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殇》
第38节

作者: 信陵小司徒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11-07 20:43:35
  大失所望。自从辽左用兵,悍勇宿将屡战屡败,大明在辽东的诸将张承荫、杜松、刘铤、李怀信、祁秉忠、侯世禄、贺世贤、尤世功等人都是从九边各地历练而来,蒙古人对这些人几乎是望而却步,而这些人本身也足够勇武,大多是榆林人,在延绥、甘肃、宁夏、固原等天天大战的地方锤炼而出,可就是这样的将领,却依旧打不过后金军,这样的状况,难免使得袁应泰内心有些悲凉,大明的军队难道真的这么不堪吗?但事已至此,既然辽事败坏至此,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那边只有死战报国了!

  当退守辽阳城内后,袁应泰与战败的明军大部并没有入城,而是宿营军中,与士兵同甘共苦。十九日,后金军再次攻城,袁应泰都督诸军再次与敌接战,明军的伤亡越来越多,但是在坚城火炮的支援下,后金军虽然占据上风,可却一直无法彻底的击溃明军!
  后金军无奈,因为辽阳周围护城河水深,后金军根本无法通过。所以他们的攻击重点成为了城西的闸门,只要控制了水流,就不愁无法应对辽阳城的护城河,经过一番激战,明军守备被击溃,后金军掘开了城西闸门,而后辽阳周围沟壕里的水流逐渐的放走汇聚到了城东,因此后金军渡河变得相对轻松,而后便是蜂拥而来,与城外的明军诸将彻底的鏖战在一起,大战持续了很久,城外的明军步骑兵最终被后金军击败,被迫撤入城内,二十日清晨,经过在城外两天多的鏖战,袁应泰也是不得不回城防守。城外的交战,大水淹没、战阵折损,明军的伤亡十分的惨重,而相应的,后金军也是有着相当的损伤,但总体上,明军已经处于极大的劣势了。

  为今之计,只有据城防守了。袁应泰商议后,因为侯世禄、姜弼等人都是重伤,所以袁应泰与巡按御史张铨等也是划分防区,登城固守,此刻的明军人心逐渐的散乱,但因为袁应泰做出了表率,所以众军也是严阵以待,谨慎防守!
  到了这一刻,几乎人人自危,监司高出、胡应栋等人在大敌到来之际竟然翻城墙逃走,人心离散程度可见一斑!就这样,二十一日,后金军再次大规模攻城,袁应泰率众军手持盾牌再次与后金军大战,后金军连续强攻都被打退,就这样,战斗持续了一天,到了傍晚,后金军的攻势依旧没有多大的进展。但就在此时,混入城内的后金间谍以及原来的蒙古降人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他们的捣乱下,城内更楼起火,一时间城内立即大乱起来,而城外的后金军趁着这个机会发起猛烈的进攻,小西门守军抵敌不住,后金军从这里一举攻入城池!而此时,城楼上的袁应泰见状,自知大势已去,痛心疾首已无用处,唯有以死殉国了。他看向了身边的巡按御史张铨,而后说道:

  “你没有守城的责任,赶紧走吧!这里就是我的殉国之处了!”
  说罢,袁应泰不再犹豫,他整理好自己的佩剑与官印,到死都要保持大明官员的气节,而后自缢而死!他的妻子的弟弟姚居秀也跟着自杀。他的仆人唐世明抚着袁应泰的尸体大哭,放火烧楼而死,无一投降。而巡按御史张铨被俘,不屈遇害。
  总体来说,袁应泰是个好人,但却于大局欠缺眼光、于兵道缺少谋略,辽沈惨败,他有着直接责任,但以身殉国,保持气节,也无愧于晚明士大夫的代表人物。
  (十八)逐渐丢失的气节
  袁应泰殉国后,辽阳城内的抵抗并没有持续多久。而接下来的一幕,更加的令人“振奋”,因为在蒙古人的引导下,辽阳城内的老百姓竟然点灯夹道欢迎后金军,
  而妇女们也都盛装在门前迎接后金军。三天前,大明的将士们还在浴血奋战,一个时辰前,大明的辽东经略刚刚自缢殉国,城池易主的瞬间,人心就已经变了。那些死去的大明将士固然是在维护着朱明帝国的统治,但又何尝不是在保护一城一地的百姓们?百姓们或许容易受蒙蔽,但彼时,辽东的百姓生活,在大明的统治之下,应该要强过后来的后金。城池丢了,可以再夺回来。仗打败了,会有再赢的时候。可一旦百姓被人迷惑、人心散失,那么大明在辽东将再无翻盘的可能。这的确是一种可悲的现象。

  辽沈之战,大明辽东经略袁应泰、巡按御史张铨并总兵官贺世贤、尤世功、童仲揆、陈策、朱万良、秦邦屏以及副将戚金、参将张名世、吴文杰、周敦吉等上百军官阵亡,约近十万军民殉国,至此辽东河西五十寨辽阳附近大小七十余城全部失陷、投降,辽左局势崩坏至开展以来最坏的局面,至此大明在辽东,已无太多的战略主动权。
  而辽沈之战,却是大明与后金之间战争的一个关键点,论者往往以萨尔浒之战为明清兴亡的转折点,准确的说,萨尔浒一战只是明清矛盾大规模正式激发的一个信号,大明虽然八万余大军惨败,却并未伤及筋骨,在辽东战场虽然战略主动权大大被削弱,可也并非差到了几点。熊廷弼固辽的一年零四个月便是最好的说明。只要处置得当,徐图进取,辽东形式还是相当可观的。十八万大军雄踞、粮草器械相对充足,又有民心地利坚城依托,后金想要得逞,是相当困难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