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 真实考据——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第52节

作者: 格林强夫
收藏本书TXT下载
  基于我国史前人们用龟特点的阶段性和地域性,我们认为在我国史前社会,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们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长江流域及华南地区发现的龟甲多为随意丢弃,说明龟对当地的人们来说也仅仅是食物的一种;而在黄河流域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龟甲多用于随葬或奠基或有意埋藏,表明在他们看来,龟甲有一定的特殊含义,对此,高广仁、邵望平先生认为“从内装石子或背甲涂朱来看,似非日常用品,当与医、巫有关,或其有原始宗教上其他功能,是死者生前佩带的灵物。因此可以说大汶口文化早期已出现了龟灵观念”,并认为殷商文化中的龟灵、龟卜观念渊源于此[50]。汪宁生先生在与北美印第安人的龟甲响器对比分析后认为,大汶口等遗址发现的随葬龟甲是宗教仪式上的一种乐器或法器,并参照印第安人的同类器命名为“龟甲响器”。[51]刘林遗址第二次发掘报告的执笔者认为:“龟甲六副都是背腹甲共出,均已破碎,有些背甲上穿有若干小圆孔。M182发现的两副龟甲内均盛有小石子,龟甲的放置似无固定的位置,其用途可能是系在皮带或织物上作为甲囊使用。”[52]舞阳贾湖的发掘者则认为用龟甲随葬或奠基“可能均与巫师和巫术活动有关。而当时的巫师对龟甲似乎情有独钟,本身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对龟甲赋予了神秘的文化内涵。”

  并认为“‘龟腹石子’是寓于龟象的数卜。”[53]张忠培先生也有相同的看法。笔者以为我国考古所发现的史前随葬用龟甲或卜甲均是在龟灵观念的支配下,人们在进行一种占卜活动时所用的工具。其理由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1、古代人们对龟向来非常崇敬,《大戴礼记》中有“介虫三百六十,龟为长”,也就是说龟为百虫之首。龟又被尊为“四灵”之一,如《礼记·礼运》曰:“麟凤龟龙,谓之四灵。”《史记·龟策列传》谓:“龟者,是天下之宝也,先得此龟者为天子,且十言十当,十战十胜。生于深渊,长于黄土。知天之道,明于上古。游三千岁,不出其域。安平静正,动不用力。寿蔽天地,莫知其极。”“明于阴阳,审于刑德。先知利害,察于祸福,以言而当,以战而胜,王能宝之,诸侯尽服。王勿遣也,以安社稷。”言下之意龟既能长生不老,又善预测吉凶,是国家的镇国之宝。因此灵龟历来被作为沟通神灵与人之间的媒介,通过灵龟来告知神灵的意旨,进而判断吉凶,决定行止,《易·系辞上》曰:“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亹亹者,莫大于蓍龟,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因此,“‘龟,象也;筮,数也。’是中国的传统。”[54]

  2、从龟甲的出土情况来看,在龙山时代以前,龟甲大多数出于墓葬,有的置于房基或柱洞下做奠基,还有的则有意放置于规整的窖穴。显然,他们以龟甲随葬,是想以此来祈求死者的“灵魂不灭”,用龟甲奠基,是希望新建的房屋能够平安长久,等等,总之是希望自己认为美好的事物能够永恒。因此,早在七八千年以前的裴李岗文化时期,人们就已经有了龟灵观念,并且还将此观念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活动中。所以,龟甲本身对当时的人们来说就是能够“寿蔽天地”、“知天之道”的灵物,同时也具有巫的性质。

  (凌家滩玉板)
  3、从龟甲的埋藏方式来看,大多数龟甲放置在死者的腰间或腿部,这说明龟甲是死者生前或死后都要随身携带的东西。对此,学术界多数认为这是一种人们举行某种宗教仪式时使用的法器。据汪宁生先生的考察,在北美印第安人的保留地还存在用龟甲响器用于宗教仪式的现象,在有重要节日举行舞蹈仪式时,唱歌的人手摇龟甲响器为舞者伴奏[55]。在克里克部落,每年举行宗教仪式性舞蹈时,女孩们就会将小石子装入龟壳内制成摇鼓绑在腿上跳舞。另外在易洛魁人的宗教舞蹈中,人们也摇着龟制手摇鼓跳舞[56]。这些典型的民俗材料无疑为我们正确认识龙山时代以前出土龟甲指明了方向,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这些龟甲对于研究史前宗教信仰的重要性。但正如张忠培先生所说:“安徽含山凌家滩M4随葬的玉龟和具有复杂纹饰的长方形玉片,被释读为卜卦器具,使我们认识到最早见于刘林期墓葬中随葬的龟甲的意义了。”

