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我来了》
第59节

作者: 张粗代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看他们听了你说的什么世界第一家,开创新时代,眼睛亮得像手电,估计他们是不想很快答应,省得被你轻视吧。”
  “你分析得很精准啊,镇宁,你从哪里学来这么多的?”张恒惊讶道。
  这个陈镇宁,还真是人不可貌相,虽然自己知道他读书成绩还算,可没想到他见识谈吐还真有些过人之处,实在是意外之喜。
  “我是看了老爸的《三国演义》,才学到了点东西。”陈镇宁憨憨一笑。
  “镇宁,你是否想继续读书?”张恒问道。

  “读书?”陈镇宁连连摇头,“我都这把年纪了,还读什么书,不去不去。”
  “先不要急着拒绝,等以后有感兴趣的,你完全可以再学习嘛,有机会,我也想再回去学校好好读书呢。”张恒呵呵笑道。
  “老板,读书不是为了赚钱嘛,你都这么有钱了,干吗还要去读书?”陈镇宁不解地嘀咕。
  张恒笑笑,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他得自己寻找答案。
  的士穿过狮子山隧道,进入沙田路,到达位于沙田马料水的香江大学。
  香江大学由新亚书院、崇基书院、联合书院于1963年正式合并而成,最早来到此地的是崇基书院,另外两个书院今年刚刚搬来。

  陈镇宁抱着纸箱,张恒背着一把在鸭寮街买来的二手马丁D28吉他,走进学校还未完工的牌楼状大门。
  感觉又回到了大学校园啊,看着蓬勃生长的绿树芳草,意气风发的少男少女,张恒不由得有些心痒,要不是今天有事要先办,他还正想跑去女生宿舍楼下弹奏一曲。
  一次给女孩弹唱过去多少年了?
  多久没有这种重回校园的感觉了?
  多久没有肆意挥洒青春的感觉了?

  前世出了造假事故后,他和老穆没有再回过母校,那段学习生涯被刻意封存在记忆深处,他们觉得让母校蒙了羞,再也没脸回去见老师和同学们。
  漫步了一长段令长期压抑的自我缓慢复苏的路程,张恒才找了个同学打听,随之找到了图书馆。
  幸运的是,此时的大学图书馆对社会人士开放,出示了自己的身份纸后,他办理了一张临时借书卡,让陈镇宁留在外面守着一堆物品,独自进入阅览室。
  虽然学校初创,图书馆内却可以说是汗牛充栋,除了央大图书室,还有各个系单独的图书室。
  大学管理层的良苦用心令张恒折服,咨询过工作人员后,他找到电子工程系专用图书室。
  1970年,大学开设电子工程系,这可以说又是管理层眼光独到的表现。
  与其他图书室不同,电子工程系图书室内的书籍和杂志要少很多,不过张恒还是发现了很多他感兴趣的。

  如在鸭寮街买到的《ED》,这里有69年1月至最近一期的全套,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的会报《Proceedings of the IEEE》,这里有最近5年的合订本。
  今天过来初步打探情况,张恒没有细看这些杂志书籍,目光缓缓扫过,看到有兴趣的拿起来快速翻翻。
  当看见一本单独放置的《Electronics》时,他愣了下,再看日期,1965年4月刊,于是立刻拿起来,翻到114页。
  这个数字因为和某个电话号码重合而被他深深记住。
  果然是这本!
  《Cramming More Components on Integrated Circuits》(在集成电路塞入更多元件)!
  作者栏赫然标注着:戈登·摩尔,仙童半导体研发部。
  张恒攥着这本杂志,把剩下的书籍杂志名字飞快地扫了一遍,又拿了一本书,坐到间的书桌前,先品读起摩尔这篇载入史册的章来。
  “集成电路芯片面积不变,集成的晶体管数目每12个月增加一倍,性能同样提升一倍,而成本维持不变!”
  这段话下面不知道被谁用钢笔画了波浪线,看来此人即使不是拥趸,也至少是对集成电路行业非常感兴趣的人。

  这句话,是未来赫赫有名的“摩尔定律”!
  在1975年,摩尔会把12个月修改为24个月,然后他参与创立的Intel会在未来的35年时间里,证明他这条论断的正确性。
  2008年,创立四十周年庆典前,Intel以1万美元的高价,向全球征集这一期杂志,结果只收集到6本。
  大部分电子电路行业的从业者,根本不愿意出售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这期杂志。

  “你对集成电路感兴趣?”
  张恒抬起头,一个慈眉善目的年男子笑眯眯看着他,应该是这里的老师,他羞涩地笑笑:“我是随便看看的。”
  “那这本书你也是随便看看?”男子指着张恒放在手边的一本厚厚的外书,温和地笑道。
  《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通讯工程原理)。
  翻译成是厄·马克·雅各布,一个很拗口的名字。
  如果了解未来的手机发展历史,那么这个名字会如雷贯耳,他是未来高通公司的创始人和老板。
  此人现在应该还在圣地亚哥加利福尼亚大学,担任电子系教授。
  在张恒的计划,这个人是未来他最想要争取的人才之一。
  “小同学,你是这里的学生?”年男子干脆坐下来,饶有兴趣地问道。
  “不是,我早不学了。”张恒摇头。
  “你多大了。”男子露出一丝惋惜,一丝欣赏。

  “15岁。”张恒说道,心里嘀咕,“还有半个多月是了。”
  男子愕然,停顿片刻问道:“这两本你能看懂?”
  “勉强能够,我用这个。”张恒拍拍手边厚厚的旧《牛津词典》。
  男子颔首,忽然看见词典旁翻开的那期《ED》,正好是那篇关于CS的分析章,张恒还在旁边做了很多评注。

  经过张恒同意,他拿过去看了会,放下杂志,若有深意道:“你对这个游戏机感兴趣?”
  张恒想了想点点头:“我想试着在香江制造这种新式游戏机,所以过来查下资料。”
  “你想用IC(集成电路)来做游戏机?”年男子震惊地看着他。
  张恒不得不佩服他敏锐的联想能力,点头道:“他们采用的是TTL电路,既然现在有功能强大的微处理器问世,我想是否可以采用微处理器来做主核,从而获得更好的图像表现度和可玩性。”
  “可玩性。”男子重复着这个词语,惊喜道,“你说的没错,可玩性才是这种游戏机成功的关键,无论外部操作还是游戏画面和内容,都必须体现这个可玩性。”
  “你有实体没?”男子追问道。
  张恒递给他一张名片,他看了下,故作夸张道:“没想到你是个老板啊,失敬失敬。”
  “您不要笑话小子了,那只是个小印刷厂罢了。”张恒谦逊道。

  男子止住笑,严肃道:“做这样的游戏机,不仅需要硬件人才,还需要懂得玩家需求的编程人才,以及负责画面设计的美工,你一个人能撑起这个项目吗?”
  日期:2019-01-30 18:43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