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三代风云录(史上最全的先秦史)》
第46节

作者: 千秋如梦醉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12-19 08:50:15
  第22回 青阳灵神落长留 东夷子孙遍天下
  少昊己姓,有四个儿子,名叫重、该、修、熙,他们各有所长。
  重,善于制造耒耜之类的木质农具,任句芒,句芒就是木正,主管春种。
  重死后为句芒神,辅佐东方青帝太昊,长得人面鸟身,驾乘两龙,是春神、木神和生命之神。

  周武王时,封重的后裔己兹舆期于莒(今山东莒县),建立莒国。
  该,善于制造薅锄之类的金属农具,任蓐收,蓐收就是金正,主管秋收和刑罚。
  该死后为蓐收神,辅佐西方白帝少昊,左耳挂着蛇,驾乘两龙,为秋神、金神和刑戮之神。
  修和熙,擅长防洪治水,任玄冥,玄冥就是水正,主管水利。
  修和熙死后为玄冥神,不过辅佐北方玄帝颛顼的玄冥神另有其人,他的名字叫禺强。
  以上四子的后代世司其职,恪尽职守,世代祭祀,香火不绝。
  少昊另有一个儿子叫做般,传说他最早发明了弓箭。
  这个般,通常与挥划等号。
  挥,青阳第五子,黄帝之孙。
  如果黄帝之子青阳就是少昊的话,那么挥就是般,因为二者有一个共同身份:弓箭的最早发明者。
  相传,挥担任弓正,职掌弓矢制造,也就是管理弓箭的长官,简称弓长。

  后来,挥在帝丘受赐张氏,封地清河。
  弓长,合在一起便是张。
  挥便是张姓的得姓始祖,被后世尊称为挥公。
  帝丘在今河南濮阳,故濮阳为张氏祖根,今有挥公陵园。

  清河即今河北清河县,历来有“天下张姓出清河”之说,今建有挥公堂。
  此外,挥公还有后人以官为氏,称弓氏。
  不过,根据记载,黄帝还有个臣子名叫张若,他为什么姓张?与张挥什么关系?这是一个无法解答的问题。
  不过不管怎么说,张氏族人以张挥为得氏始祖。

  而如果挥就是般的话,那么这个张姓就是出自东夷了。
  另传,少昊有子名殷,任工正,受封于尹城(今山西隰县东北),为尹姓之祖。
  这个说法诞生较晚,疑是讹误,因为般与殷字形相像,弓正与工正音同字不同。
  少昊还有二子,分别被贬到了南方和北方。

  贬到南方的叫做倍伐,做了当地的缗渊之神(不知具体所在);
  贬到北方的没有留下名字,据说只有一只眼,长在脸中间,在北方建有一目国(古人喜臆造,应该是信仰独目神),威姓,一说为鬼国,于商周之时称鬼方。
  少昊金天氏另有裔子名昧,任玄冥(疑为修、熙之后,一说为张挥之后),生子允格和台骀。
  允格受封于鄀(今湖北宜城东南),其后代有允氏、格氏、鄀氏。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允氏。
  允氏后裔在虞舜时被迁往幽州(今北京市一带),与当地戎人融合,逐渐形成了阴戎,后移居瓜州(在今甘肃敦煌一带)。商周时,其中一支迁至陆浑(今河南嵩山县东北有陆浑山、陆浑关、陆浑水库等),称陆浑之戎,春秋时建立陆浑国。陆浑国为晋国所灭,子孙以国为氏,称陆氏。
  台骀子承父业,任玄冥,其时汾河泛滥、洮水汹涌,洪水滔天,于是台骀率众治水,疏通了汾水和洮水,堵住了大泽,并带领民众住在广阔高平的地方,免除了水患之灾,相传他是山西太原的肇始者。

  台骀因治水之功,受到了帝喾的嘉奖,被封于汾川,其后代在汾水一带建有沈国、姒国、蓐国和黄国,最后都被晋国所灭。
  台骀死后被尊为汾水之神,又称台神,受到历朝历代上至朝廷、下到民间的广泛祭拜,今山西侯马市有东台神村和西台神村,两村便因台骀而得名,当地流传着台骀治水的传说。而西台神村北有座台神庙,据说创建于春秋之时,历代多有修缮,人们缅怀这位治水先驱,立碑记事,两千余年香火不绝。
  此外,台骀为台姓之祖,又因为相传为张挥之孙而被追认为张姓三世祖。
  少昊另有后裔建立了郯(tán)国,疑是与炎帝族联姻的结果。
  郯国(在今山东郯城),己姓,原称炎国,大概是说他们出自炎帝族,春秋前后,加“邑”字(即右耳刀,表示城邑),而称郯国,子爵。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以郯国国君郯子为师,这个郯子便是二十四孝中鹿乳奉亲的主人公。
  原来,郯子还不是国君时,父母年老患有眼疾,需要鹿奶作药,郯子善良,不忍猎杀,于是披着鹿皮混入鹿群,趁机挤奶,因此差点儿被猎人当鹿射杀(果然逼真)。除了孝顺,郯子还以贤德和博学著称,他做了国君之后,施行仁政,把郯国治理得井井有条,使得郯国虽为小国,却在春秋后期颇有名气。后人为了纪念郯子,建有郯子庙、郯子墓和问官祠等,今山东郯城有郯子公园,正是为了纪念郯子而兴建。

  少昊还有个后裔,在尧舜时任理官,职掌司法刑狱,被公认为“中华司法鼻祖”,他的名字叫做皋陶(或作咎陶),与尧、舜、禹合称上古四圣。
  皋陶出生于曲阜,曲阜古称偃,故皋陶受赐为偃姓。皋陶死后,其子被封于英(今安徽金寨、霍山)、六(今安徽六安),建有英国(不是大不列颠)、六国。此外,皋陶的后人另建有群舒,群舒不是一个国家,而是若干个相邻的偃姓小国,包括位于安徽舒城的舒国、舒蓼、舒庸、舒鸠、舒鲍、舒龚、舒尨、宗国(一个城市有这么国家,可知它们地盘有多小),以及位于六安的巢国和位于桐城的桐国等,六、英以及群舒全部亡于楚国,其后有英氏、舒氏等。

  皋陶另有后裔以官为氏,为理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