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我来了》
第54节

作者: 张粗代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老田这时看了如火如荼的股市,无心经营事业,干脆把工厂交给侄子管理,也不指望他能够起死回生,只盼他能赚份养家钱而已。
  老田的初衷是赚一大笔钱后移民美国,和自己在美国工作生活的大儿子汇合。
  没想到股市行情虽好,他选择的个股却起起落落,两年来把印刷厂的盈利亏了大半,一时间愁肠寸断,不知道该拿什么去美国面对儿子儿媳。
  也是那天遇到了张恒,不仅让他赚回了所有亏损,甚至还多赚了两百多万,这下去美国的腰杆子硬了。
  他和老伴已经买好明天去往洛杉矶的飞机票,今天过来厂里,是准备和他侄子做最后的产权交割,没想到这么巧正好遇张恒过来。
  “如果没有遇见您,我和老伴不知道何时才能享受天伦,小张生,您可谓是我和我家人的大恩人。而今天再次遇见您,想来是天意注定您是这家工厂最合适的接手人,所以请您务必收下我这份心意,否则我们全家都不得心安。”老田恳切道。

  张恒沉思片刻,道:“既然如此,我也不再矫情,你刚才给了你侄子5万元养家费,那我给你5万元作为买厂费用,这样也算各得其所。”
  “好!”老田笑着起身,“我们马去工商署,观塘工业区这边有一个办事处的。”
  一个小时后,在观塘工业区行政大楼的工商署办事处,婕西律师事务所的一名叫林良的华人男律师赶来,帮着两人办理了产权交接手续。
  张恒同时办理了名字和股东变更,并重新注入20万港币流动资金,印刷厂改名为大恒印刷纸业有限公司,简称大恒印纸。
  因为无论张恒还是夏荻都未成年,无法成为公司法人或者实际管理者,在出具了一系列件后,张恒才被官方同意成为大恒印纸占股95%的大股东,而李叔则成为占股5%的小股东兼法人代表。

  离开一楼大厅时,张恒扫了眼铭牌,看到了民政处是在二楼,不过想了想,去见何鸿銮也没什么大事,最多表示下对《工商日报》的感谢而已,于是直接离开。
  到了外面马路,张恒婉拒了老田的午餐邀请,他也没强求,写下他儿子在洛杉矶的电话地址后,再三道过珍重后洒泪离去。
  “小恒,这个股份等你21岁,我立刻转还给你。”李叔脸色通红,终于等到没有外人,才吐出这句憋了好久的话。
  “大恒印纸公司,我只负责产品设计和销售,具体生产这块还是要您带着工友们好好出力才行,所以呢,这些股份算给所有工人的,当然您作为厂长会占大头。”张恒摆手阻止他开口,“当做一份奖金吧,不用推辞了,公司赚了钱大家都有得分才是道理。”
  李叔默然,神情激动跟在后面。
  当他们回到工厂时,几个工友已经把厂里打扫干净,正在给机器设备做着保养。
  “这么好的工人,您觉得我应该亏待他们吗?”张恒回首笑道。
  办公室的确装修得很不错,外面是一排最新的格子间办公桌椅,里面用红棕色的实木板隔出来一个独立的厂长办公室,透过百叶窗帘下的透明玻璃,对外间情况可以一览无余。
  张恒走进厂长室,把新的营业执照挂好,在皮转椅坐下,转悠了两圈,起身走出办公室,在门口大声招呼道:“大家过来下。”
  李叔和几位工友用棉布擦下手,整齐地站到他面前,期盼的目光凝聚在他脸。
  对他们的严谨作风,张恒很满意,笑道:“今天开始,大恒印纸开工啦!”
  工友们咧开嘴笑起来,却没人出声,张恒点点头接着说:“李如铁以后是生产厂长,负责生产管理,薪水涨到500元。”
  李叔刚想开口,张恒严厉的目光让他闭了嘴,“其他普通岗位月薪330,特殊岗位再发放50元津贴,至于岗位分配,你们听李厂长的。”

  李叔原先负责最重要的胶印机,薪水是300出头,而大部分工人的薪水不到300,对复工已经无高兴的工友们,听到还加了薪水,终于忍不住欢呼起来。
  张恒静静等了会,目光扫视过去,大家立刻安静下来,“午饭我带回来了,等会吃完以后,李厂长您负责安排岗位,然后出去把新的招牌做好挂,另外帮我采购一些样品纸张回来,纸张的要求是......”
  大家蹲在地吃过午饭,立刻忙碌起自己的事情,张恒回到办公室,从黄页找到3M在香江的代理商艾诺森洋行,打了电话过去,让他们尽快派人送来一些胶水样品。
  艾诺森办事处在嘉林边道,离观塘不算远,一个魁梧有力的业务员很快开着面包车送来了几十种胶水试样。
  按照惯例,张恒支付了费用,送走业务员,开始一瓶瓶试验起来。
  “小......老板,我回来了。”李叔满头大汗敲门进来,手抱着一大捆彩色纸张,“这些都是原来的供应商送的,不要钱,他们老板还说等你忙完,过来拜访你呢。”

  “嗯,先放下吧,您去外面看看。”张恒点头,目光直直盯着地散碎的纸片,好一会后,他再次拨通了艾诺森的电话。
  “你们有没有其他品种的胶水了,我需要的胶水不能马凝结,最好一直处于半干状态......好的,劳驾,再见。”
  挂掉电话,张恒坐在椅子发起愁来。
  他模糊记得,3M的那个化学博士应该在68年底研发成功这种胶水,但找不到实用方向,因而3M并没有量产。
  要到74年下半年,才会由3M的另外一个化学家无意间发现这种胶水的最佳用途,并在77年把成品推向市场。

  张恒念叨的这种胶水,是3M公司发明的不干胶,而使用这种胶水的划时代产品,21世纪初被《时代》评为20世纪50个最伟大发明之一:
  3M注册商标即商品名Post-It,商标即商品名报事贴,后来其他厂家仿制的起名叫方便贴、随意贴、N次贴等等。
  别小看一个小小的报事贴,它的问世,方便了办公沟通,改变了办公化,推动了办公革命,为无数企业创造了更大的价值。
  在私人领域,它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前世无数的欧美影视剧,每户家庭的冰箱面,总贴有写满提醒的黄色报事贴。
  还有很多人通过报事贴表达无法直接用语言表达的浪漫爱意,或者是在某个地点留下一份感言以作纪念。
  这种不干胶的作用远不止于此。
  随着报事贴在七十年代末的走红,3M公司在80年推出不干胶标签快印技术,迅速风靡全球,为各大小公司争相采用,甚至带动了印刷设备的大变革。

  到了21世纪,连买个红富士苹果,面都会贴着产地和品牌。
  这两项发明的关键在胶水,成品设计其实毫无难度,只是大部分人灯下黑而已。
  前世3M先是在60年代末期发明了胶水,过了5、6年才找到其合适用途。
  因此张恒第一个想到它们,如果发明成功,至少可以在专利有效期内,成为张恒规划的芯片和电子制造产业源源不断的现金奶牛。
  这并不夸张,要知道,在报事贴刚开始红火的1980年,3M公司出货高达45亿片(4500万本),总销售金额过3600万美金。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