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11-06 21:55:24
62.
“大人!”
“大人!”
“大人!巩昌卫来报:鞑子来了!”
比于光先走一步的二三十名骑士,赶到兰州后,表明身份,通告城上士兵:王保保偷袭我兰州,已经在马兰滩渡河,如今从东面杀来,我于光指挥使大人正在与鞑子浴血奋战!
闻讯,四五个明军战士打着火把急匆匆跑到兰州东城箭楼指挥室,一边拍门,一边叫唤他们的千户长郭佑。可是,里面毫无反应!
其中一个姓孟的小旗说:“睡着了?”他用力一推门,众人借着火光一看—
哟!那位千户大人郭佑躺在炕上,一动不动!
走近一看,哎呀,此君满嘴满脸都是油水,酒气冲天,竟然烂醉如泥,睡得死死地!认真看看,发现他怀里还揣着一个酒葫芦,炕边的桌子上残羹冷肉,一片的狼藉!
孟小旗说:“老天爷!傍晚时张大人在指挥所设除夕宴还没喝够,他回来还自家儿喝个痛快!”
“怎么办?鞑子进犯,攻城了!”众人慌了。
孟小旗说:“不理他了,咱们守城去,先把鞑子赶走!”
众人蜂拥而去。
小旗,就是如今的班长,是明初最小的军队编制,即所谓的“十夫长”,管辖十个士兵(算上他,一个小旗就是十一名战士)。
孟小旗带着众人跑到东城垛口,那里的战友已经把巩昌骑士接入城中,正七手八脚地把防御的战具一一摆好,一排弓箭兵都把箭头对向城下。
果然,不一会儿,元军大将韩扎儿领前锋部队已经抵达城下,他们把云梯放倒,架在护城河上,下了马的骑兵就变成步兵,飞快地踩着云梯,冲过护城河。
孟小旗急了,叫了声:“放箭!”
“嗖”、“嗖”、“嗖”城头上乱箭齐下,元兵发出一阵“依依呀呀”的声音,几个不走运的倒下了!
“快!”
孟小旗一招手,上面“呼”、“呼”投下干草、芦苇、枯枝之类的易燃物品,正砸在一群元兵头上,接着倒下一盆盆“水”来(这些“水”,其实就是猛火油,正好是当地的特产),又投下十几根火把—
“轰!”
霎时间,烈火熊熊而起,火苗乱窜,元兵惹火燎身,拼命挣扎,苦不堪言!
孟小旗再招手,其他的几个小旗纷纷投入战斗,什么滚木礌石,统统一骨碌打下城去。
东城头上,战鼓擂起来了,战士们鼓噪、呐喊着。
战斗打响了!
明初的战士就是不一样,朱元璋的治军确实有一手!主将喝醉酒,不能指挥战斗,一个小小的十夫长,也能指挥战斗。之前的凤翔府保卫战中,百户长王辂也不过是一百二十人的小头目,已经能够挑大梁,指挥作战了。如今的孟小旗,十夫长,也毫不犹豫地站在战斗的最前线,有条不紊地开展兰州东城之防御战!
负责巡城的天策卫知事朱友闻带着两个总旗的队伍闻讯赶来,马上拉响全城警报,兰州卫全体将士急忙离开温暖的家,赶赴前线。
兰州卫指挥使张温,在两天前接到京师的发来的慰问和赏赐,十分高兴,特别安排了除夕晚宴,宴请军中百户长以上的军官,而百户长以下的,皆发放了新战衣、新军靴和新年的慰问金!
在晚宴上,他也喝了点小酒,有点儿昏昏欲睡的样子,如今敌军犯境,一下子把他惊醒,一身的冷汗把三四成醉意赶得无影无踪,便急急脚带着亲兵奔赴东门城头而来。
半路上,就遇着朱友闻,他报告说:“大人,鞑子不仅攻我东城,还在南城鼓噪,说要见你,与你说话!”
是啊!
扩廓帖木儿也不是吃蒜大的。你看他一边命韩扎儿攻打兰州东城,自己则一边带着主力部队绕到南城来挑衅了。
张温,兰州卫指挥使,听闻东、南二城告急,便对朱友闻说:“东城有郭佑组织抵抗,我们到南城去会会鞑子。”
“大人”,朱友闻说,“郭千户还没有醒过来。”
“什么?”
“估计是喝多了。”
“呀呀呸!”张温发火了,“敌寇犯境,那厮轮值岗位,竟然贪杯误事,焉能饶他!”他对朱友闻说:“朱知事,你马上赶去东城,接替他指挥众将士守城。退敌后,再拿郭佑那厮问罪!”
朱友闻领命而去。
随后,张温带着三名千户、七八名百户及三四百名士兵风风火火赶到南门城头。但见城下无数火把,映照着一大片元军。这片元军看不到边,都在呐喊鼓噪,他们的坐骑嘶鸣,手中的武器有规律地互相敲击,发出阵阵金属鸣叫之声,寒风中散透着凛凛杀气!
张温心下倒抽一口凉气:这鞑子兵怎的如此之多?
