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过后的彩虹 - 婚姻18年老公外遇,我的心路历程》
第52节作者:
回首莞尔目送流年 日期:2018-08-02 22:24:11
再读老舍先生之死
老舍先生被红卫兵批斗后,来到了太平湖,他在太平湖边坐了整整一天,后来投湖自尽。
老舍先生在自杀前,没有人知道他想了些什么,但我们知道的是,老舍先生在太平湖边坐到后半夜,没有家人找他; 在他被红卫兵灭绝人格地批斗后,回到家里,没有一口热汤热水,没有一句温暖的言语,家里人都跟他划清界限了。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老舍先生最后投湖自尽那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老舍先生在去世前,冰冷的家庭没有给他提供一丝温暖,这是事实。每次我读到这里,都愤然谴责老舍的家人,这些人太没有人性了!据说在老舍先生平反后,他们还以家人的身份获得了很多经济利益,我就想,他们在夜里,良心自问,是否能睡得着?
可是,最近读到的一些文章促使我从另一个角度重新考虑这个问题。
这里必须提到一个女人,赵清阁女士。她很少见诸于文章报刊,也很少有人知道。 这个神秘的女人是谁呢? 她就是老舍先生在重庆时的情人。
老舍先生31岁回国,经朋友撮合,与胡洁清女士结婚。当时在北京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婚后,两人一同去了济南,共同生活了7年,养育了三个孩子。据推测,家庭和谐,郎情女爱。
后来,抗战爆发,据老舍先生自述,当时天上飞机轰鸣,人心恐慌到极点。老舍先生决定”积极参加革命”去了。
这时,胡洁清女士非常支持丈夫的离开,尽管自己很胆小,依旧含着眼泪给丈夫打点行装。地上的孩子,一个四岁,一个两岁,还有一个三个月。
后来,济南沦陷,胡洁清拖着三个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婆婆,回到了北京。当时的北京,真是人间地狱,胡洁清带着孩子,在战乱中,抚养着三个年幼的孩子,赡养着自己的婆婆,日子过得怎样,大家可想而知。
这时,老舍先生在哪里呢? 投奔革命的老舍先生潇洒地拎着皮箱,来到了武汉。在这里,他遇到了赵清阁。为了赵清阁,老舍先生从武汉追到了重庆,与赵清阁成双入对,整整六年。好一个琴瑟相和。
我们再回放一下那个在战乱中带着三个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婆婆艰难度日的胡洁清,再看看这个所谓去追求革命的丈夫,却正躺在另一个女人的温柔乡里卿卿我我。
后来,婆婆去世了,老舍夫人在1943年,带着三个年幼的孩子,去投奔老舍。在战乱中,从北京到重庆,整整走了三个月,每天都有可能死在战火中。等到妻子幼儿终于出现在老舍的面前时,他正在吃混沌,夹着馄饨的手抖了一下,抬眼看了看,说:”既然都来了,就进来吧。”
另一个版本说,老舍先生听说家人来了,诧异地问,他们没死吗?
读者们,如果你是老舍夫人,你是老舍的三个年幼的孩子,在冒着生命危险,穿越敌占区,九死一生地出现在这个人夫人父面前时,他是如此的冷漠,你作何感想?
据说,老舍夫人随后大闹重庆,老生先生只好回归了家庭。故事貌似就此结束了,可是生活还在继续。老舍先生后来的家庭生活没有记载,我只凭想象,估计也好不到哪去。据说,老舍先生一直没有忘记赵清阁女士,在1948年还写信给她,说自己在马尼拉买了房子,要和赵女士团聚。
赵女士后来终身未婚,凄苦终老一生。
看到这里,大家掩卷叹息,老舍先生真的应当离婚,和赵女士在一起。呵呵,我忍不住再提供点素材给大家: 老舍当年到武汉这个大后方去投身革命,他真的是去投身革命吗? 据了解老舍先生的人讲,老舍先生当时是为了逃离家庭。很多文人当时都没有去大后方啊。是啊,战乱期间,三个年幼的孩子,还有一个老母,这样的家庭,谁不想逃离? 可是,责任呢? 如果不想承担家庭的责任, 又有什么资格享受家庭的温暖?
所以,也不用为赵女士叹息,人是会变化的,人性是最微妙和暧昧的,如果对家庭没有责任感,谁又能保证老舍先生娶了赵女士后,受到家庭的束缚,会不会又想着逃离? 这样想想,赵女士孤苦一生,抱着对爱情的幻想和忠贞过一生,也不是最坏的结局。
这个世界有果必有其因,老舍先生在被揪斗后,没有热汤热水,是不是也有它的因呢? 对于老舍家人的人品,我不了解,但看完上述故事后,我对老舍家人不给老舍递热汤热水这件事,也多了些理解。
愿老舍先生安息。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