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轶事第二部:千古女皇》
第35节

作者: 小六如居士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8-08 11:12:31
  卅四章 得势的男宠
  张易之和张昌宗两兄弟很受武则天的宠幸,在吉顼的建议下给武则天吹耳边风,庐陵王也就当上了太子。看起来是在为自己以后铺路,不过这二人并不老实,因为武则天还在。
  久视元年(700年),六月。武则天把那个招揽天下学士的控鹤监改名为奉辰府,让张易之担任奉宸令。
  张易之当了这个奉宸府的长官,更是有人巴结他。这个机构里面的人都是直接陪武则天玩的人,虽然明面上是说天下学士。好多人挤破脑袋也想着要钻进奉宸府,所以张易之兄弟很忙,总要忙着跟各种人打交道,有朝廷拍马屁的,还有直接跟他们讲要入奉宸府的。

  武则天也毫不收敛,命张昌宗穿着羽衣,骑着木鹤,手中拿着笙。活脱脱一副羽化而登仙的模样,当然不是驾鹤西去的模样。
  在座各位都是读过书的人,又善于拍武则天马屁,于是纷纷赋诗赞美张昌宗。武则天还觉得不够,广招天下美少年都进她这个机构,终日沉湎享乐。
  有朝廷大臣看不下去,就给武则天上疏说:“陛下,您的男宠只要有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就够了,何必总要招天下美少年呢,这对整个朝廷的影响多不好!”武则天好好考虑了一番,也对,确实影响太差,于是打了编书的幌子,对外宣称这个机构里面的人都是饱学之士,叫他们来主要是主持编纂《三教珠英》。
  在朝中权势熏天,当然不能忘记家里人,张昌宗的弟弟张昌仪就当上了洛阳令,而且,只要他有需求,没有什么不能满足。
  要在中央当官,首先得经过吏部的考核选拔,有个姓薛的人打起了张昌仪的主意,有一天上班的路上,这个姓薛的人拦路贿赂张昌仪。
  张昌仪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哪个没脑子的,竟然敢拦他!没想到,那人拦下就是给他五十两金子,并写了一张纸条,上面有他的名字。他对张昌仪说:“大人,小人想当个小官,还请大人在吏部尚书面前美言几句。”
  有钱就好办事,这等小事你放心。张昌仪就把那人的纸条给了吏部侍郎。谁知吏部侍郎要处理的公文太多,一张小小的纸条很难保存,给弄丢了。他没敢怠慢,跑去找张昌仪。
  张昌仪知道后破口大骂,这么点小事都办不好,怎么当的吏部侍郎。吏部侍郎心里也气不过,不过是一个洛阳令,要不是靠着你哥哥,哪敢这么嚣张。张昌仪说道:“我只见过那人一面,怎么记得他叫什么,我只记得他姓薛!既然如此,那就把姓薛的人都往上提不就行了。”一下子,六十多个人,得了,你们姓薛,算你们走运,都当官吧。
  武则天年事已高,不像以前那样工作狂了,政事多委任张家两兄弟。两兄弟得到了武则天的首肯,当然是更加为所欲为。这就引起了别人的不满。
  李显的儿子李重润与他的妹妹妹夫都受不了张家兄弟这样把持朝政,几个年轻人聚在一起就容易发牢骚,于是他们就在议论那两个人干涉政事,言辞异常激烈。人一激动就容易不受控制,特别是年轻气盛的少年人。自家兄弟姐妹之间讨论政事本就无所顾忌,于是几个人越说越激动,直到控制不住自己,声音也就越来越大!就像酒桌上越喝声音越大的那种,生怕别人听不到他在说话。
  几个人说到兴处,没控制住就被人听见了,于是就传到了张易之兄弟的耳朵里。两兄弟就跑去和武则天诉苦,真是感情真挚,添油加醋,辞藻华丽,不满的言辞张口就来。武则天也气不过,下令让那几个人都自杀了。
  长安三年(703年),九月,张家兄弟给武则天上了一封奏折,上面只写了几个字,乃是诬告魏元忠,声称魏元忠说过“太后老矣,不如挟太子为久长。”这话意思太明显了,已经不把武则天当一回事了,就要想着跟随李显。权力欲旺盛的武则天怎么可能会容忍这样的人在眼皮子底下,于是,魏元忠和高戬都被关了进去。
  原来,张昌仪仗着他哥哥的权势,没有把谁放在眼里,耿直的魏元忠就看不下去,缕缕跟他作对,甚至当着很多人的面痛骂这个不知廉耻的张昌仪。其他官员当然是拍手称快了,可是张家兄弟不会这么想呀,这不是丢脸丢到家了。
  有个成语叫做狗仗人势,张易之的奴才也猖狂,经常在闹市之中掀起暴动,打伤人都算不得什么,反正这群市井之徒不好对他怎么样。耿直的魏元忠也看不下去,等那奴才又在闹市中聚众暴乱的时候,魏元忠带了一批人去收拾他。
  要说在集市上打人,魏元忠还真有这顾忌,这么多人总不好一块儿打了。但是那一群人都是市井之徒,看到一个当大官的带着一群人来了,还不是吓得屁滚尿流,先跑为敬。
  魏元忠很得意,再牛叉的百姓还是不敢跟官员斗,民不与官斗嘛!剩下那奴才一个人,那就好办。魏元忠搓了搓手,抄起一根棍子。那奴才也是平时嚣张惯了的人,哪里会害怕当宰相的,俗话说打狗看主人,他就不信魏元忠敢动手。
  不信也得信,魏元忠就是敢动手!宰相带头,一群人拿着棍子杖杀了这个狗仗人势的奴才。
  在朝堂上,武则天想跟各位宰相商量谁担任雍州长史,问问宰相的意思。
  武则天问道:“谁能担任雍州长史,宰相们出个主意?”

