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灾:汉民族为什么可以躲过这次灭绝之乱》
第32节作者:
胡不归0304 刘瑞就是晋朝以前的将领,手里握有一支队伍,看到王弥落单了,于是冲出来向他挑战,试图捡点便宜。
他的想法可能跟王赞类似,一旦打赢王弥这种天下闻名的大寇,就会立即得到巨大的声名,在乱世中,这种凭武力建立起来的声名,可以吸引更多人来投,变成实实在在的实力。
就算是打输了,那也没什么可惜的,反正也没有失去什么。
所以为什么很多牛逼的公司、产品都是年轻人弄出来的,就是因为年轻人敢失败、敢干哪。
刘瑞要比王赞强,因为他善于审时度势,精准的抓到了王弥军力虚弱的时候动手。这份眼光也给他带来了回报,他没有走上贸然出击的王赞被生擒的路子,而是打得王弥大声叫救命。
周围没有其它匈奴兵了,叫救命的对象,只能是石勒。
日期:2018-08-30 09:55:56
二十六
石勒听到了,但是不想理他。
一方面是他痛恨王弥,另一方面,他现在自己也遇到了麻烦。
他的军队走到蓬关的时候,一队乞活军贴了上来,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尽管石勒不想打,但乞活军认为正是胡人作乱,才害得自己失去了家园,所以一向视胡人为仇敌,上来二话不说就要暴扁石勒。
碰上这样不讲道理的对手,石勒也很无奈,只得拉开阵势对打。自己都顾不过来了,当然也没功夫管王弥,更何况,就是有功夫,石勒也不会救他,不落井下石已经算石勒心地善良了。
但张宾认为,这是一个除掉王弥的好机会,而且机会还是王弥自己送过来的,他向我们求救,必然不会对我们设防,如此近距离走进他老巢的时机,只怕以后很难再有了。
张宾迅速给石勒分析了主次矛盾:乞活军只是土匪而已,王弥才是当世人杰,除掉王弥的重要性,要远远在打散乞活军之上!
石勒有个好处,就是善于听取意见,这人是个彻头彻尾的务实派,基本上就好像没有什么面子观念,只要是别人的意见有道理,哪怕是打自己的脸,他也马上照办。
张宾的意见明显有道理,于是石勒甩开了乞活军,直奔王弥而去。他的军队都是骑兵,乞活军则以步兵为主,石勒要走的话,乞活军根本拦不住他。
到达王弥和刘瑞相持的战场之后,石勒并没有直接去找王弥。他是一个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绝的人,既然决定要暗算王弥,他就要把准备工作做足:他准备给王弥献一份投名状,彻底得到他的信任。
刘瑞很不幸,他就是这份投名状。
石勒带着自己的骑兵,突然出现在战场上,和王弥一起对刘瑞发起了夹击。
刘瑞只是个地方武装而已,能跟失去爪牙的王弥过上两招,但对上人马齐全的石勒,他就完全不是对手了,被石勒的骑兵一战冲垮,军队溃散,自己的人头也成了石勒的战利品。
投名状到手。
王弥大喜,不只是因为敌人死了,自己得以脱离险境,也因为发现石勒还是对自己很友善的,这说明他没有察觉自己使在底下的阴招。想卖一个人,结果这个人还在帮自己数钞票,必然是有一种隐秘的快感的,仿佛眼前这人尽在自己掌握之中。
王弥被这种快感迷住了头脑,对石勒也就放松了警惕。他并不擅长阴谋诡计这些东西,还想算计石勒、张宾这种顶级阴谋大师,被反过来坑,实在是非常自然的一件事。
他怎么也想不到,其实他自己才是数钞票的那个人。
石勒没有马上让他数钱,而是又过了一阵子,有一天发来了一份并不是很正式的邀请,说在自己军中设宴,邀请王弥也一起过来快乐快乐。
王弥已经不怀疑他了,欣欣然就准备去蹭饭。
他的长史张嵩劝他不要去,王弥不肯听。
所以说石勒真是个BUG,刘暾和张嵩两个人,对上刘曜的时候都是游刃有余,马上就能找到办法,让主公王弥从危险中脱身出来。但在石勒面前,他们就不灵了,不是说他们没有办法,而是总被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打败。刘暾这样在历史上留下过姓名的人,居然会栽在石勒的前线巡逻兵手里,而张嵩上次献计不要得罪刘曜,王弥言听计从,这次阻止王弥赴宴,王弥却像是被鬼迷了心窍,非要去不可。
而且他还没带几个人,像关云长单刀赴会那样,就这么带了寥寥几个随从,跑到石勒的军营里去了。
可惜,如果他带着一队人马赴宴的话,石勒就真的只请他吃饭了,但他既然这么识相,那石勒就还得请他吃点别的。
于是,在酒酣脸热,还在试图教育石勒这个后辈、以展示自己老一辈革命家的风采之际,王弥迷迷糊糊的感觉,营帐里突然变挤了。
他醉眼惺忪的抬起头,看到了大队披甲执刀、杀气腾腾的士兵。
再然后,他看到石勒从桌后起身,一步步走到他跟前,接过了士兵递过来的刀。
石勒没有让人把他拉出去,而是亲手斩下了王弥的脑袋,以示对前辈的敬重。
乱世中的一代煞星,将这个山河破碎的国家搅出遍地烽火的王弥,就此结束了自己潇洒自由而又罪孽深重的一生。
身为一个汉人,而且是汉人中的名门望族,世代享受着荣光,却为了个人的私欲,背叛了整个民族,与胡人一起灭亡了自己的国家。晋朝之所以毁灭,王弥在南方掀起的兵祸居功至伟,最后他更是亲自攻入了首都洛阳,烧杀抢掠,无所不为。这样一个罪人,死在胡人手里,也算是死有余辜。
可惜,他最后还吃了顿饱饭,而且是在酒醉中丢了脑袋,与被他祸害到流离失所、被饿死被杀死的汉人百姓相比,他的下场要好太多了。
杀了王弥之后,石勒立即率兵吞并了他的部众,然后写了封奏章给刘聪,表示王弥意图不轨,不过皇上不用担心,我已经帮你搞定他了。
刘聪不傻,一看见奏章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于是专门派使者过来痛斥石勒,说你残害国家栋梁,这是打算不认我这个皇帝了吗?
骂完之后,使者拿出皇命,当场给石勒加官进爵,升他做镇东大将军,领并州刺史。
刘聪并不是精神分裂,之所以对石勒又骂又赏,原因很简单:他对石勒没有足够的控制力。
这是从刘渊时代就留下来的隐患,刘渊的角色更像是匈奴共主,有很高的威望,但是根基并不稳固,军队都是匈奴贵族凑起来给他的,他拥有调动权,但所有权能有多少,就值得商榷了。
这也导致他一直对领军大将的控制力不强,刘聪还是他儿子,在第二次攻打洛阳,收到他明确回师命令的时候,仍然敢抗命不撤,而他居然也同意了。这要是换成其它的强势皇帝,即使是面对亲儿子,也非得下旨抓了不可,狠一点的如汉武帝,更是连亲儿子也杀了,皇权之下无父子。
所以匈奴汉国领军在外的大将,一向是比较自由的,尤其是石勒和王弥两个,都是长期在中原独立发展,手下的队伍都是自己一点一点拉起来的,他们对自己军队的控制力,要比刘聪这个皇帝要强出不是一星半点。王弥一死,石勒吞了他的部队,刘皇帝也没办法让他吐出来,只能痛骂一番,警告你我还是你的皇帝,你小子不要乱来,然后再安抚拉拢,免得真把他惹急了,他把队伍拉出去自立门户。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