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35岁离婚女人的快乐生活》
第42节

作者: 奔跑的钱小猪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11-20 20:25:23
  NO.1-陈果:谈孤独是气质寂寞是病
  孤独和寂寞不是一回事,就像alone和lonely不是一回事是一样的。孤独是自沉世界的一种独处,它是自沉体系的一种完整状态。所以,你看孤独的人他往往是自沉世界自沉体系,所以它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圆融”的高贵。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很高贵的词,你看真正的禅者一定是圆融的;印度教恒河边上的那个冥想者,他就是圆融的;道教里的能够达到冥想以至于羽化(什么叫羽化呢?自我已经消失了,自我消失在弥漫的空气当中。自我如羽毛一般飘起来,有一种无我两忘皆忘的一种境界。)的那些人他们也是圆融的。同时,他们都是孤独的。所以,孤独是一种完整的状态,他没有那种缺失的遗憾。但是,什么是寂寞呢?寂寞是迫于无奈的这种虚无啊!然后百万聊赖之后,像困兽一样在自己的斗室当中踱来踱去,踱来踱去,想看书看不进去,想看电影看不进去,想打游戏没心情,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这种焦灼的状态,好像要逃离凡笼一样。这个时候,有一种无所适从的可怜,这样的状态称作是寂寞。他跟孤独不是一码事,同时,孤独它是由思想带来的一种挥之不去的气质,我相信同学们有的时候能够在人群中能够一眼就识别出一个真正的圆满的圆融的孤独者。因为他周围笼罩着慈祥。他给人的感觉是娴静的,是淡定的。但是寂寞不一样,寂寞是有虚无引起的一种恐惧啊!他往往是自己找不到伴,但是一个人有没法好好的自处,所以他表现的得非常的焦灼,百无聊赖。

  同时孤独它是对环境是没有必然的要求的,孤独者可以身处闹市,孤独者可以被人群包围着,甚至很多时候孤独者是跟朋友在一起。孤独者对于坏境没有刻意的要求,因为他是自己的一份心境,所以,即便是深处闹市,即便被人群包围,孤独者依然能够做到“和敬清寂”。无论何种坏境,他可以与坏境像和谐;无论周围是怎样的人群,他可以保持一份恰到好处的尊敬,但同时这绝对不影响他个人的清寂。“清”是清静,“寂”是冷寂。这四个字“和敬清寂”是日本茶道的精神。你要知道真正的茶道,如果你把它以为只不过是一道仪式,只不过是一套服饰,或者只不过是一种人们表现对于茶的敬爱的一种形式的话,那么你实在是太低估茶道了。茶道,茶道,是茶的道啊!道是什么?是真理。道是什么?真理是什么?是精神。所以“和敬清寂”是茶道的精神。它也是一个真正的孤独者的精神,日本人之所以如此的崇尚茶道的原因就是日本人的人口密度很高,这个整个国家极其繁荣,但是在这样一种繁荣的状态中,他依然想再“和静”当中保持一份“清寂”,依然希望自己在繁华当中当一个孤独者,体验孤独独处之快感。所以,这才是孤独者。

  但是寂寞不一样,寂寞是一种病,当你感觉自己是一个寂寞者的时候,你生病了,你这个时候需要的是药方啊!这个药方是什么?是人群,是喧闹 ,是有人陪着你,或者说是社交。对于一个寂寞的人来说,社交是他最需要的。但是,在这里我也要非常冷酷的提醒大家;社交其实是非常廉价的。虽然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社交是很吸引的;它以为着酒会,以为着精英,以为着优雅的微笑,以为着法式的问候。社交其实是很廉价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廉价并不代表它没有价值,只是它的价值不高。你仔细盘问一下自己你为什么要社交,而社交的动机是什么?社交的动机无非就是两种。第一种是出于利益关系和将来的使用关系,我要在这样的场合当中搭建我的人脉,所以它是一个功力的目的,使用的目的,每个人在其中都只不过是一个结点,每个人在当中都只不过是一个被别人利用的工具和利用他人的一个工具。第二个目的那就是一群寂寞者相互取暖。为什么?因为人跟人之间,你在社交的环境当中,你接触的时间是如此的短促,你们的交谈如此肤浅,怎么可能在彼此之间达到深刻的了解,又怎么可能认识到你之为你的价值之重大?怎么我可能成为真正的朋友呢?所以,我要在这里提醒大家,寂寞者的累加,再多的寂寞者集体它也逃不出寂寞的。就好像一件无意义的事,你把它重复一千遍也还是无意义的一样。一句没有价值的话你把它重复一千遍它也成不了真理啊!寂寞者的群体是逃不出寂寞本身的,所以人是需要孤独的,以为在孤独的时候,在独处和自处的时候,你的这种精神的自由去还你一个真实的自由。

