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人,你听到了吗?》
第12节

作者: 颖怡
收藏本书TXT下载
  “嗯,奴婢闭嘴。”芳菲连忙把两片嘴唇抿得紧紧的。
  沈彤冲她点点头,然后转身继续向前走,走了几步,她忽然转身,这次又把跟在后面的芳菲吓了一跳:“表......表小姐......”
  “从今以后,你是我的人,和表舅家没有关系,不要再叫我表小姐。”
  说完,沈彤大步朝前走去,芳菲答应着,亦步亦趋地在后面跟着。
  以后她就是表小姐,不对,是小姐的人了。
  芳菲很想问问自家小姐,她们这是要去哪里,可是她怕小姐嫌她话多,便下意识地捂着自己的嘴,免得自己忍不住说出来。

  可是芳菲没有想到,沈彤带着她走来走去,一直没有停下来。
  正当芳菲快要走不动时,沈彤对她说:“就是这儿吧,我看着这里挺好。”
  芳菲四下看看,这里是处小河滩,河滩上面半人多高的野草丛生,风吹得草丛沙沙作响。
  沈彤把那身染血的衣裳扔给她:“给我洗了。”
  说完,她一直向河里走去,越走水越深,芳菲正想叫住她,忽然,沈彤一头扎进了河里。
  芳菲吓得失声喊了出来:“小姐......”
  “闭嘴!我洗个澡而已。”沈彤的脑袋从水面上冒出来,人已在一箭之外了。
  芳菲用小手拍拍胸口,这位小姐也太吓人了......天呐,小姐会泅水!小姐好厉害啊!

  沈彤在水里脱下里面的衣裳,挥手扔到岸上:“给我一并洗了!”
  芳菲把洗干净的衣裳平铺晾在大石头上,又用小石头压住,这里风大,衣裳很快就能吹干。
  “你把这两条鱼收拾了,我们吃饭。”
  沈彤的声音在背后响起,芳菲又给吓了一跳,她一回头,就见自家小姐只著里面的小衣,一手拎着一条鱼,不知何时游上岸来了。
  “鱼?小姐,这是您捉的?”芳菲瞪大了眼睛,太神奇了,小姐去洗澡竟然还带回了鱼。
  “少废话,快去收拾。”沈彤催促着。
  芳菲也饿了,她兴高采烈地去收拾鱼,只觉得跟着小姐太正确了,居然还有鱼吃。
  不过下一刻,她就笑不出来了,因为当她把去掉鱼鳞和内脏的鱼拿回来时,小姐接过一条,一口咬了下去,还对她说:“那条是你的。”

  生鱼?
  看她迟迟没有下口,沈彤明白了,哼了一声:“没有火石,难道你还想钻木取火吗?生鱼不是鱼吗?吃饱了才有力气。”
  芳菲苦着脸,吃下了她这辈子第一条生鱼。
  吃饱喝足,沈彤便在大石头后面睡下了,她要养精蓄锐,后面还有一场硬仗要打。
  傍晚时分,平铺在大石头上的衣裳就半干了。
  沈彤坐起身来,换上干净的衣裳,她甩甩头,吃饱睡足,精神饱满。
  “芳菲,你在这里等着我,哪里也不要去。”
  “小姐,您去哪儿?”芳菲问道。

