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殇--从明末汉人亡国说起,解密人类史上最大的谋局》
第21节

作者: 易安书童U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一些碑刻详细描述了海上民族针对古埃及的入侵所进行的陆上战斗,面对入侵时海上民族不光出动了自己的武士们,整个民族都上阵了。一些壁画图例般地表现了他们的部队是如何在牛拉战车上与他们的敌人作战的,车上不仅拉着士兵,甚至还有妇女和小孩。我们只能猜测这些海上民族的人潮是被入侵者击败后的大规模退却所造成的。然而,他们退却到迦南并强有力地占领了巴勒斯坦沿岸以及那些拒绝埃及人进入的领土。拉美西斯三世也曾记录到他在哈布城的神庙墙外击败了海上民族,当然这有一定的夸大成分,但这也是埃及新王国时期最后一次伟大的军事成功。随后的岁月,往昔埃及的强大实力快速衰落并最终走向尽头。

  (5)文明的消亡—白种人统治时代
  古埃及的灭亡似乎是宿命:文明扩散>周边兴起>入侵与战争频繁>联合和提拔土著>土著建立王朝>加剧社会分裂>内乱外侵终至灭亡。此后进入外族侵占古埃及时期,虽然中间本土埃及人曾经试图恢复王朝,但古埃及辉煌的文明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以创造文字、城邦制度、青铜文化为三大特征的苏美尔-古埃及黄种人创造的文明把地球人类带入到文明社会,古埃及新王国的结束标志着青铜文明时代全球文明秩序的最后崩溃。而古埃及人的一支迁徙到东亚中国继续延续华夏文明。苏美尔-古埃及人迁徙扩散到全球,把文明也传播到全球,世界各种文字都可追溯到苏美尔-古埃及文字,文字单一起源于苏美尔原始图画文字。地球人类进入到3000年以来的东西方平行发展的竞争时期。

  历史学家对20王朝结束后的埃及历史各有分歧,原因众多。对于把埃及悠长而复杂的历史编年定名,效用如何莫衷一是。“第三中间时期”既有长期稳定,亦有长期动荡的局面,其名称本身颇为模糊了这一事实。在结合同样充满争议的年份鉴定的圣经考古学时,问题就变得复杂。最后,一些埃及学家和圣经学者(例如肯尼斯·基勤(Kenneth Kitchen)或大卫·罗哈(David Rohl))对组成此段时期王朝的家族关系提出崭新或具争议的理论。我在这里把新王国结束之后以来的3000年埃及历史统称为外族统治时代。

  利比亚人首先取得统治权:前1150年古埃及第二十王朝统治下的人口只有360万人了;公元前1078年,拉美西斯十一世去世,思蒙迪斯一世取得埃及北方的统治权。而到了前1000年左右的古埃及第二十一王朝人口只有150万人,曾经创造了辉煌文明的古埃及人人口似也跌到了历史的低点。南方则在底比斯阿蒙神庙的大祭司的有效统治下,后者仅在名义上承认思蒙迪斯的权威。这一时期,利比亚人已经在三角洲西部地区定居,移民的首领们开始逐步取得自治权。公元前945年,利比亚王子舍顺克一世控制了三角洲地区,建立了所谓“利比亚王朝”或“布巴斯提斯王朝”(布巴斯提斯是首都),即第二十一王朝,持续200多年,前930年的的古埃及第二十二王朝人口达到350万人。舍顺克也通过将自己的家族成员安置在重要僧侣位置上控制了埃及南方。

  努比亚库施人推翻利比亚人统治:第二十一王朝被利比亚人雇佣兵推翻后,又相继建立了第二十二、二十三王朝。第二十四王朝是三角洲西部舍易斯(Saite or Sais)地方统治者的政权,与二十三王朝同时存在,并且与二十二王朝晚期的国王有一段同时统治埃及的时期。利比亚统治腐朽的同时,它在三角洲地区的对手开始在利安托波力斯(Leontopolis)兴起,库施威胁于南方。约公元前727年,库施国王皮耶侵入北方,占领了底比斯,并最终占领了三角洲地区,建立了第二十五王朝。