  日期:2018-11-20 20:29:31
  NO.2-陈果:谈好奇心
  大家好!在做节目之前要跟几个导演见面,他们对我的印象都是网络视频里面的短头发,所以他们刚开始看到我的时候就说,“陈老师,你还是很有女人味的”,但是我脑海里面浮出的一个问题,就是我原来那样有男人味吗?
  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只要我偶尔在看一些书的时候,看一些电影的时候,偶尔在学校里面旁听一些我的老师们讲课的时候,偶尔跟我的同学进行交谈的时候,他们的一个问题,或者他们的一个表情,或者在他们脑海当中浮现的一丝念想,突然间让我感觉到有意思,好玩,然后引出我的一大串问题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个时候,灵感永远不会枯竭,因为我的内心深处抱有那样多的好奇心。
  世界上所有伟大的东西,就像在人类文明史上,开出的一朵优美的花,但是你要知道,这一切优美的花,都来自于好奇心这颗种子。你的内心在想到好奇心的时候会出现一个好奇心的第一幅肖像,那就是一个问号。
  什么叫好奇心?那就是对这个世界感到新奇,好奇心就代表了一串问题,或只是仅仅的一个小小的问题。好奇心还有第二幅肖像,那就是小孩子,连我们大人们都觉得不值得一碰的脏兮兮的泥潭,小孩子都会满怀着好奇心在里面打滚,他是如此地快乐,我们大人已经忘掉了这种快乐。
  要知道大人通常随着年龄的增长,往往会变得很势利,但是孩子们会关心路旁的一只流浪狗它是否有家可归,孩子们会问他的父母,这个跟他没有关系的路边的小女孩,一个三四岁就在表演杂技的小女孩,她为什么不学习,她为什么那样悲伤,但事实上我们回答不了。
  我很喜欢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爱因斯坦说什么是好奇心,它是人性当中一株神圣但是非常脆弱的幼苗,人人生而有之,你我他都有。
  但是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它在我们的生命当中过早地夭折了,为什么小孩子总是具有那样强烈的好奇心,为什么我们大人们没有,是因为小孩子对生活没有企图,没有目的,毫不功利。所以你会发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处处见到快乐的孩子,你很少看到不开心的小朋友,但我们很少看到开怀大笑,无忧无虑的大人。
  我们的欲望不断地挤压着我们好奇心的存在空间,我的朋友当中有一些物质条件很好,月薪收入很高,浑身通体名牌,开着好车,但很奇怪,他得了抑郁症。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为什么我们对世界不存在好奇心了,是不是好奇心只是孩子们的,它注定要在我们身上夭折和衰竭,并非如此。
  孩子们跟大人真正的不同就在于,世界对于孩子们来说是灵感的源泉,世界对大人们来说堕落为了谋生的渠道,世界对孩子们来说是有趣的,对大人们来说是有用的,世界对孩子们来说,他们是真正热爱的。
  我曾经跟我的学生分享过一句话,只有当你热爱生活,生活才有可能真正热爱你。我们很多时候总觉得,好奇心好像在日常生活当中不会带给我们现实的好处,但是你要知道,能让我们终身快乐的,恰恰是那些没用的东西,能让人类的文明显得如此灿烂的,就是那些没用的东西。

  我喜欢诗歌,很多时候我对诗歌的喜欢也恰恰来自于一些简单的好奇。我最喜欢的一首诗,是英国的诗人威廉·布莱克的,叫做《天真的寓言》,四句话,“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双手握无限,刹那是永恒。“当时我第一次看到这首诗的时候,我心里非常感动,我不知道为什么感动。
  我有一个学生,是在生命科学院植物学专业的,他在跟我分享了这首诗之后,他就去把一朵小花给解剖了。后来他给我写邮件,他说陈老师,我在解剖这朵小花的时候,越解剖越心怀虔诚,他说我打开那朵小花之后,发现它的色彩、它的形态、它的香气,未经雕琢 ,却是具有一副天然的和谐。原来生命界里的每一个简单的生命,它都是这样一个别出心裁的世界。一旦当你将它放大,你就会发现它是别有一番洞天。

  前段时间我跟一个画画的朋友在聊天,在他的画室里有一本照片集,名字叫做《珠宝》,让我很惊诧,里面没有一张照片是关于珠宝的,所有的照片都竟然是昆虫。每一个昆虫在微观地端详之下,竟然都是那样的美丽漂亮,它们身上的花纹丝丝缕缕,难以人工模仿。
  于是我当时就在想这本画册,这个取名字的人一定取错了,它怎么叫珠宝,它应该叫昆虫集。但后来转念一想,这就是我们庸俗的地方,人家这个题目取得不要太好,那确实是珠宝,经过自然之手精雕细琢的“珠宝”。它们是世界上最唯一最独特,无法模仿的珠宝。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