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 真实考据——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第27节

作者: 格林强夫
收藏本书TXT下载
  说道这,我不得不说——我感觉豕韦似乎与我们现在水族有有很深的渊源。
  这个故事又是一个传奇:
  2003年年底,扬州曾有一位爱好收藏的藏友,自称藏有一只北宋早期河南临汝窑烧制的“八莲瓣陶瓷注碗”,而碗内还书写着十个神秘的符号。这些符号虽经四方求证,但一直没有结果。这位藏友给贵州省档案局致函,希望能够帮助其破解注碗中文字含义。贵州省档案局将求助信转交给了荔波县档案局。
  扬州藏友为荔波档案局还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八莲瓣陶瓷注碗”里的10个神秘符号,与河南二里头出土的陶器上的24个神秘符号非常相似。
  当时找了几位不同的水书先生背靠背各自翻译,结果答案惊人一致。初步比对研究结果是,水书中确有与夏陶符号完全相同的记载。这就是说,“八莲瓣陶瓷注碗”里的水书,完全可将水书形成的历史时间,由明朝推到3000多年前的夏朝时代,甚至更久远的年代。
  据介绍,那十个神秘符号中有八个在碗内壁,两个在内碗底。水书先生谢朝海认为,“八莲瓣陶瓷注碗”是用来打卦占卜的。注碗里的水书符号排列,实质就是一幅水族的连山卦,它预测了25年以后,将发生一次变故。简言之,这只“八莲瓣陶瓷注碗”就是为记录这个占卜结果而特别烧制的。
  我们再看看,偃师二里头的二十四个刻画符号——
  再多说一嘴,三星堆文化的刻画符号也被彝族学者破译出来很多——
  我们再看看今人翻译的而二里头客户符号的意思——
  水族语言称其为“泐睢”(lè suī)在水族聚居地区,能看懂读通和会使用 水书的水族人(全部为男性)被人们称作“ 鬼师”,他们在民间的地位很高,被人们所崇拜。“ 水书”就是“ 鬼师”祖传的极为珍贵的宝物,只传男不传女,一般不会轻易传给外人。 水书就是靠一代又一代的 鬼师通过口传、手抄的形式流传几千年至今。
  传说"水文字"是一个叫陆铎公的人创造的,一首古老的民谣,翻译成汉语是这样的:"有个老人叫陆铎,四季居住山洞中。青石板上造文字,造得文字测吉凶。所有良辰全送人,等到自己造房时。书上已无好日子,无奈只好住洞中。若问深洞在哪里,就在水岩和水东。"
  传说中国三本易书——连山易(夏代)、归藏易(商代)、周易(周代),目前仅存周易。但是在水族先生们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水书中,专家们竟找到了5册《连山易》。
  日期:2019-03-05 22:07:11
  神兽神人的介绍告一段落,我们继续武藏山经之旅,这次从哪开始呢?不继续西山经,也不继续南山经,我要从中山经开始,为什么?看完《楚居》我觉得整个中山经似乎都有楚人的遗迹,而且........相对比较好考证!
  来吧!我们开始吧!3——2——1——
  中山首经——
  —————————

  —————————
  —————————
  —————————
  好吧——
  我们从中次二经讲起——

  二次经最后一山最为好找,古今同名:
  蔓渠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伊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洛。有兽焉,其名曰马腹,其状如人面虎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中山二次经的描述基本就是伊河沿岸的山系——
  伊河,是中国黄河南岸支流洛河的支流之一,源于熊耳山南麓的栾川县陶湾镇,流经嵩县、伊川,蜿蜒于熊耳山南麓,伏牛山北麓,穿伊阙而入洛阳,东北至偃师注入洛河,与洛水汇合成伊洛河。全长264.88公里,流域面积6100多平方公里。伊河、洛河撑起了河洛文化的一翼厚重。《山海经》载:“蔓渠之山,伊水出焉”。  
  蔓渠之山就是伊河的河源栾川县陶湾镇闷顿岭。
  栾川黄蜡石——

  沂源玉——
  伊河源风景区位于洛阳后花园之称的栾川县陶湾镇内,属伊河发源地,该景区风景秀丽,古树参天,秀竹茂盛,融山水为一体,有著名的“娘娘山”、“天桥石”、“老龙潭”等众多景点,该地有千年杜鹃、万年葛藤,盛产闻名全国的“水晶”、“黄蜡石”等,特别是这里的泉水非常主贵,有“伊河源,长寿泉”之称。
  伊河源高竹
  马腹很可能是一种豹大小的猫科动物,当然也可能有暗指!
  日期:2019-03-05 22:49:28
  以济山之首——辉诸之山

  辉诸之山如果没有错排到中次二经,它就只能为伊河洛河交汇处附近山岭;为什么?因为通过后面整个二次经的描述看,这个中次二经记录的就是我前面说过的伊河流域。他应该在伊河和洛河交汇处!
  我们看看伊河流域——
  发视之山——“又西南二百里,曰发视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砥砺(di lì)。即鱼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伊水。”
  缑氏镇凤凰山。缑氏镇是河南省 洛阳市 偃师市辖区,因系春秋时代周灵王缑姓皇后的诞生地而得名,历史上曾多次设县治。全镇名胜古迹遍布,有唐恭陵、玄奘故里、玄奘寺、玄奘纪念馆等,
  豪山——我定在了鸣皋山(九皋山)九皋山
  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武王卜定洛阳王城时:“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顾瞻有河,粤瞻伊洛,毋远天室”。“三涂”即九皋山,周武王把它看作天室。九皋山是古都洛阳南的屏障,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奇。是伊川古迹名胜十六景之一。

  九皋山,又名鸣皋山,位于洛阳伊川、嵩县、汝阳三县交界处,距陆浑水库三公里。山势雄伟,颠高入云,悬崖峭壁,山峦叠翠。站在山顶,睛日极目远眺,中岳嵩山、省城郑州、古都洛阳、龙门香山、嵩县、伊川、汝阳等地尽收眼底。《古嵩志》载:北宋大理学家程明道先生云:"九皋山颠有三池,相距各数武,水分紫、白、黑三色,冬夏不涸,悬崖石洞中,白煽幅大如鸭"。现在三池俱在,群众叫它”龙三眼"。

  九皋山远眺陆浑水库
  此山系还有一个比较著名的词——昆吾
  1、昆吾,黄帝时的陶正,作陶器。据《吕氏春秋通诠·审分览·君守》载:“昆吾,颛顼之后,吴回之孙,陆终之长子,己姓,本名叫做樊,传说中陶器制造业的发明者。据《左氏》昭公十二年记载:楚灵王说“昔我皇祖伯父昆吾,旧许是宅”,许国该在今河南的许昌县。而哀公十七年,又说卫国有昆吾之观,卫国这时候,在今河南的濮阳县,则昆吾似自河北迁于河南。
  2、昆吾,一作昆吴,夏朝诸侯国。相传是颛顼之后陆终长子樊的封国,灭于商汤。陆终生有六子,第一子名樊,封于昆吾,己姓,称夏伯。 初封于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市)。夏衰,昆吾为夏伯,迁于旧许(今河南省许昌市),后为商汤所灭。《诗·商颂·长发》:“ 韦顾既伐, 昆吾夏桀 。”
  毛传:“有昆吾国者。”郑玄笺:“ 顾、昆吾皆己姓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