  后来,在与大汶口龟甲出土情况相似,但年代较其早得多的贾湖龟甲资料发表以后,他随之对此观点做了更正,认为“用龟甲作卜卦器具的宗教,可追溯至裴李岗文化。”
  [57]因此安徽凌家滩玉龟的发现为我们进一步认识我国境内出土史前龟甲的性质提供了线索,也可以说是为揭开这一谜底提供了一把宝贵的钥匙。这说明我国出土的龙山时代以前的龟甲,也与宗教仪式有关,是一种预测未来的占卜工具。所以,在我国,龟卜这种盛行于殷商的习俗渊源于七八千年以前的裴李岗文化时期。
  4、夏代出现的有灼痕的卜甲是龟卜习俗的进一步发展。在郑州南关外发现的明显有烧灼痕迹的龟甲,说明龟卜的方式和龙山时代以前相比有了根本的变化。此时,受骨卜习俗的影响,龟卜的方式和方法也逐渐与之靠拢,这反映了当时人们宗教观念的变化。对此,有学者认为至少在商代中晚期,龟卜和骨卜分别被用来占卜不同的事件,但具体各分管哪些事件,目前还不太清楚。夏代以后卜甲的出现使原来占卜方式和手段逐渐复杂化,而且民间流行的巫术也逐渐转变成了“官办”,而这以后的神权政治也越来越浓厚,从这一意义上来说,这实际上又是一次重要的宗教改革。

  由此可见,龟卜习俗早在七八千年以前裴李岗文化时期就已存在,是在当时人们信奉的龟灵观念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且这种习俗在龙山时代以前主要分布在“以淮河流域为中心,向西到汉水上游地区,向北到黄河下游北岸,向南到长江中下游沿岸这样一个‘T’字形地带”,并且贾湖“正是这一地带的中心和出发点”。[58] 夏代以后的龟卜习俗和龙山时代以前相比,从其方式和方法上都有了根本的变化,由原来的背腹甲扣合石子或玉版演变为和骨卜一样通过灼烧见兆占卜,这显然是受了骨卜习俗的影响。风俗习惯的转变往往和人们意识形态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龙山时代与夏代之际龟卜习俗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性质的深刻变革,这一点在目前的考古学文化上也有充分的体现。

  神龟的崇拜在古代是非常兴盛的,除了龟卜,易周易八卦为代表的《易》是另一种流派的占卜。易卜起源何时、何地、何人、何族也都不清楚,在这里我先多数两个考古发现—
  1、大汶口文化象牙梳,大汶口文化手工艺品。1959年泰安市大汶口遗址(宁阳县堡头村)出土。象牙皮制成,竖长方形,有十六个细密梳齿,齿端较薄,把面稍厚,其上镂刻由三道平行条孔组成“8”字形,内填“T”字形的图案;近顶端有三圆孔,顶端刻四豁口;高16.7厘米。是罕见的史前手工艺珍品,反映出大汶口文化牙雕工艺的高超。现藏山东省博物馆。
  《周礼·天官·大宰》有载,周代有“八材”的记载,分别是“珠,象,玉,石,木,金,革,羽”。其中,“象”指的是象牙。古代能用得起象牙的,都不是一般的人。令人惊叹的是,在梳身雕刻的“S“形图案颇像后世的太极八卦图。
  2、我特别推荐了解的“东方第一卦”—青墩遗址

  青墩遗址出土大量陶器、玉石器的同时,还出土了数量惊人的麋鹿骨角等兽骨化石,其中有许多麋鹿骨角上有古人留下的刻纹符号。这些刻纹符号引起国内许多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易学家的关注。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张政烺先生最先对考古发掘报告披露的一枚麋鹿角上的刻纹破译过,认为那是“易卦起源的初始符号”。
  近几年来,关于这枚麋鹿角上的刻纹到底是什么涵义,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有的说是易卦刻符,有的说是原始组合数学—古人以刻一道痕表示1,刻两道痕表示2(以此类推),这枚残缺的刻纹麋鹿角的刻画纹用数字表示可以排列如下图:
  其中带括号的数字,为研究者根据麋鹿角中间三个完整的组合刻画数排列规律,推演出两端残缺部分的应该存在的刻画数。这些数字如果求和,居然都等于“26”,且以中间一组数字为中心不变,两侧每一组隔两组反向互应…当然,即便残缺部分不是括号内的这个数,这些数字的排列也真的有点组合数学的味道了。
  青墩古人为什么要这样刻?刻的具体涵义到底是什么?是不是另一种相对比较完整的卦相符号?
  古代留给我们的历史隐藏的太深了,魅力无穷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