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三代风云录(史上最全的先秦史)》
第31节

作者: 千秋如梦醉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12-04 09:25:13
  第14回 黄帝梦龙图 大桡作甲子
  相传黄帝有贤臣一百二十人,名传后世者多达数十人,他们各有所长,全力辅佐黄帝,终于把黄帝推上天子之位。
  众臣之中,论功劳与地位,首推风后。
  风后,风姓,太昊伏羲后裔,出自东方风夷部落,博学多才,通晓天文地理,谙熟兵法军事。
  风后加入黄帝阵营比较晚,他的事迹前面基本都说过了,就不细说了。其功绩主要有四:
  一,作五方旗,用于军中,使军阵整齐,战力提升;

  二,造指南车,令军士不为大雾迷惑,挫败蚩尤;
  三,发明握奇阵大破蚩尤;
  四,天下平定之后,提出合符釜山与封禅的建议。
  风后与天老、五圣合称三台,或称三公,为百官之首,其职能是掌握法典、统摄全局。

  换言之,风后相当于后世的宰相。
  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曾将风后、力牧比于萧何、曹参,足见风后的名望之高。
  排在风后后面的是天老。
  天老以学识渊博见长,黄帝以之为师,掌管爵禄。

  天老的事迹很少,主要与一种动物相关—凤凰。
  相传,黄帝即位后,施行德政,宇内兴平。
  古人认为,大德之世会有凤凰出现。
  然而,凤凰却迟迟没有现身。
  黄帝不解,求问天老。

  天老答:“凤凰的样子,鸿(大雁)前麟后,蛇颈鱼尾,龙纹龟身,燕颔鸡喙。小鸣似金(古时金属打击乐器),大鸣如鼓,飞起时有五彩光,鸣叫时有八风起,呼吸时有雨水至,能通天地之灵,能辨五音之声,能览人间之德。所以天下有道时,凤凰才会出现,或掠过,或盘旋,或集结,或常返,或定居,这是由帝王修德程度所决定的。”
  黄帝听完,觉得自己的作为还配不上凤凰的出现,于是潜心理政,每日斋戒沐浴更衣,虔诚静候。
  没多久,凤凰果然遮天蔽日飞来。
  黄帝叩头再拜:“皇天降下福祉,不敢不承命!”
  此后,凤凰栖息于黄帝宫殿东园的梧桐树上,以竹为食,没有离去。
  再后来,黄帝修德立义,天下大治。
  一日,黄帝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两条龙背着白图,在黄河岸边授予黄帝。黄帝醒来欣喜,但不知其中道理,再次求问天老。
  天老说:“河出龙图,洛出龟书,非圣人不可得。天下兴平,凤凰才会现身。如今凤凰已经下临一年,正与图纪相合,这正是上天将要授图的征兆!”
  黄帝听后,斋戒沐浴七日,穿黄衣,戴黄冠,乘黄龙之车,树蛟龙之旗,带领天老、五圣等在黄河和洛水之中寻找梦中之地。
  结果没有找到。
  黄帝不死心,又到翠妫之渊(传说地名,不知所在),忽见有大鲈鱼逆流而至,黄帝惊异,问众人,结果除了天老之外,其他人都说没看见,黄帝便辞去左右,只与天老跪拜迎接。只见大鱼身有朱文,卷起浪花,将白图授予了黄帝,黄帝展开一看,上书两个大字:“录图”。
  再后来,黄帝又在洛水见一条鲤鱼,身长三尺,青色无鳞,首尾也有赤文成字,又将白图授予黄帝。
  原来黄帝所梦两龙,实际上是两条大鱼。
  关于天老的事迹,还有一则传说。
  黄帝五十年秋七月庚申,有凤凰飞至,黄帝在洛水祭祀,结果大雾弥漫三天三夜,白天好似晚上。
  黄帝惊讶,召来天老、力牧和容成询问。
  天老答:“国安,君主好文,则凤凰居;国乱,君主好武,则凤凰去。如今凤凰在东郊飞翔,其鸣音为夷则,与天象相符,以臣所见,上天必有所赐,凡大雾三日必有大雨,雨未降,不可冒行。”
  什么意思呢?
  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夷则。
  夷则,是一种音乐概念。
  古代音乐分十二律,阴阳各六,夷则为阳律的第五律,用以赞颂万物成长。
  也就是说,凤凰鸣叫是在歌功颂德,天老的意思是:虽然此时有大雾弥漫,但三日后必有大雨,会有祥瑞出现。
  黄帝听后,仍有困惑,于是又召来太史卜筮,求问鬼神,结果龟壳被火烧焦。
  太史见状,大惊:“臣不能占,请问圣人。”意即让黄帝另请高明。
  黄帝却说:“已经问过天老、力牧和容成了。”
  太史听后顿悟:“龟不敢违背圣人的智慧,所以才被火烧焦了。”
  言外之意,天老便是圣人。
  此后黄帝来到洛水之上,见大鱼,于是杀五牲(牛、羊、猪、犬、鸡)祭祀,结果天降大雨,下了整整七天七夜。
  雨过之后,大鱼游向大海,黄帝最终得到河图洛书。
  天老的主要故事就是这些,事迹较为荒诞,充满玄幻色彩。不过,凤凰和河图洛书都是祥瑞征兆,非圣人不可得,所以两则故事从侧面反映出天老的博学和地位之高。
  天老之后为五圣,负责执掌教化,治理百姓。

