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蛊之择——一个关于湘西放蛊的恩怨情仇的故事》
第15节

作者: ahada
收藏本书TXT下载

  到了傍晚,“先生”,也就是贺师傅和他的徒弟一起到了安放尸体的地点,我和他们打了一声招呼,他们就开始作法了,设坛、点香,烧纸,对尸体处理一下,就把伤口缝合在一起,再由他徒弟将辰砂(最好的朱砂)置于死者的脑门心、背膛心、胸膛心窝、左右手板心、脚掌心等七处,每处以一道神符压住,再用五色布条绑紧。相传,此七处是七窍出入之所,以辰砂神符封住是为了留住死者的七魄。之后,还要将一些朱砂塞入死者的耳、鼻、口中,再以神符堵紧。

  最后,还要在死者颈项上敷满辰砂并贴上神符,用五色布条扎紧;再给死者戴上粽叶斗笠。诸事办妥,两位师傅嘴中念念有词,念的大概是咒语吧。
  日期:2019-01-05 10:32:29
  这时他们就清场了,无关的闲杂人员都得离开。作为丧家我也得离开了。按行规我是不能和赶尸队伍一起走的,可以先到目的地等,也可以走在赶尸队伍前,但要有几里地的距离。
  我还是不放心,想跟着赶尸队伍走。刚好这次贺师傅想让徒弟“赶尸”,就和我约定,我和贺师傅在前面走,贺师傅徒弟在后面给尸体队伍领路,也就是“赶尸”。
  晚上我们就走向了回老家的路。我和贺师傅爬上镇筸城旁凉亭坳山上时,我们看到摇摇晃晃地走来一行尸体走在山脚:,尸体都披着宽大的黑色尸布。这些披着黑色尸布的尸体共三具,中间有一只手的距离,三具尸体都一跳一跳的,尸体头上戴上一个高筒毯帽,额上压着几张书着符的黄纸垂在脸上。前面是一个手执铜锣的活人,这个活人,因为他是一面敲打着手中的小阴锣,一面领着这群尸体往前走的。他手中摇着一个摄魂铃,让夜行人避开,通知有狗的人家把狗关起来。他每摇一下铃,手上绳子一紧,尸队就向前走一步——慢慢的。

  日期:2019-01-05 18:57:27
  我感到有点奇怪,出发前好像只我这个丧家,怎么变成三具尸体,还有这三具尸体为什么能在领路师傅的指引下一跳一跳地走着。我和贺师傅是打着火把的,但赶尸的队伍没用什么照明,在这一片漆黑的山间小路一行人为什么走得这么整齐划一。
  但是我知道不能问,这也是行规,不准外露的,用今天的话说,叫商业机密。

  就这样我们在前面走,赶尸队伍在后面跟着,距离一直保持的差不多,我们快则他们也快,我们慢则他们也慢了下来。遇到村寨我们则从村边绕开,从不从村寨中间穿过,我们到村边偶尔会遇到狗叫,主人总会呵斥着把狗关上。寨子里的人也从不出来围观我们这支队伍。
  日期:2019-01-06 08:42:10
  待到差不多要天亮了的时候,我们到了麻阳岩门一个专为赶尸人赶脚用的小空房,里面没人,这实际上是为赶尸匠服务的小旅店。贺师傅查看了一下,特别检查木质大门牢不牢靠,——这些小旅店无一例外向内开挺的、厚重、上黑漆的木质大门。他说这门背后,就是尸体靠站的地方。
  检查完后,我们离开了小旅店,因为我们俩不是赶尸的,不能住在这里,借住到了附近一家人家。
  日期:2019-01-06 15:10:44
  后来我想赶尸这一行业在湘西以外的地方很难行得通,因为只有湘西有“死尸客店”;只有湘西村民闻见赶尸匠的小阴锣,知道迥避;湘西人闻见阴锣声,便会主动将家中的狗关起来,否则,狗一出来,便会将死尸咬烂。因而,这种赶尸行业可能只有湘西才有。
  白天我们不走,休息。贺师傅也不管赶尸的队伍,叫主人家杀了一只鹅,加上一些凉菜要了两斤酒,和我对饮起来。
  半斤酒下肚,贺师傅话篓子才打开了一点,我知道不能谈怎么赶尸,但是我总想了解他的一些身世,我总觉得进入这一行的人挺神秘。
  日期:2019-01-06 21:18:16

