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蛊之择——一个关于湘西放蛊的恩怨情仇的故事》
第4节

作者: ahada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其实苗疆男女结识不仅仅在赶边边场时,在苗家椎牛还愿、婚礼、上山砍材,放牛和其他活动也是男女认识的机会,她们同样用对歌寻找着爱情。
  日期:2018-11-18 13:22:20
  吴晓月和吴春梅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她们早就向往着自己那份爱情的到来。所以苗妹儿对爱情的态度一开始就是火热的,一点不遮掩,不扭捏作态。
  但两个妹儿找情郎的路上并不顺利。按照苗寨的习惯,18岁的妹儿还没嫁出去就是晚婚了,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剩女了。
  晓月和春梅不说在吴家寨,在附近七里八乡的也是掐了尖的俊俏姑娘,怎么会“剩下”?
  日期:2018-11-18 19:32:49
  这和两个苗妹儿卖米豆腐有点关系。
  苗族乡区,峰峦重叠,山高水险,田畴稀少,交通闭塞,陆道险峻崎岖,窄如羊肠,土路多,而石路少,绕溪越岭,交通十分不便,苗民出不去,外界的商人也极少进来。苗民儿乎不知道外界发生的一切,也无法了解外界发生的一切。在他们的心目中,一年四季都在地头田边,老林深山中忙忙碌碌,辛勤耕耘的人,才是为人的本分,最能得到别人的崇敬,实际上他们也像中原农耕社会所有人一样,就喜欢男耕女织,自己生产,自给自足。

  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使他们对于打猎耕作生产以外的其他劳动,十分忽视。对于做买卖的人,则往往视之为怕苦怕累、投机取巧、好吃懒做的人。他们的生活很简单,“养牛为耕田,喂猪为过年,养鸡为换盐”。他们只知道生产用于满足自身需要的农副产品,极少想出去卖东西。偶有剩余,也往往愿意无偿送给亲朋至爱,左邻右舍。对于瓜果菱蔬一类农副产品,总认为是树上结的、土里长的、自己并没有付出多大劳动,自食以外,还应分给大家共同分享。倘若谁拿去集市出售,便会被说成是“吝啬鬼”、“小气人”。

  日期:2018-11-18 21:42:11
  当然,不可能每家什么都自给自足,总要交换一些物品满足需要。其实苗疆内部也有商品交换和墟场。如很早就出现了“井边贸易”——苗寨家家户户每天早晨要到井水边取水,利用这个聚集的机会便将货物于井边进行以物换物的买卖。
  后来“井边贸易”这种仅限于村寨内物品交换的形式已经不能满足需要,还需要与外村寨和外部进行物质交换,但苗民一般也羞于进行买卖贸易,于是你在苗疆常常就会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大堆农副产品放在路上,物主或站在路边远远低看着,甚至隐藏在附近的山林里,过路人若需交换,就把苗人需要的物品放在地上,而将原物取走,交换就算完成。但但你想想,这种交换没有出价议价过程,怎么做到公平买卖?所以往往是不等价的。

  日期:2018-11-18 23:02:24
  偶有去集市出售农副产品的农民,总是躲躲闪闪怕见到亲戚朋友难为情。至于青年男女,更不愿上集市摆摊设点。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即使非上集市出售一些诸如红薯、板栗、鱼、肉之类,也往往由妇女,甚至是老年男女操办。而这些“生意人”也少有数量观念。他们的交易活动往往停留在原始的简单价值形态上。如他们出售农副产品,大都是论堆、论个,而较少论斤计两。卖牛论头数,卖猪也论头数,卖鸡鸭论只数,卖鸡鸭蛋也只讲个数,卖树木论根数,卖柴论挑数,卖谷米论担数。

  日期:2018-11-19 09:28:40
  春梅阿妈不同,她是那种经常到城里做点买卖的苗族妇女,用现在的话来说,是有点市场经济头脑的人。这和春梅的家庭有一定的关系。在春梅和他哥哥很小的时候,他们的 阿爸就因病去世了。阿妈为了让春梅和哥哥不受委屈,一直没有再婚。一个女人要带大两个孩子,在田土很少的苗寨,生活格外艰难。所以在耕作田土之外,她也开始到镇筸城买一些自家生产的红薯、烟丝、腊肉等特产。她也是在卖这些自家特产的时候,发现了商机,例如一些山上的野生动物野鸡,狍子之类,寨子里人经常打猎能打到,到城里能卖出好价钱。于是她就收购一些到城里去倒腾,赚个差价,因为她的收购价比客民到寨子里来收购价更高,寨子里的人也乐意把猎物卖给她。

  但是那些偶尔的收购货源来源并不稳定,春梅阿妈有意识地想找一门能经常做的生意,就看上了卖米豆腐这行。米豆腐是湘西地方比较时兴的小吃,镇筸城虽然有几家店卖米豆腐,但是都是兼营,米豆腐做得并不精,而东门一带没人卖米豆腐。

  日期:2018-11-19 12:07:19
  做这行也简单,春梅妈妈做得一手好米豆腐,米要磨得细,石灰石要适量,这样做得米豆腐才味道好,色泽光亮;同时米豆腐好不好吃关键在作料和臊子,春梅阿妈更是在实践中摸索出了米豆腐臊子和调料的好配方,米豆腐有两种吃法:一种热吃,由于有油和热汤,作料和臊子要温和,这样吃起来可口;冷吃的口味全在作料和臊子,则作料要重,特别是当地人喜欢吃辣,辣椒一定要辣。在苗寨,春梅阿妈的米豆腐可有一定的名气,寨子里有什么红白喜事,春梅阿妈的米豆腐一定是大受欢迎的。

  日期:2018-11-19 20:29:38
  要打理田地,还要做米豆腐,春梅阿妈忙不过来,就希望自己做,女儿春梅能到城里去卖。这也是不得已的选择,春梅哥哥已经结婚,按苗家的习惯结婚后就已经分出去单过。家里只有春梅,苗家的孩子没书可读,每天就放放牛,到家里绣个花边什么的,该给家里分担点了。
  给春梅一说,春梅马上提出希望老庚(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闺蜜)晓月一起去,晓月和春梅是寨子里从小到大的玩伴,从小就一起过家家、一起放牛、一起割猪草一起织花边,成天都腻在一起。春梅希望有个伴,阿妈也乐于女儿在陌生的城里有个照应,晓月也喜欢和老庚一起又能赚点钱。并约定赚的钱分为三分,给晓月一份。

  日期:2018-11-19 21:56:46
  当然这种小本生意是不能租店铺的,于是春梅阿妈置办了一副挑担和炉子,放在城里一个远房亲戚家,两个妹儿每次只要带原料和木炭去即可。不定每天去,依据农活忙闲和天气隔三差五就行。
  就这样两个妹儿做起了米豆腐生意。不想这改善家庭经济的一着棋却让两个妹儿的观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日期:2018-11-20 09:50:56
  开始卖米豆腐,两人忙着学做生意,还要应对地痞流氓的纠缠,要抢地盘,着实忙了一阵。当一些渐入正轨的时候,她们才忙中偷闲地打量起城里人的生活。
  她们看到城里的女孩子穿得花枝招展,每天背着书包去上学,下学后在弄堂里跳绳,滚铁环,玩着各种各样的游戏。

  她们看到她们那么大的女孩常剪着短发,穿着学生服在街上走着,手上夹着本书,打打闹闹,说是省城里来的学生;
  她们看到城里的太太们衣着光鲜,在商店穿穿梭梭,购买着绫罗绸缎和各种时尚的玩意儿,身上还散发出香气。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