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 真实考据——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第45节

作者: 格林强夫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三十)劫国: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东北;
  (三十一)狐胡:今新疆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以北;
  (三十二)山国: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东;
  (三十三)车师前国:现新疆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交河故城;
  (三十四)车师后国:现新疆乌鲁木齐市及附近地区;
  (三十五)车师尉都国:今新疆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东南;
  (三十六)车师后城国: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周围。
  此外,还有大宛、安息、大月氏、康居、浩罕、坎巨提、吉宾、乌弋山离等十几个小国为西域国家,现在中亚及阿富汗、印度等国境内。
  突然点醒我,山海经的山经部分内容是不是根据往来中原与中亚、西亚、印度、欧洲等地的商人们的经商地图?或者商人们口口相传的故事?
  日期:2019-03-13 12:40:24
  壑市—喀什 泛叶—在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城西南8公里处的阿克-贝希姆
  再发两张丝绸之路的图片
  再发两张南部丝绸之路
  会不会让很多朋友将南山经联想成南部丝绸之路呢?

  日期:2019-03-13 12:45:40
  大荒西经之 盖山之国、一臂民、大荒之山、三面之人。
  1、盖山之国,有树,赤皮枝干,青叶,名曰朱木。
  参考:红瑞木—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陕西、甘肃、青海、山东、江苏、江西等省区。生于海拔600-1700米(在甘肃可高达2700米)的杂木林或针阔叶混交林中。朝鲜、苏联及欧洲其它地区也有分布。
  灌木,高达3米;树皮紫红色;幼枝有淡白色短柔毛,后即秃净而被蜡状白丨粉丨,老枝红白色,散生灰白色圆形皮孔及略为突起的环形叶痕。冬芽卵状披针形,长3-6毫米,被灰白色或淡褐色短柔毛。
  此盖山之国似乎应在甘青地区。
  2、一臂民
  我觉得一臂民似乎就是古代青藏高原的居民。

  3、大荒之山,大荒之野很可能就是青藏高原 三面之人是古藏戏或者古羌姆的大神面具。
  尤其是三面一臂,似乎描写的就是跳藏戏或者羌姆的古藏先民舞者
  关于西藏原始宗教—本教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百度,
  这里我要说的是,藏地的先民和山南(喜马拉雅山南)的印度及西部有密切的往来,并不是闭塞的屋脊。原始本教有很多古波斯古印度的宗教色彩。
  苯教的“苯”只是藏文的音译,国际雍仲本教联合会的名词工作会议早已规定统一使用“本”字。雍仲本教(Bonismo)简称“本教,是辛饶弥沃如来佛祖所传的教法,也被称为古象雄佛法, [1] (雍仲本教发源于西藏古象雄的“冈底斯山”和“玛旁雍错湖”一带。历史上因修行本教象雄大圆满而成就虹化身从无间断的大成就者就有二十四位,而其它有间断的虹化身成就者更是不计其数。古象雄文明有悠久灿烂的历史,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象雄”

  起源于中国西藏冈底斯山一带,从西藏历史的角度来说“象雄”几乎就是古代整个西部的代名词。古象雄文明是西藏文明的源头。
  原始苯教(srid pa rgyud kyi bon)又称为“斯巴本”,当今还无法确定原始斯巴本教的创始人是谁,但可以肯定的是“苯教”一词并非和辛饶弥沃佛的教理同时产生,大概在石器时代,辛饶弥沃佛出生之前,中亚地区就已经盛行着各种各样的原始信仰,那就是被统称为原始本教的多神崇拜,这个时期被藏地学者称为“多苯时期”或“笃本时期”。有:“龙本”、“赞本”、“祭本”、“占卜本”、“招财本”、“魔本”、“沐浴本”等三十多种原始本教。原始本教的巫师们为民众禳解灾祸,祛除病邪,拥有众多的信徒。这证明“本教”一词其含义涵盖范围非常广,原始本教和流传于中亚、东北亚、美洲印第安部落的“萨满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貌似指的就是印度、波斯的方向,
  “有人珥两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似乎受到了古印度教,湿婆教,波斯袄教的影响。
  当然夏后开明显是个中原的神主,这很有可能是文化多源融合的产物,也就是中原人对西藏神像的解读。
  这里我想说波斯袄教(拜火教)对我国文化也很多的影响.

  日期:2019-03-13 13:00:34
  不但是印度、波斯,还有一个古代民族对古代欧亚大陆的很多民族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这个民族就是—斯基泰
  斯基泰人(Scythians),又译西古提人、西徐亚人或赛西亚人;古代波斯人称之为 Saka 塞克人,分为戴尖帽塞克人、饮豪麻汁塞克人、海那边的塞克人;中国《史记》、《汉书》称之为塞种、尖帽塞人或萨迦人,是南俄草原上印欧语系东伊朗语族之游牧民族。斯基泰随居地从今日俄罗斯东部的欧洲部分一直到内蒙古和鄂尔多斯沙漠,是史载最早之游牧民族,善于养马,据信骑术与奶酪等皆出于其发明。

  斯基泰人属于伊朗族的塞人,自公元前1000年以来就居住在西元前7世纪-西元4世纪斯基泰迁徙图中亚辽阔的草原上,过着游牧生活(见左图迁徙路线,黄色为居住地)。他们从公元前七世纪以来便和亚述、波斯、希腊发生着接触。他们分布的地区很广,西自黑海以北,东至伊犁河下游,南达古波斯的北边边疆。虽然在种族上属同一语族,但在不同地区各有不同的名称。史家一般把西方的塞人称为斯基泰人,里海西北的称为萨尔马特人(Sarmatia),里海东北的称为奄蔡人(Aorsi,后称阿兰人,Alani),再往东南,自咸海以南东至伊犁河下游的称为塞种人和马萨革特人。希伯来文转述了亚述人对斯基泰人的叫法为亚实基拿,在《创世纪》十章第三节和《历代志上》一章第六节写到:“歌篾的儿子是亚实基拿(Ashkenaz)、利法和陀伽玛”。犹太人认为斯基泰人可以追溯到诺亚的第三子雅弗。耶利米还“预言”新巴比伦王国会被亚拉腊、米尼和亚实基拿攻击(耶利米书51:27)。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