  亚述人、本土人、波斯人、希腊人: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的外国盟友沦为亚述的势力范围。撇除埃及的版图及财力不论,亚述有较多木材供应,而埃及在这方面则长期匮乏,导致亚述能够生产较多所需木炭作炼铁之用,从而令亚述获得更多铁兵器。公元前671年到公元前667年,亚述人开始攻击埃及,最终亚述人将库施人赶回努比亚,占领孟斐斯,洗劫了底比斯神庙。亚述人没有长期占领埃及的打算,统治权落入二十六王朝一系列称为“赛特王”(Saite kings)的诸侯手中。到公元前653年,赛特王普萨美提克一世借助唯利是图的希腊雇佣军驱逐了亚述人。希腊在埃及的影响急剧膨胀,三角洲地区的城市纳奥克拉提斯(Naucratis)成了希腊人的家园。建都塞易斯的赛特王们见证了这次短暂而充满生气的经济文化复兴。前600年的古埃及第二十六王朝人口只有300万人;到前550年人口达到360万人。可惜在近东地区,波斯这股新势力正在壮大,波斯人已经取得巴比伦,而埃及根本就不是对手。公元前525年,强大的波斯帝国在冈比西斯二世率领下开始了对埃及的征服,最终在贝鲁西亚(Pelusium)之战中抓获了法老普萨美提克三世。冈比西斯二世于是采用法老称号,但却在远在苏萨的家中统治,将埃及划为总督区。公元前5世纪有几次较成功的反抗波斯的起义,但埃及从未能永久地驱逐波斯人。在波斯的统治下,埃及与塞浦路斯、腓尼基被一同划入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下的第六总督区。波斯第一次统治时期也被称为第二十七王朝,结束于公元前402年。公元前380年至公元前343年,最后的本土王朝第三十王朝统治埃及,结束于奈科坦尼布二世(Nectanebo II)。公元前343年,波斯人短暂地恢复了对埃及的统治,也被称为第三十一王朝。但不久后,在公元前332年,波斯统治者马查西斯(Mazaces)将埃及拱手让给了亚历山大大帝。

  希腊、罗马统治时代: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大帝在几乎没有遇到波斯人抵抗的情况下,被埃及人当成解放者占领了这片土地。亚历山大的继业者托勒密仿照埃及模式建立了政府机构,定都亚历山大港。这座城市试图展现希腊统治者的权威,并以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为核心,成为了文化和学术的中心。亚历山大灯塔照亮了许多船只的航程,保证了城市间贸易的畅通。托勒密统治者将商业和创收行业作为发展首选,例如纸莎草纸的制造业。希腊文明并没有取代埃及的传统文明,托勒密王朝的统治者扶持埃及历史悠久的传统以保证人民的忠诚。他们建立了埃及风格的神庙,维护传统的宗教仪式,把自己描绘成法老。两种文明的许多传统融合了,希腊和埃及的诸神融合为兼具多重神性,如塞拉皮斯(Serapis)。古典希腊风格的雕塑也影响了传统埃及的艺术题材。尽管希腊统治者试图缓和埃及人的情绪,托勒密王朝还是面临叛乱、家族权力斗争,以及伴随托勒密四世之死而来的于亚历山大港发生的暴乱。此外,由于罗马严重依赖埃及的粮食进口,罗马人对埃及的政治状况也大有兴趣。持续不断的叛乱、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强大的叙利亚对手动摇了王朝统治,以至埃及沦为罗马的保护国,并最终成了一个行省。公元395年,罗马帝国被分成东西两部分,埃及属东罗马帝国,继续归“新罗马”的皇帝管辖。640年,埃及被阿拉伯人占领,随之开始阿拉伯化。至12世纪,已普遍使用阿拉伯语,皈依伊斯兰教,延绵数千年的古埃及文明被阿拉伯文明取代。在东方中国,虽然蒙古和满清曾经成功殖民统治整个中国,但是新爆发户们没有文化能用来取代华夏文明。1517年,埃及开始受奥斯曼帝国统治,1798年-1801年受法国统治,1869年后英国势力侵入。埃及最终在1922年取得独立,1953年建立共和国,但它已经是一个阿拉伯国家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