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只是为了家人好》
第53节

作者: 晓卢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不过这《论语》里面的东西,一般人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连关云山都不懂这个典故,而关宏达目不识丁,更不懂啥意思了,他光记着这个词了。
  关晓军也是到了大学的时候,才知道自家的祖训原来是“子路受牛”,而不是“支路瘦牛”。
  其实这个典故,关自在肯定是知道的,但是没人问他,他也懒得给人解释,因为对于目不识丁的庄稼汉来说,解释也是白解释,他们根本听不懂,让他们知道不能给人白出力行了。

  所以关宏达今天闹了这么一个笑话。
  但也这名瘦弱的年轻人猜到了是怎么一回事,眼前这些人也都不知道是啥意思。
  有时候你不得不佩服老祖宗说的一些话,或许有些观点你一开始不以为然,但当你的人生阅历经过岁月的沉淀与生活的磨砺之后,你会发现,有些做人做事的道理,早在几千年前,已经被老祖宗琢磨透了!
  如老关家的“子路受牛”的家规祖训,对外人付出什么,别人得给自己相应的回报,如果别人不给的话,关家子弟也不一定会强求,但以后便不会给他们打交道。
  这种观点在号召无私奉献的八十年代里,那是极为另类的,很违背明清以后的传统道德思想。
  明清以后有一种“施恩不望报”的大义凛然的口号,这一直影响到了整个华夏民族,建国以后也将这种风气大肆宣传,雷峰精神是其代表。
  因此在这种时代风气的影响下,关云山等新一辈的青年人,对祖训都已经不怎么遵守了,觉得这在复杂的人际交往很难实施。
  只有关宏达等老一辈人还在把祖训当成不可违背的圣条,他们没化,但他们深信自己有化的老祖宗说的话肯定是对的,有些规矩可以更改,有些祖训却不能遗忘。
  关晓军一开始对祖训很不理解,因为他从小在学校里学的正好跟自家的祖训相反,学校要求无私奉献,祖训偏偏是等价交换,学校要求做好事不留名,而关家祖训则是我帮你你得谢谢我,大家有来有往,才能长久。

  可以这么说,关家的祖训与新国主要的宣传口号大相径庭,甚至是冰火难容。
  关晓军幼年时期,是极为鄙视自己家里的祖训的,认为家里的人有点自私,帮人还要报酬,这像什么话?那多不好意思!
  但随着年岁的增长,阅历的增多,才逐渐明白了,原来老祖宗说的确实是对的。
  人本来是趋利动物,你让他毫无所求的帮助一个陌生人,一次两次可以,时间一长,换谁谁也会撂挑子不干,但如果帮人能获得一定的报酬,这会有让人把好事做下去的动力。
  好一个乘公交的旅客,见到老人后给老人让座,如果老人对你说一声谢谢,你心便会很舒服,可如果他一言不发,一副理应如此的神色,估计任何人都会感到一种小小的难堪,甚至会生出愤怒的情绪来,“我给你让座,你竟然谢都不谢一下!”
  长此以往,估计此人坐车的时候,将会对老人视而不见,虽然有的老人未必都不懂礼貌。

  后世国家要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战略,那说的是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而如果要在人际关系的交往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来,那么“子路受牛”应该当仁不让的成为心思想。
  只是直到几十年后,国家一直喊的口号还都是奉献,奉献,再奉献,可惜已经不太灵光了,好像民众一下子变的自私起来了。
  关晓军曾经看到不少人都在谴责道德的退步,可他们忘了,自私本是人的天性,奉献才是后天强加的。
  像如今这火光熊熊的小院子里,这些人送给关晓军的小礼物,关宏达不让关晓军拒绝,因为关宏达觉得这种谢意是应该的,虽然不是必须的,但起码得有一个感恩的态度,不然的话,这么冷的天我干嘛要救你?
  “子路受牛,嘿!你们先祖一定是个化人啊!”
  院子里脸色苍白的青年人,在品味出关宏达说的子路受牛是什么意思之后,笑道:“没有点化的人,是不会说出这种祖训的。也好,开放了嘛,市场经济正在放开,这种互相交换的有偿行为正符合时代的要求!”
  他从身边的绿色帆布包里取出了一本书,递给关晓军,“小军是吧,这是我经常看的一本书,《钢铁是怎么炼成的》!保尔柯察金的精神还是值得学习的。我有时候不想活啦,想不开啦,会翻翻这本书,然后心情好多了!今天送给你吧!”
  他摸了摸关晓军的脑袋,“希望你好好学习,考好的大学,能为国家做出很大的贡献!多读书,才能有进的机会。还有,不要轻易相信人!”
  关晓军点头道:“谢谢叔叔!”
  这哥们看来是一位栽过跟头有故事的人,不然不会说出这种话来。
  不过这个时代的化人,都或多或少的有点心理疾病,好多人都处于迷惘期与焦虑期,自杀的不在少数,能不能活下来,看自己的韧性如何了。
  白脸青年又从帆布包里拿出一台黑色的海鸥相机来,脸色有点凄凉,“相机竟然没烂,我想拍的人却被撞烂了!嘿嘿,一起回家过年,最后却有一位直接下了黄泉!”
  他说到这里眼圈红了红,随即稀溜了一下鼻子,收敛了情绪,将相机仔细调了调,缓缓站起身来,“各位,人家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咱们今天能被关老爷子救回来,还能坐在一个院子里烤火,这应该算得一个有缘了!我给大家照个相,算是纪念一下!”

  当下二十来个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在院子里的火堆旁一个个挤在一起,分成了两排,看向了白脸青年手的相机。
  “喀嚓”
  轻微的快门声响起,白脸青年接连摁了好几下,木匠吊线似的单眼在相机里面瞄了几下,发现没问题,这才示意大家,“好了!”
  他将相机重新包好之后,从军绿色挎包里又拿出一个笔记本,凑近旁边的一位年妇女,“大婶,你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的?回头我把相片寄给你!”
  日期:2019-02-04 18:12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