  贺师傅说其实不接活时他和别人一样,也是靠打点短工过日子。靠赶尸谋不了生,因为并没有那么多业务。赶尸匠的家里,跟一般农民一样,照样“日出而作,日没而息”。只有接到赶尸业务时,他们才将自己装束一番,前去赶尸。
  他说因为家里穷,才拜师学了赶尸这行。一个熟练的赶尸人,可以隔三差五地得到一笔酬劳, 数目相对可观,依据路程的远近和艰难程度,赶一次 要收取二十至一百大洋,但是途中的花费也不少,但是盈余也是不小的数字。这样的收入, 对于当地衣食堪忧的穷苦人,自然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日期:2019-01-08 12:54:18
  人这行必须要先拜一个道术高深的师父,古往今来,还没有听说过谁是无师自通的赶尸匠。
  他拜师的时候,师傅考了他分辨东西南北努力,夜晚要分出方向,才能在黑夜里赶尸上路。接着,还要扛石磙、挑担子,测试体力。还要考胆量,黑夜去深山的坟山上取一件死人的衣物,独自在黑夜里到那阴森恐怖的地方去,还不许点灯打火,是非常怕人的。然后,师傅就给他量身缝制一身黑色的道袍,学徒就正式被收在赶尸匠门下做事了。
  师傅要求他对天发毒誓,要去保守本门秘密,除授徒外至死也不外传,否则天打五雷轰,一生为厉鬼纠缠。赶尸匠接触无数的死人,各种死法的都有,各种恐怖的场面都经历过。所以,凡是做这个行当的,都是很畏惧鬼神的。对于外人,贺师傅不敢吐露其中的任何枝叶和细节,对自己的家人也一样守口如瓶。

  日期:2019-01-08 21:28:26
  贺师傅还说了自己的烦恼, 因为赶尸者所做的是与死人打交道,遭人忌讳的和不能让别人看见的事情,不足以炫耀于人前。所以他们绝不愿意告诉别人他们是赶尸匠。他们平时不显山露水地劳作着,与家人、与邻居和睦地生活着。只有在外出赶尸的时候,他们才神秘地消失数月半载,突然出去一段时间。有好些赶尸匠,甚至连他们的子孙都不知道,只有父母亲和师傅、徒弟才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

  到了天黑我们又继续上路了。看着跟在我们后面一跳一跳行走的赶尸队伍,我总是弄不明白,跟在我们后面的到底是一个人吆喝着三具尸体,还是那三具尸体实际上是两个人抬着一具尸体?
  日期:2019-01-09 20:30:36

  后面我设想过,两个挑夫用抬杆将尸体以某种形式固定在中央,为了避免路上日晒雨淋加快尸体的腐化,尸体要进行一定的防护,通常是道士给尸体穿上一件防晒的专用黑袍,带上防雨的斗笠和蓑衣;而挑夫为了显示庄严和对丧家的尊重,也穿上道士准备好的黑袍,路上防雨也要斗笠和蓑衣。这样死者和抬尸人的装扮变得一模一样了。
  然后这个“赶尸”的班子就上路了,一行至少4个人(一个道士,两个脚夫抬着一具尸体),道士在前面摇着铃,后面跟着穿着一模一样的三具“尸体”自动走着。湘西人在路上碰到这样一行人往往避开,因为这不吉利;遇到村寨寨子的人自然知道把狗拴住,而“赶尸”班子也不会穿过寨子,而是绕寨而过。寨子里的人远远地看着的“赶尸”队伍一定是一排,前面有一个“吆喝”死人的师傅,后面有“三具尸体”。湘西的山路崎岖不平,抬尸的前后两人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行走着,而他们抬着的尸体由于重压使得抬杠或茅纤上下一颠一颠的,造成的效果就是“三具尸体”跟着“师傅”在一跳一跳地行走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