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叫刘备》
第13节

作者: 钢铁膜
收藏本书TXT下载

  隔了一年,曹操又被任命为议郎,毕竟曹嵩还在,事情不能做的太过分。议郎是什么官,我比较赞同网上的一种说法—调研员,相当于正县级的虚职,这一定是当时那些家伙们集体智慧的结晶。高,实在是高。即重新安置了曹操,又不使曹嵩失面子。要是别人,就知道该如何收敛了,从此小心翼翼的当官,不再做任何出格的事。曹操毕竟是曹操,他发现议郎虽然是个虚职,但可以向朝廷建言献策。还是大有作为的嘛,曹操充分发挥议郎的优势,积极调研,针对当时的弊政,写了很多的调研报告,提出了很多积极有效的解决方案。当然都是泥牛入海,毫无反馈。一般人早就泄了气,不会再干。可曹操不一样,仍是一如既往,不知疲倦的写着各种调查报告。付出终有回报,当然这个回报不是朝廷对曹操报告的反馈,而是锻炼了曹操,为曹操能力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

  黄巾起义爆发,曹操任骑都尉,带兵镇压,因功升为平原相(实际为济南相,这里就不再更改了)。曹操秉性未改,继续发扬雷利风行、敢作敢为的优良作风。部下不是贪腐成风吗?曹操到任后就将他们参下去了十分之八,厉害不厉害。对于地方恶势力,曹操本着两手都要硬的原则,严厉打击。斗不过,躲得起,这些地方恶势力纷纷逃往外郡。一年时间平原郡就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团结。对待上级,也毫不含糊。成阳景王有功于国,他的后代就在他的封国内大势建庙,以作纪念。曹操来后,都统统拆掉,不允许再祭祀,这为地方要节省了很大一笔开支。

  日期:2019-06-24 20:12:23
  社会已经变态,干实事的没有什么好处。好人不长命,祸害活千年,真是现实无情的嘲讽。曹嵩退休了,曹操就失去了在朝廷的一大靠山。你不是能吗?会折腾,那就在平原相的位置折腾吧。曹操这个平原相,一干就好多年。心累了,学乖了,也知道要收敛自己的锋芒,当然也失望了。当接到朝廷升他为东郡太守的命令时,曹操拒绝就任,直接卷铺盖回家,不干了。读读书、打打猎,难得过了段清闲的日子。你闲着,别人还是惦记你。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想废掉汉灵帝,拥立合肥候。自然就想到了赋闲在家的曹操,希望曹操能与他们共谋大事。虽委屈,但曹操对大局还是有清醒的认识,断然拒绝。结局也与曹操所料,失败。

  金城边章、韩遂杀刺史郡守造反,人数达十万之众,国难思良将,这时朝廷想起了赋闲在家的曹操,任曹操为典军校尉。董卓来后,也认为曹操是个人才,升曹操为骁骑校尉。曹操不愿同流合污,更名改姓,逃离洛阳。一到家,就散尽家财,招兵买马,发起反董卓的号召,成为十八路讨董卓诸侯之一。讨董卓失败后,曹操收拢、募集人马,屯兵河内。曹操因剿匪有功,被袁绍表奏为东郡太守。当了太守后,曹操又继续剿匪,将残余势力全部消灭干净。董卓被杀,李傕、郭汜上位后,时局更加恶化,青州百万黄巾军攻入兖州,刘岱不听鲍信建议,兵败被杀。鲍信及州吏万潜到东郡迎曹操领兖州牧,曹操入兖州平贼,最终取得胜利。三十万人投降,获得人口百余万。曹操将其精锐编为青州军。自此曹操就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凭着前期执政、讨董卓、剿匪建立起来的好名声,队伍日益壮大。地盘有了,人口有了,名声也有了,天下不少俊杰良才、英雄好汉尽纳入其麾下。

  哥现在跟曹操比,拿什么比?怎么比?还是现实点好。曹操迎回汉献帝,从此就走上了人生开挂之路。有成绩,日子过好了,当然要把曹嵩接过来享福。要不是他曾经的帮衬,自己也不一定会有今天。接曹嵩的人马,路过徐州,徐州太守陶谦想拍下曹操的马屁,加派自己的人马沿途护送。好心办坏事,派去的人见财起意,把曹嵩杀了。这还了得,本就是打徐州就没什么好借口,现在居然就拱手送上。曹操接到报告后,立即打着为曹嵩报仇的旗号,起兵攻打徐州。陶谦慌了,没办法,向外求救。哥就跟着田楷来到徐州,帮陶谦应对曹操。哥人少,陶谦就给了哥四千人马。运气不错,吕布、张邈偷袭曹操的老巢,没办法,曹操只好回兵。田楷自然从哪来回哪里去,哥却不想再跟公孙瓒混,就留下来跟陶谦。哥的加入,陶谦自是十分欢喜,表奏哥为豫州刺史,屯兵小沛。

