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圣经,华夏民族的秘史——无渡河经》
第7节

作者: 公孙无渡
收藏本书TXT下载

  后羿射九日,杀恶兽,给人民除去一方大害,保一方百姓平安。但他自己却因为违背了神的嘱令,得罪了天帝,因而贬斥凡间,至死再也未回天庭一步。
  两次蒙祸,使太阳神心生畏惧,不敢再生造次。他立下誓言,太阳一系毕世造福于人,披泽大地,遵规蹈距,绝不僭越无礼,犯跨雷池一步。神天帝也怕又酿祸灾,遂用手把太阳和火分开,太阳管昼,以及万物的生长繁育;火管暖,以及驱寒和烘烤食物。神让祝融做人间的火神,就是太阳神的孙子行这有义的大事。火神祝融引以为戒,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尽心尽力地奉行神的道。他驱赶百兽,使人常存安全;生起篝火,使民得享温暖。他又烤熟食物,让百姓强壮勇猛,不生百病。还冶器皿,结砖墙,民受其用。人类尊崇火神祝融,如同尊崇神他们的天帝一样。但如此一来,就触犯了水神共工。他对火神祝融的积怨由来已久:冰川之灾时,他被封在大渊海底,几百年不曾见过天日;酷暑之难时,江河湖海蒸水过半,他的统治区域也跟着缩小过半。人们嘴唇枯干喝不上一口水,都恨恨的往共工脸上啐唾沫。共工挨过却也罢了;偏偏如今人们不思其善,不念其诚,倒是敬起火神祝融来,把他一股脑抛之九霄云外。那就不单单是窝气了,更是不平;不平生愤慨,愤慨生妒嫉。常言道:芝麻小事有门道。天帝在天庭论功分梨给水、火二神,本是称喜之事,谁知触了共工的妒心,冷嘲热讽,争执不下。火神祝融气愤异常,拂袖而去。自此二神决裂,水火永世不能相容。

  日期:2019-01-01 19:49:19
  水神共工借此茬事,屡屡挑衅火神祝融,就把昆仑山上光明宫里万年不熄的圣火淋灭了。祝融大怒,迎战共工,借助太阳神的力量,将那天上的雨雪霜雾,以及地上的江河湖海,用熊熊烈火腾腾赤焰烘炽的干了;又用天火灼伤了共工的眼睛,使他目不能视,张不能见。共工内心又羞又恼,不胜而怒,就生了必死之心,拼尽全力朝向祝融撞去。也是他命中有此渡劫,祝融躲过,他闪也不及,一头撞向撑天的不周山上。天柱折,地维绝,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燃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黎民,鸷鸟攫老弱。天下苍生,苦不堪言。

  娲皇女娲,就是众生之母,拈土造人的神人,掌管凡间世界的天神,见凡世巨灾,此心不忍,于是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残破天地重得修好。格局已定:天倾西北,日月星辰移往;地缺东南,水潦尘埃归注。但天虽补全,从天窿倾流的宇宙的洪涛天水却在地上泛滥,淹九州,漫华夏,洪浪横行,蛇龙居之,民无定所。草木畅肆,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而民缩于木巢之中不敢畅动。百姓心苦,天地可鉴。

  彼刻,华夏大地的共主是帝舜。帝舜直而温,宽而栗,隐恶扬善,明德显礼,所行的事在神看来是义的。神倾听舜的言语,常常和他讨论宇宙的智慧和天地的至理。他深参其道,借自然之机要,推治政之方略,天人合一,尚中庸之道,行中庸之政。水火之神一役,不周山倒,天崩地裂,水侵大洲。虽女娲补天,但洪涛汪洋,辟如鸿蒙。他像鸟一样住在窠巢之上,划船到四方去参见他的百姓。死尸遍泽,哀鸿满树。人民与鸟兽争食抢居,却力不能抗,饿殍而亡。帝舜羞得满脸泛红,他说:“我还有什么脸面活着做王!”便跳船寻死。神天帝护佑他,使他浮在水面上不至下沉。神说:“你所做的是什么呢?”帝舜却不肯见神的面,用手掩了脸,放声而泣。他说:“我辱没了神的道,使神的子民受苦。”神说:“起来!你当刚强壮胆,那样我的子民才会刚强壮胆。我可以创造天地,岂不能毁灭天地?我可以发动洪水,岂不能消竭洪水?我可以倾移方向,岂不能扶正方向?我可以养育百兽,岂不能灭绝百兽?”