  与风后,天老不同,这个五圣虽然位列三公,却没有具体事迹流传,完全属于跑龙套的角色。
  当然,考虑到风后和天老都被黄帝拜为师,五圣应该也不简单。
  三公之外,地位较高的有太山稽、力牧、封钜及大桡,他们也都是黄帝的老师。
  太山稽,又作太山之稽、大山稽,精通推步之术,也就是推算天象历法,黄帝任其为司徒,掌管民事和祭祀。涿鹿之战,黄帝军陷入困境时,力牧曾向其请教,太山稽言蚩尤不得人心,久后必败无疑,给了力牧信心和建议。具体情况前文已述,不再赘言(详见第10回)。
  力牧,又作力墨、力黑,早期为一牧民,力大无穷,能开千钧大弩。但力牧虽然勇猛,却心思缜密,虑事周全,精通推步之术和治政,可谓文武双全。涿鹿之战,力牧为将,功勋卓著。黄帝定天下后,黄帝多次向力牧问政。
  一次,黄帝问力牧:“古时大庭氏取得天下,还不能分辨阴阳,不懂得记录时间,更不知道四季,他究竟是怎样管理天下的呢?”力牧答:“大庭氏是靠着慈柔来定天下的,恭敬、节俭、和顺、谦让、公正、守信、平等是他的原则。”同时,力牧建议黄帝仁慈爱民,遵从天道,不妄自行事,不发动战争,不肇始祸乱,不掠夺民力,不使百姓穷困。
  还有一次,黄帝担心阿谀谄媚和花言巧辩的人会使天下生乱,问力牧解决办法,力牧建议黄帝端正自身,亲贤远佞,秉持正道以矫正邪道,遵循天道,除去有害于人民的东西,而保持适宜于人民的东西,并建立统一的定法,以治理民众。
  可见,“以民为本”是力牧辅政的原则,难能可贵。
  后来,黄帝就委派力牧去微服出访,巡视各国,考察人们的品德,并为之制定准则。力牧不负所望,经过长期的巡视和观察,最终根据民情,建立并颁布了各种规章、制度和法则,对是非善恶和奖赏惩罚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和说明。
  后期的力牧,已经完全找不到出身于武将的影子了。

  力牧与风后、天老、五圣、知命、窥纪和地典合称七辅。
  知命,又作知天,或简称知,其职责是纠正风俗。
  相传,知曾去北方游历,先后遇到无为谓和狂屈。
  知向无为谓问道,无为谓始终不说话。
  又问狂屈,狂屈想解答,却转眼间忘了心里想说的话。
  知不解,回去问黄帝,黄帝反而说无为谓是真正懂得道的,而狂屈是接近于道的。
  为什么?
  因为大道不可知,“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庄子知北游》)
  狂屈听后,认为黄帝才是最了解道的。

  这个故事中有个“道”字,一看就知道出自道家,具体来说,出自庄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