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里短那些事―因果何曾饶过谁》
第31节

作者: 树与年轮
收藏本书TXT下载
  点评:

  其一
  婚姻的失败,往往夫妻双方都有问题,一个巴掌拍不响。但安宁心师兄在离婚后,没有像大部分人一样,把过错归结于对方,而是学会反观自照,深刻反省自身的原因,非常难得!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大意是,明白人善于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糊涂人只懂得责怪别人。我们改变不了别人,但能改变自己。一切外境都是自己心的镜子,改变自己,净化自我,才有不一样的未来。心性不变,以后也不太可能改变境遇,给再多的机会,照样只能碰上与自己当时心性相应的人。

  其二
  安宁心的婚姻出问题,有她自身的原因,也与网络上时下流行的观念息息相关。可以说,她很大程度上是被网上一部分人的错误观念带到沟里去的。
  时下各种论坛上,诲淫诲盗帖、婚姻问题帖、婆媳关系帖、凤凰男帖、老太太倒地讹诈帖……满眼都是险恶江湖宫心计。许多只是个例的极端事件,造成普遍的不安全感。这些观念不断发酵,不断扩张,不断摧毁人们的心理底线。很多本该有的幸福,就是这样毁于无形;本不该发生的悲剧,不断上演。网络传播极为迅速,影响面极广。在网上煽动阴暗面与负能量,影响的是无以计数的人,这业报之大,恐怕不是自己可以承担的。

  日期:2018-07-03 11:45:54
  心上莲花:贪与贫——合伙的故事
  前几年,管就和亲戚合伙在县城开了一家诊所。管的父亲是名老中医,妇科方面是一绝,在四邻八乡很出名。管得了父亲的嫡传,又去省里进修过,医术算是不错的。 
  在诊所里,管负责技术,他亲戚管钱管账,说好了赚了钱平分。诊所生意做得很红火,兴旺了几年,矛盾也渐渐浮现——亲兄弟明算账,这账目却一直不清不楚的。开诊所后,管这些年只分了三十来万,他亲戚看来却远不止拿这么多钱。他原来穷的叮当响,现在既买房,又买车,还还了二十来万的欠款,这让管不由得疑虑丛生。为此双方摩擦不断,矛盾不断升级。 

  前年5月份,管的亲戚“不小心”把帐目烧了。对管说:“我们还是散伙了吧,诊所我接着开,给你三万块钱,你看如何?”这么红火的一家诊所,远不止值这个价的,这等于把管一脚踢了。
  管气得不行,当晚拿回那三万块钱。连饭都没吃,将自己一个人锁在屋里生闷气,任谁叫也不开门。第二天,管的老伴听着没动静了,感觉不对劲,让人强行打开屋子,才知道管吃了安眠药。幸好发现及时,抢救了过来。
  这边管还在医院没出院,那边诊所里也跟着出了事。管的亲戚接收了一名产妇,这产妇本身有病,妇幼保健所都不敢接,但家属没交代清楚。送到这里,就是冲着管的名气来的。但他们不知道,管已经离开诊所了。管的亲戚想着,没了管这臭鸡蛋,就不信做不成槽子糕(鸡蛋糕)。但他确实没做成——接生过程中产妇大出血,诊所手忙脚乱了一番,最后母子双亡,一尸两命。家属将遗体摆放在诊所门口,写了横幅:“还我老婆,还我孩子”,高悬在诊所楼顶。管的亲戚又卖房又卖车又借钱,凑了三十七万,总算把事情摆平了。在这个小县城,这事一出,几乎人人皆知,诊所从此没有了生意,很快倒闭。

  管的亲戚原来挣来的钱,还是从原路上倒回去,辛辛苦苦多少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管虽然一时没想通,但抢救回来后,身体并无大碍,名声与钱财都没有受损,算是全身而退了。“聪明人”天报应,老实人天照应,很快就泾渭分明了。

  点评:
  贪字与贫字太相似了,从贪到贫的距离,只差一点点。这一点,就是业力。很多人不信因果,做事没有底线,总觉得巧取豪夺,就能掌控命运与财富。但实际上,在业力作用下,事情往往非人力所能控制。总是会在意料之外前功尽弃,毁于一旦。《增广贤文》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以不义之行为,贪不当的财富,源头不清净,结果能好得了吗?
  备注:此事例来源于吾意东来的帖子。
  日期:2018-07-04 16:26:38
  提起高晓松,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
  高晓松1969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18岁考入清华大学,后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学电影,之后专辑大卖,并创办唱片公司,自编自导的电影荣获国际大奖……
  年轻时的他标新立异,不走寻常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上了高晓松。喜欢他,除了他的诗和远方,还因为他通古论今的才学储备,和他那岁月沉淀后的平和与智慧。
  这一切都和一他人生中一次重要的经历有关,那是他34岁时朝拜佛教圣地五台山时那次惊险而又神奇的经历。这次经历要从他18岁高中毕业时的青岛旅行说起……
  算命大师:你35岁死!
  高晓松18岁刚高中毕业那年,得知考入清华大学,父母奖励他游玩放松。
  于是,他一个人坐船到了青岛。有一天在青岛街头转悠,他就让街头算命的“大仙”算了命,据高晓松自己说,有几件事情算的都很准。
  高晓松无所畏惧的问“大仙”:“我啥时候死?”
  “大仙”直言不讳的告诉他说:“你35岁死!”
  18岁到34岁间,他过得顺风顺水,并没有把那句话太当回事。
  34岁的最后一天

  他决定去趟五台山
  虽然日子顺风顺水,但“大仙”的那句话还是会时不常地蹦出来,在他的脑子里回旋一下。
  到了34岁的最后一天,也就是2005年11月13号那天,他干脆决定开车七百多公里去趟五台山看看佛菩萨,于是独自开车到了五台山。
  11月中旬的五台山,已经能看见积雪了,很冷,很萧瑟。
  他找到一位导游,导游又帮他找来了一辆很破的国产吉普车,然后就和这个年轻导游、吉普车司机一起上山了。
  当时的五台山路况还不太好,山上大部分都是土路。
  上山前,他还专门嘱咐这位年轻的小导游,不要跟他讲任何事情,他这次来五台山就是想自己安静安静。
  五爷庙吐露心声
  高亢唱戏跟五爷道别
  五爷庙是五台山香火最旺、最灵验的地方,三人一起先是去了五爷庙。
  高晓松简单跟五爷汇报了一下最近的生活、工作……
  都知道五爷喜欢听戏喜欢热闹,他还扯开嗓子高亢地给五爷唱了一段,庙里管事出来看,边拿钥匙开紧锁的殿门边说着:“五爷爱听戏,别人来还愿都请戏班子唱,象你这般自己唱的还是头回见!”
  高晓松说:“这才显得我有诚心呀!”
  拜完五爷庙,三人一起继续上车,上台顶,到了东台、西台、北台、中台……转了一大圈,到哪儿他都要拜两下。
  那时候已经是晚上差不多9点多了,特别特别冷,山顶上,朔风呼啸。

  悬崖边惊魂溜车
  大师预言险些成真
  最后一站来到了南台小庙。
  很冷,他匆匆拜完南台,就赶快跑出来,准备上车暖和暖和。上车时,司机没在,司机在离车不远的地方解决个人问题,车就停在悬崖边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