时间里居然做了两次油包肉给自己吃。
这些天下来,他认为要改变这里的现状,必须要统一规划,归根结底是没有带动发展的产业方向。在这个地方,想要光靠种地脱贫致富是个假话,是忽悠人的,除非整体搬迁到乡镇去。
“能不能吧这两个东西弄成产业化,标准化,做大了能把大家都带动起来。”
第九章 修路
第九章 修路
两个月后,庄家逐渐收割完了,村民全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准备着过冬的物资,以及筹备计划过年的年货。
接下里的时间是农闲时光,除了每天给孩子们课之外,王嘉成还在琢磨着,怎么才能让这里的人增加收入,然后才会让村民们的孩子去读书。这是个循环问题,没有钱,不会让孩子们去读在村民看来无用的书,浪费钱粮不说,对家里一点用都没有,还不如去打点猪草划算。
好吃的东西是最有力的,也是最容易能发掘,最快改变贫穷的方法。衣食住行,吃的排在第二位,可见自古以来在人们新的地位。何况在天朝西南美食之地,讲究麻、辣、香、鲜,味重油大,素来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美誉。故而,那个油包肉让他对此有了想法。
油包肉,听名字知道,是把肉浸泡在油里,是这一带村民自古一直流传下来的储存食物的方法,放置时间长,最长可长达两三年之久,而浸泡在油里的肉仍然保持着肉质的鲜香而不变质。
想到肉,涉及到养猪,关于养殖的问题不大,只要有利可图,每家每户都会扩大养殖。养殖技术也不是问题,可以请农学院的老师,或畜牧局的人,以及农技站的人来讲课。
只是这样一来,一个问题很突出了,那是交通问题。到村里的路,王嘉成是体会过,实在是让人难以行走。如果光是山路也算了,关键是还有悬崖,一旦失足,会跌落到大渡河里去,连个尸首都找不到。
“修路!一定要修路!不然所有的想法都是空了吹,不然谁也不会相信的!”
王嘉成想定了要修路,首先去陈满义的家里找到他,鼓动他召开了村委会,在会他说了自己的想法。没想到以陈满义为首的干部们并没有任何惊喜和怪的表情,反而漠不关心,坐下来也不说话,不是专心的吧嗒吧嗒的抽旱烟,是说其他毫无关联的事。
无奈之下,会后他又单独去找陈满义。
“村长,同不同意,你倒是说句话啊!你这个样子算啥子!”
陈满义托着旱烟,在“小王,你的这个想法,我们早有过了,也找到乡里和县里提过,他们都说好,最后的结果,你知道吗?”说着指向村口的方向,“是那样,一直都没有变。”
“那他们说过什么原因没有?”
“说了,怎么没说!有困难,没有钱。”
“这理由?”
“哪里还想要什么理由?能给你说不错了,弄到最后全都不待见我了,见了我只要一提修路,不是不理,是转移话题不说这个事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