  日期:2019-06-25 20:10:04
  哥现在是豫州刺史,较平原相行政级别没有提升,都是正厅级干部。但实权上差别太大,平原下辖只有十个县,豫州下辖两郡,四个诸侯国,共计九十七个县。地盘大了,人口多了,能养的人马自然就更多。哥可没有飘,没有贪得无厌,更没有盲目招兵买马,现在都不是时候。哥一要顾忌陶谦的感受,二要考虑下辖百姓的承受力。陶谦收留了哥,给哥这么好的职位,机会难得,哥不能轻易失去。对于陶谦,哥是恭敬有加,对于他的下属哥也是礼让三分,绝不居功自傲,从来不会摆徐州救世主的臭架子。哥现在要做的仍然是发展生产,壮大豫州的经济实力。方法仍是很简单,于民修养,谁妨碍,就是跟哥过不去,就要受到哥的严厉打击。中国的农民就像风吹的种子,只要你能让他落地,不要管它,靠着老天,也会生根发芽。很快豫州在哥的治理下,安定祥和的气氛显现出来。

  曹操真是个恨主,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所不用其极,简直就是变了个人,也许是仇恨冲昏了头脑。陶谦老了,经此打击,已是油尽灯枯。徐州是个富庶的地方,人口超百万户,也就是说人口有几百万人,这在当时可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口大州。陶谦好好经营,本应有所作为。年纪大了,雄心壮志早已消磨殆尽,只想保住现有就心满意足。这种心态在正常时期,是明哲保身的好方法,皇帝会对你非常满意。可现在是乱世,皇帝已成傀儡,丛林法则大行其道,弱肉强食,谁强谁能活。拥有徐州这么好的资源,一手好牌就这样在陶谦手里打砸了。没有欲望,那就开心点,因此陶谦所用非人,用的都是讨自己欢心的人,那么有才能的人就会离他而去。要不然面对曹操就不会这么狼狈,还要靠哥来援助,为了让哥安心留下,仍给哥一个豫州刺史这么好的大饼。

  陶谦身体不行,可脑子不糊涂,也得为徐州的未来着想。交给自己的儿子,可自己的儿子几斤几两他还是非常清楚,知子莫若父。更可气的是自己的部下,没有一个能堪当辅佐大任。无情现实他已认清,如果强交给自己的儿子,那会让他死的快。唯一的能托付的人就只有哥了,把这天大的好处给哥,哥定会感恩戴德,自会好好照顾的他们。何况哥汉室宗亲,托付给哥,也不是所托非人。更重要的是哥多年来以仁待人,不会做出得来好处,转脸就不认人的主。

  陶谦找到哥,把事情一说。哥满口回绝,不是哥不想,不能太急切,得含蓄点。哥也得试探陶谦的真实意图,如果冒然答应,说不定哥小命就会立即没了,哥不是刚出江湖的毛头小伙子。哥行走江湖这么多年,要没这点定力,哥早死了。第二次陶谦找到哥,哥还是拒绝。第三次,找到哥,陶谦已是病入膏肓。哥知道这是确定无疑的事了,当作陶谦的面,哥还想再确认下。于是问道:“你有两个儿子,为什么不传给他?”陶谦叹道:“唉!两个儿子都不成器,不能当此大任。我死后,还望你多多教诲,不要让他们参与管理。”哥明白这是真的要把徐州交给哥,可哥还是感觉时机不对。陶谦还是为哥考虑的周到,把孙乾推荐给了哥,还当着糜竺的面交待一番,才安心闭眼。哥感动,能不感动,哥是真心的感谢他,但哥还是觉得火候未到。第二天,徐州百姓哭着劝哥接过大任,哥彻底放心,哥才勉为其难的接过重任。太假惺惺了吧,真不是这样的,哥要的不仅是陶谦愿意,还要徐州的众百姓心甘情愿接受哥的领导,只有这样,哥才能真正坐稳这个位置。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