忽听城下一阵骚动,七八名骑士在前面开路,后面闪出一员大将,随后数名蒙古大汉押着一人,推到阵前。
借着火把的照明,此人一身明军战衣装束,细看之下,竟然是指挥使的军服。
张温吃了一惊:哪位同志竟被鞑子掳了去?
那元将抬头,用生硬的汉语嚷道:“城上明军听着,看清!”
他指着那名战俘说:“这就是你们的鹰扬卫指挥使于光于大人,已为我大蒙古军所获,如今,他要归顺我大蒙古军,他有话要对你们说!”
嚷罢,对于光喝道:“于大人,快快叫他们献城投降,不仅饶你不死,还让你官封平章之职!”
于光左右挣扎着,捆的太紧了,他看见城上灯火通明,无数明军的战友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还没有来得及叫嚷,就听上面一将吼道:“下面的,可是于光,于指挥大人?”
于光抬头,一双布满血丝瞳孔从散乱头发的缝隙中,闪着炯炯的光芒,他高呼:“城上众弟兄听清了,我就是于光,大明鹰扬卫指挥使于光!胡虏鞑子侵犯我境,我于光不幸被俘,但我绝非怕死之辈,我于光誓死不降鞑子!同志们一定要坚守阵地!徐达大将军统领大军就要抵达兰州了!同志们努力!”
哎呀!
这还得了!
旁边的元将察罕不花闻言大怒,将手中开山斧一挥,“呼”,正正砸在于光的脸颊上,于光没吭一声就倒在地上。
察罕不花仍不解恨,他跳下战马,举斧劈下,可怜,于光,忠烈而死!
城头上明军将士看得真切,无不感动,无不痛恨。他们为于光宁死不降而感动,他们为胡虏杀害自己同袍而愤怒痛恨!
张温喝道:“众官兵,开炮!”
只见城头上,数门大炮轰然发射,“轰”、“轰”、“轰”,火药、铁丸炼制而成的炮弹猛然扑向城下元军队伍。
—有人质疑,明初的火炮是否真的存在。
面对这种质疑,只能说,朱元璋时代的火药武器,在明朝中叶,也就是大约明代正德皇帝朱厚照时期,历经一百多年的太平日子,许多都已经失传了。特别是一种海外传入的佛郎机炮出现时,明朝的土产火药武器就开始消亡了。元末明初的火药武器真的一点儿也不落后,现藏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元代的铜炮重约6.94公斤,长35.4厘米,有头、尾、药室三部分,为目前世界上最为古老的铜炮。这是历史文物作证:十三、十四世纪的中国已经使用铜炮武器了。而文字记载,则有大周皇帝张士诚的弟弟张士信,他就是在平江城头上被明军的铜将军(铜炮)一炮打碎了头颅!而朱元璋的炮手营的千户长杨信就是从元朝的湖广炮手营投降过来的。
这些就是铁证!
元军一阵慌乱,躲闪不及的,被砸到头破血流,呜呼哀哉!
察罕不花大怒,喝道:“攻城!”
元军“呼啦啦”地蜂拥而上,什么云梯、攻城塔、武钢车等等,“吱吱呀呀”地推到阵前,后队的弓箭兵则万弩齐发,城头上明军连忙躲在女墙后面,竹盾、木盾、藤盾等等防御器具纷纷举起来,一阵“噗”、“噗”声响,刺猬般的城头还残留着箭杆震动的声音!
“冲!”
察罕不花一声令下,元军虎吼而上!
突然,空中响起异样声音!
“呼—”
“轰隆—”元兵被砸倒一大片!
什么回事?
七梢炮来了!
七梢炮—重型投石机,朱元璋为每个卫所配备的重量级武器,每卫,配五十门七梢炮及五门襄阳砲,用于攻守。这个七梢炮的“炮”字,应该写作“砲”,因为它发射的不是火药弹而是石弹,也就是巨石。有人说这就是襄阳砲,其实不然,如果七梢炮就是襄阳砲,那朱元璋也无需为每个卫所同时配备这两种重型武器。而且,七梢炮在宋代已经出现并经常使用,襄阳砲则是蒙古人从西域引进的武器。七梢炮有固定的砲架,撞在巨石的铁斗可以装载重达九十斤,甚至三百斤的巨石,用来拉拽的黄麻索有一百二十五条,通常是两个大力士将巨石放置在地面的铁斗上,然后小旗指挥,见红旗挥动,二百五十人一起拉拽发射杆,巨石飞出,五十步之内(即一百米左右),威力无比,杀伤力巨大,专门对付攻城的战车和塔楼。那些战车和塔楼通常被阻隔在护城河以外,从城内发射七梢炮,到护城河之外,大约就是一百米左右,被巨石砸中的攻城战车和塔楼,不是粉碎就是倒塌!
正是由于这种重型武器如此厉害,后来明军远征云南,皇帝朱元璋专门作出指示,要求傅友德、沐英、蓝玉等人抵达前线阵地后,一定要视察周边地形地势,占据各个制高点,并在制高点上安置七梢砲、双梢砲和单梢砲等。甚至连安置砲架的数量也作出指示:一百架!一百架七梢砲是什么概念?一旦发射,满天都是巨石,飞来飞去,什么巨象兵团(云南之战有巨象兵团)也飞灰湮灭了!
—当然,此乃后话。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