  “我啊,去办一件重要的事。”沈彤说完,把那柄从陶三村手里得来的匕首揣进怀里,一溜烟儿地跑了。
  上乔镇和下乔镇相隔仅有五十余里,两个镇子的人一衣带水,沾亲带故。
  上乔镇的大姓是关家和曲家,而下乔镇的大姓则是王家和韩家。这四大姓占据着两个镇子七成的人家,而且这四家互为姻亲,还一起做着生意。
  关家嫡房的二老太爷关良弼,当时年仅二十八岁,乡试高中第五名,成了上乔镇有史以来第一位举人。
  消息传来,关姓子弟无不雀跃,关家也由寻常富户摇身一变,成为耕读之家。两个镇子的读书人从此以关良弼为榜样,努力读书。
  关家有钱,关良弼更是心怀日月,中了举人之后,他便告别了家乡父老,出外游历,据说这也是世家子弟们常用的路子,不仅是了解民情增长阅历,更是为将来的殿试策论做准备。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之后战乱频起,群雄逐鹿,而关良弼这一去便音讯全无。
  有人说他早已死于战乱,也有人说他在那年的黄河泛滥中离世。
  世事匪夷,十年之后,大齐太祖皇帝荣登大宝,建霄云功臣楼,内置二十四幅功臣画像,史称霄云二十四将。
  二十四将居首的便是定国公萧渊,彼时定国公大名早已传遍天下,可是上乔镇的人没有想到,那位已经消声匿迹十年之久的关良弼,便是定国公麾下第一谋士青云先生。
  之后关良弼官至吏部侍郎,后又调入詹士府任詹士,辅佐太子。三十年间,关家子弟为官者众多,关家一跃成为仕林大族,直到八年前,太子薨逝,十天后太祖皇帝驾崩,关良弼连失二主,心力交瘁,风疾暴毙于府中。
  关良弼死后,年幼的皇太孙登基,感念关良弼辅佐两代君主,对关家礼遇有加,追封关良弼为文顺公,荫封关良弼的两个孙儿,然而关良弼直系子孙在丁忧期满后均无实缺,有官无职,远离朝堂,关家其他房头的子弟虽然也有在朝为官的,但是要么官小职微,要么外放荒远之地,关家再无往日繁华。

  然而在上乔镇,关家依然是声名赫赫。早在关家鼎盛时期,关良弼那一支和另外两个房头都已北迁,如今留在上乔镇关家老宅里的,是关良弼长兄关良辅那一支。
  关良辅年过八旬,垂垂老矣,早已不管族中之事,现在关家的当家人是关良辅的长子关明觉。
  而势单力孤的陶家之所以能在上乔镇站稳脚跟,却是全靠了关老太爷关良辅。
  陶家世居北方,陶世遗的父亲是个秀才,在族中受到排挤,索性以游学为名南下,因慕青云先生关良弼之名,来到了上乔镇。
  陶父的本意,只是想要一览贤德旧府,却不成想他到了上乔镇就病倒了。
  这一病就是三个月,身上的盘缠用尽,只好摆摊靠卖字画为生,也是他的运气,被闲逛的关老太爷关良辅遇到,关良辅对他的字画很是赞赏,得知他不想返乡,便让他在关家族学读书。
  关家族学包吃包住,也不收束脩,陶父闲来到关家铺子里做些抄抄写写的工作,还能赚些零用钱。
  关良辅闲来无事,常常叫了陶父到自己府里谈论诗画,一来二去成了忘年之交。陶父是个有眼色的,索性拜了关良辅为师,关良辅虽然有个名震天下的弟弟,可是本人的学识平平,陶父与他师徒相称,他自是欢喜,对陶父视若子侄。后来还为他求娶了黄家的女子为妻,陶父从此便在上乔镇安顿下来。
  其实当时关良辅之所以看中陶父,是看好他的学问的,关家长房子弟中没有一个读书种子,即使有了关良弼这棵大树,他们也难以借力。但是关家对陶父有知遇之恩,陶父一旦金榜题名,对于关家长房也是助力。
  可是事与愿违,三年后陶父再次乡试失力,心灰意冷,索性断了科举的念头。
  关家想要的是举人是进士,既然陶父没有了进取之心,关良辅对陶父渐渐冷淡,到了后来,陶父想要见关良辅一面都难了。

  陶父去世后,黄氏在族老的安排下过继了陶世遗继承香火,虽然还是住在上乔镇,可是关陶两家也只有逢年过节才有走动。
  可是现在,陶世遗就出现在镇上的一处小院子里,而坐在他对面的,便是关家这一代的当家人关大老爷关明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