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术————讲述一个转世灵童如何成为一个时代中流砥柱》
第7节

作者: 璟天1314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有师父做翻译,我听了也是暗自称奇。我们家的情况,太奶奶确实因为儿女抚养问题,和太爷爷分居两地,而且太奶奶卧病在床十年有余,已入膏肓,太爷爷那一辈并不富裕,但温饱不成问题,且他育有两子,爷爷和二爷爷都是村干部,家境殷实。他自己至今已八十五岁,身体康健,眼不花耳不聋,更无大小疾病,而且家里有老宅有田地。

  只观一掌,便将我们全家的情况道了个八九不离十,着实叫人惊叹。
  我一瘸一拐地跑过去要吴梓铭给我看手相,吴梓铭却连连推辞,说我的手相他可不敢看,看了要折寿的。
  我不明所以,便接着求他教我。
  师父顿觉不快,说我是属狗的,给根骨头就另求他门,那万一别人什么时候扔块肥肉,那我是不是颠儿颠儿地就跟着跑了?
  吴梓铭却是个顺杆儿爬,告诉我只要我认他做干爷爷,他都愿意教我。

  我发现自己还真是属狗的,当场就欢快地叫了一声。
  吴梓铭乐得须发乘风,连连应承,立即从布袋中拿出一本《道德经》,一本正经地告知我这是道门典籍,只要我通读并背诵全篇,便能有所成就。
  我欣喜万分,总算看见回馈了,立马给了干爷爷一个大大的拥抱。
  不过师父竟然全程没有阻拦,一言不发,倒是奇怪。
  至于老子所著《道德经》以及“背诵全文”这几个字的恐怖之处,我这边就不予赘述,总之就是一大大的坑,我还满心欢喜地跳了进去……
  日期:2018-12-27 20:36:52
  用过早饭,师父就背着我,和干爷爷吴梓铭一起,前往昨天我和痞子掉下去的那个枯井,我本来想叫上痞子,毕竟恐怖回忆不能让我一个人承担,但是痞子母亲告诉我他感觉有些累还在睡觉,便不好打扰。
  来到我们掉下去的位置,我低头看去,竟然惊讶地发现地上除了厚厚的枯草,什么都没有。

  我难以置信,难道自己记错了?又左右一看,地上的绳子也不见了。便开始怀疑自己的记忆是否有错。
  我喃喃自语:“我记得是这儿啊,难道不对?”说完,我猛然想起昨天来救我们的大人也没有发现这里,意识到此处定有古怪,心中不免开始发毛。
  师父却说道:“没错,就是这儿。”
  说罢,他蹲下来,将我放下,口中念念有词,伸出手将地上的杂草一拨,随即就有一个黑黢黢的井口显现,竟有种被杂草挡住的既视感,但是我清楚这些稀疏的杂草根本挡不住一个一米多宽的深井。
  干爷爷见状道:“这是阴气化形的障目之法,应有高人布置,避免外人误闯。寻常之人即使踩上去也不会掉落,唯有体虚邪盛、命中犯煞或者厄运缠身之人,会使其短暂失效。云翼你那玩伴便是体虚邪盛的体质,定是个胆小畏缩之人,这样的人魂舍不稳,容易遭鬼物附体,好在是男儿身,成人之后阳气盈盛,自会恢复如常,不过……”

  干爷爷话说到一半不说了,我问他不过什么。
  他看了我一眼,思考一番,说不过房事不可过量。
  我没听懂房事的意思,想让干爷爷解释一下,师父却打断了我,道:“我们下去吧。”
  说罢,他抓住我脚踝将我背起,纵身一跃,伴随着我一声惊叫,眼前的景物瞬间至上云霄,师父落地稳如磨盘,砰一声,脚底砸地,地下一层厚厚的稻草也没能缓冲这力道,瞬间激荡起层层风浪。
  师父一落地便让开一步,干爷爷紧跟着落地,却与师父截然不同,如一片鸿毛,袖口兜风而开,落地无声。
  一落地,干爷爷便道:“好重的阴气。”

  黑暗中,师父点燃一根蜡烛,窄小的井底变得透亮,他低头查看了一番,便让我下来,随后将蜡烛交给干爷爷,自己蹲下身,拨开厚厚的稻草,露出一层腐化多年的黏湿落叶。
  他和干爷爷互相对视一眼,又接着用木杖拨弄落叶,没几下,陡然露出一惨白的头骨来,吓得我倒吸一口冷气,连连后退,背上的寒毛唰地全部直立而起,一想起我和痞子就站在这头骨之上,顿觉浑身冰凉,毛孔收缩。我欲哭无泪,也不知道自己着了什么道,又要下来一次。
  师父看了我一眼,停下手,说道:“云翼,我教你一套静心咒,你且大声诵读,不要让恐惧破了你的意志。”
  凡尘唯心,听吾静云,不垢不净,无欲无惧,不起不伏,无燥无急,不抑不咽,无悲无喜……

  师父的话在井底如洪钟大吕,我情不自禁地跟着大声念诵,跟着念完一遍,我便接着反复第二遍。
  慢慢,我感觉空气仿佛逐渐凝滞,周遭微弱地波动,缓如轻弦,又似风过玉竹,万籁俱静。
  原本充斥全身的恐惧,如潮水般飞速退去,化作一湖镜水,波澜不惊。
  我望向师父,瞧见我眼神清明镇静,师父微微一笑,继续去拨弄地上的落叶。
  眨眼间,满地的落叶拨开,四具残缺不全的白骨出现在我眼前。我怕,但是静心咒就如同一双安抚心灵的暖手,不停地带给我宁静平和的感觉。
  “底下应该还有……”师父直起腰说道,“只怕……布阵之人另有所图啊!走,我们去里面看看!”
  日期:2018-12-28 23:08:13
  第六章 锁龙缚邪阵
  狭长弯曲的通道,矮小潮湿,又有阵阵寒风,师父和干爷爷都得蹲着走,我夹在两人中间,倒也颇有安全感。
  这是一种很奇怪的感觉,并不仅仅只是人多势众或者长辈在场带来的慰藉,而是一种无形的影响,如春风吹拂,润物无声。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气场吧……我当时是这么认为的。

  然而我后来才知道,这被称为炁之场域,简称炁场。
  所谓“炁”,在《老子》、《列子》、《庄子》、《黄帝内经》等著作中都有所提及。《老子道德经序诀》有言:五藏生五炁,《关伊子·六匕篇》谓之“以一炁生万物”。炁,亦作元、始或道,乃天地万物之本源,亦或曰生命之本源,维持万物生命机体一种最根本的东西。
  道家内丹有先天三宝:元精、元炁、元神,这炁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也可以说是一种能量,其本身与中医阴阳五行的概念有类似之处,对于人的修行修炼有着本质的联系,佛道儒释各家修行修的根本就是炁。
  各家对于炁的称呼和解释也各不相同,而师门则将炁称为意识亦或元念,不过这是后话,此处暂且不深究。
  而炁场,其本身就是炁存在的一种形式,一种能量场域,会随着人修为的提升而逐渐增强,炁越强,旁人就越能感受到不同之处,这就是有的人一见面就给人感觉与众不同的原因所在。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修为”一说,修为并不单纯代表某人有降妖除魔或者堪舆卜卦的本事,而是人某一方面能力的体现,需要日积月累的修炼或训练,方才能够达到的一种成就。书画大家能够行云流水、画龙点睛,专业屠夫能够一刀致命、灌力如牛,高级厨师能够妙手生花、颠料知味,老司机能够……咳咳,这都是一种修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