  帝舜听了,内心不再忧伤,就从水面站起来,走上船去。世人都为此感到惊奇。他回到窠巢之上,就苦苦祈祷,向神大大的呼求,以至十方百里都是他哀告的声音。百姓皆顺其行,向神诉怨报苦。神见世人尽来认识他,信靠他,内心就软了,便派了大神鲧去凡间平息洪水,还华夏古地一个太平安定。

  大神鲧带着神赐的息壤降世凡间。息壤,即是那生长不息的土壤,丁点土粒就会生长成山,堆积成堤。鲧治洪水,独有二法:湮和障。哪有洪水堵哪里,填塞封截,控水成湖。最初此法极为有效,大片的裸地露出,远处又现起伏的新的绿野。但时过境迁天长日久,洪水反而越涨越高,终于堤破水出再浸神州大地。神天帝痛其失败,损神威信,令火神祝融拿住鲧,在羽山郊外,就是北极之阴不见日头的地方,行刑处死。

  鲧死三岁,尸首不腐。他的精魂在腹中凝聚,久久不散,化作了他的胎儿,他用他的精血和心魂去喂养他的胎儿,渐渐的孕育成了新的生命,就是他的儿子禹。
  鲧尸不腐,神天帝引以为奇,又听说其死后怀孕,肚大腹圆,心中一惊,于是派天神刨尸开膛,要查个究竟。天神手握吴刀横肚切下,只见一条尖角刺鸣的虬龙由腹而出,盘桓腾跃直上九霄。鲧尸顿刻化成玄鱼,扬须振鳞,跳入羽渊。横修波之上,自在游弋而去。
  禹飞向天庭,觐见天帝,请求神应允他下凡治水,完成其父未竟的事业。神为鲧禹父子的执着而感动,不但赐还他神物息壤,还将杀死蚩尤平定叛乱的应龙派出,帮他平治洪水。神的灵在他里面,他所做的就尽都顺利。

  大禹治水,也有二法,却比父鲧实用方便:疏和导。他左手准绳,右手规矩,吸取其父堵塞封截的教训,走到哪里量到哪,因地制宜,疏通水道,导之入海。他尽力沟洫,引川夷岳。应龙曳尾于前,甩尾画地。禹顺之而行,开凿河川,疏导洪水浩浩东流。河中玄龟也来相助,负息壤于后。它寻渊面深处,填堵息壤,把地裂的开口就封死了。又寻漫陆浅处,撒抛息攘,大山大川迎面崛起,把人类居住的土地加高垫高。河伯见大禹因势利导,遂授之以治水河图。大禹得河图而自信,胸有成竹,更加坚定了治水必成的信心。

  水神共工见大禹治水成效显著,极为恼火,他说:“我手里的杖,怎能让黄毛小儿抢了去呢?”就大大的发怒,用洪水漫陆,垫高的土地瞬时又变泽国。于是大禹会合天下群神,商议共治洪水,惩罚共工。共工落荒而逃,变作导水巨龙,故意错开水道,致使峡江全废。大禹捉住了他,就在群山之巅开刀斩龙,除此恶害。故而共工亡命,此巅是为斩龙台。天下群神皆谨谨兢兢,群聚群力,再也不敢擅权作乱,恣意妄为。

  大禹踏遍大江南北,东西河山,根据天下地势,将泱泱中国分为九大州,就是那冀州、青州、徐州、兖州、荆州、豫州、雍州、梁州、扬州。他又疏导百水入川,通川进海。百水之中最难降服者,是为大河。大禹治理大河之时,困难重重险阻迭迭。他由西向东治水而去,首要之阻是横在面前的一根高石巨柱。石柱矗立于黄河湍浪之中,任激流昼夜冲击,岿然不动。大禹见此石柱,心向往之,遂凿起两侧,河水绕山分流而过。他借山明志,于是为之命名作“砥柱山”。中流砥柱即源于此。之后行至太华山,有山脉连亘阻挡,水积成湖。群神献计,议定请巨灵神帮忙。巨灵咆哮劈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天地踏方忽开拆,大河涛涛注东溟。破开两山,洪水直扑龙门。龙门本是一座大山,和吕梁山脉相连相接,挡住了大河的去路,导致黄水大溢逆流,倒把上游孟门山的丘陵沃野一并淹没了。大禹受此阻挠,不是气馁,反而愈挫愈勇。他立下重誓,纵死也要凿开龙门。他和百姓一起用铁斧开石凿山,专攻龙门其中。他首当其冲,立在前面,悬绳凿壁,斧砺不断。民众皆顺其行,铿锵无止。历经三月有余,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把龙门一劈为二。目之所及,百丈之崖宛若天府两门,河水从悬崖峭壁奔流直下千仞,水浪起伏如山如沸,浩浩汤汤,波涛骇浪,汹涌澎湃,气势磅礴,破山峦而径出,泻千里而东流……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