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隋唐史》
第60节

作者: 九皋寒叟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6-21 09:27:30
  始毕可汗的攻击从未停止,尤其是凌厉无比的羽箭,一度落到了隋炀帝的跟前,在当时的情况下,隋炀帝除了后悔,就是无尽的绝望,他抱着赵王杨杲嚎啕痛哭,犹如世界末日来临一般。
  左卫大将军宇文述:“陛下,如今情势危急,困守城池不是办法,臣愿意率领数千精兵,保护您突围而去!”
  真是个疯狂的想法.
  纳言苏威急忙制止:“如果坐守雁门等待援军,咱们还是有几分把握,可一旦离开城池,突厥的骑兵立马就会派上用场,逃跑岂不是找死?”
  户部尚书樊子盖:“陛下是万乘之主,怎可轻易犯险!咱们据守城池,等待各地援军的到来,陛下再宣布停止征伐辽东,嘉奖有功将士,何愁大事不成?”
  内史侍郎萧瑀:“陛下,按照突厥的习俗,义成公主有权参预军机,您可以派遣使者前去求援,公主必定会有所帮助。如今,将士们最担心的就是平定突厥之后,您会再去征讨高句丽,莫不如赦免高句丽的罪过,让将士们安心平叛!”

  总而言之,就三条建议:
  第一,固守雁门,等待四方的援兵。
  第二,由隋炀帝下诏,嘉奖有功的将士。
  第三,下诏停止对高句丽的战争,使百姓不再惧怕隋朝的兵役。
  客观的说,这几条建议的难度并不算太大,隋炀帝答应的非常爽快。

  危急时刻,隋炀帝亲自巡视军营,给大家来了一场动员大会:“将士们,你们要努力守城,如果能够活下来,不要担心你的下半辈子,朕保证不会让你们的功勋被埋没。守城有功者,没官的直接晋升为六品,赐物百段,有官的依次加赏。”
  有了隋炀帝的承诺,将士们不分白天黑夜,卖命守城,尽管隋军死伤众多,最后还是将突厥军队狙击在雁门城下!
  615年8月24日,隋炀帝正式下诏,招募各州县的军队前去雁门支援。
  此时,距雁门郡城被围已经有11天的时间,并非隋炀帝不想下诏,而是在突厥大军的围困之下,求援信息压根就传不出去.
  东都洛阳是大隋王朝的根据地,守军闻讯后在第一时间赶去救援。
  左屯卫大将军云定兴(废太子杨勇的岳父)驻屯在雁门附近,闻讯后立即招兵买马,当时,年仅十六岁的李世民也投奔到了云定兴的麾下。
  据史料记载,李世民给云定兴提了个建议:突厥人之所以嚣张,无非是认为陛下没有援军,如今敌众我寡,如果正面对抗,一定会死的很难看。不如在白天展开数十里的旌旗,在夜晚金鼓相闻,敌人一定会以为大军来援,仓皇而逃!
  计策倒是好计策,可有个疑问:李世民只不过是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既没有阅历,也没有打仗的经验,如何能和云定兴直接对话?
  日期:2018-06-21 18:02:21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
  因为东都洛阳的军队,以及各路援军都已经逼近了雁门郡。

  义成公主表现的更加积极,在公主的眼里,突厥只是她过完下半生的客居之地,而大隋才是她的娘家,人生最后的归属。后世出嫁的媳妇,但凡有个好东西,总喜欢往娘家里拿,义成公主就是这样的人…
  不过,义成公主的手段更加彪悍:她直接在突厥大本营散布烟雾弹,扬言有人意图谋反,希望丈夫赶紧回去主持大局!
  始毕可汗懵逼了,哥们不是已经写好了剧本,打一场出其不意的偷袭吗?怎么就变成了旷日持久的攻坚战,而且一打就是一个月!还有,家里怎么会有人敢造反,吃了熊心豹子胆了?
  始毕可汗彻底颤抖了,如今大隋的各路援军已经赶来,家中又爆发内乱,再不撤退恐怕就会被包饺子了吧!
  撤军!撤军!
  615年9月15日,始毕可汗正式退兵。

  隋炀帝算是捡回了一条命,不过他并没有盲目的欢喜,他就像是个好胜要强的孩子,在正面打不过对方,总得找机会恶心一下敌人。
  随后,隋炀帝派遣侦骑前去查探,确认没有伏兵之后,派出了两千名铁骑去追赶,最终抓获两千多名突厥老幼妇孺,心中的怒火这才稍微平息下来。
  好面子的人,碰到任何困难都得帮自己找回一点场子,专业俗语叫挽尊!
  615年9月18日,隋炀帝的车驾返回太原。
  苏威的意思是让隋炀帝前往长安主持大局,而左卫大将军宇文述却说百官的家眷都在东都洛阳,皇帝应该回到东都再做打算。
  都是回京城,难道有差别吗?
  事实上,长安和洛阳的地理位置还是有所不同的。

  长安毕竟属于关中,以长安为中心,所达之处,不过是黄河流域而已。
  反观洛阳,位居大隋帝国的正中央,交通四通八达,可以前往任何地方。
  从距离来看,长安和洛阳相隔并不远,可从政治意义来看,回长安就意味着隋炀帝承诺不再四处巡游,回洛阳,就意味着还要继续搞事情。
  关于这一点,君臣之间似乎很有默契!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