  魏元忠首先发言了,说道:“陛下,没有谁比薛季昶更合适!”
  武则天道;“我也知道,不过薛季昶一直在中央当官,干的也挺出色,朕不舍得他去当雍州长史,朕欲另选一人,你们认为张昌期如何?”
  看到张昌期这个名字大家肯定能想到,没错,他确实是张易之的弟弟,可能他们都是“昌”字辈的。众位宰相都知道武则天说的是谁,都觉得张昌期没有这个能力,可是也害怕得罪武则天身边的两个男宠,于是个个端着明白装糊涂,称赞武则天道:“陛下不愧是独具慧眼,用人得当呀!”
  魏元忠有些齿冷,冷笑一声,道:“陛下,臣以为,张昌期不堪重任!”
  武则天像是被浇了一盆冷水,问道:“爱卿何出此言!”
  魏元忠道:“张昌期一个少年人,不知道如何处理公务,连一个岐州刺史都不知道当,百姓都不满他的为官,纷纷逃亡外地,就他这样的人,还能胜任雍州长史?”魏元忠这话直接了当,就是说那个张昌期根本当不了官。
  武则天默然,可能是默认,也可能是生气。
  魏元忠继续说道:“臣自先帝以来,备受隆恩,今忝列宰相,不能尽忠,使得一群小人在陛下身边,臣死罪!”这话说得过分了,虽然没有点名道姓,明白人谁都听得出来,魏元忠在骂武则天的男宠。

  武则天终于生气了,大袖一挥,退朝!
  这番文武百官看魏元忠的眼神都变了,大家都投去了赞赏的眼光,甚至回家的路上都要和魏元忠扯扯犊子,毕竟人家说出了百官的心里话。不过呢,魏元忠和男宠的梁子算是彻底结下了!
  这个高戬是太平公主心仪的人,也被牵扯了进去。张家兄弟知道,万一武则天驾鹤西去,那么肯定是李显接班,魏元忠是李显的人,到时候他联合李显来对付两人,那这两人不死也是个流放,所以打算先下手为强,把太子也牵扯进来,并且还找了个证人。
  张说,武则天殿试的第一名。张易之兄弟找到张说,用官位和财宝贿赂他,只要他在朝廷上作伪证,证明他亲耳听到魏元忠说太后老了,不中用了,要让李显提早接班。如此一来,不仅魏元忠在劫难逃,太子李显的位置都有可能不保,这可是一箭双雕。张说没有把持住诱惑,答应了给他们兄弟作伪证。

  第二天,武则天派人带来在监狱里的魏元忠,让他与张家兄弟在朝堂上做个辩论,张易之兄弟有证人,可是魏元忠没有律师。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