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07-21 10:08:09
肃顺后人怎么样了?
晚清名士王闿运(清末的大家,曾是肃顺的家教,其弟子出名的有杨度、齐白石、刘光弟、杨锐)一直为肃顺鸣冤,为了报答肃顺之恩,曾经赠送肃顺后人几千两银子(肃顺死后被慈禧抄家,所以肃顺后人贫苦无依),这在当年可是一笔巨款,至少相当于当代的几千万人民币了。再补一条,肃顺是曾国藩的伯乐,全力挺曾国藩,救过左宗棠,慈禧当权后,杀胜保而选曾国藩、左宗棠,其中奥妙寓意深刻。眼光那也是火辣辣的准。
慈禧太后、恭亲王奕訢得到胜保、僧格林沁等握兵权的武臣支持。肃顺等人失败的关键是没有认识到斗争的残酷性,总以为对方顾虑咸丰遗诏和大清祖制,不敢对他们下手,因此从始至终错棋连连。其中最大的败招莫过于朝廷警卫权,紧要时刻连保卫自己的人都没有,被人一举拿下也没什么奇怪了。这就是辛酉政变。
十.论功行赏:
政变成功了,论功行赏的时候到了。
1861年11月3日,两宮太后回京的第二天清晨,她们在太和殿,召见王大臣和六部九卿、詹翰科道,宣布谕旨授恭亲王奕訢为“议政王”,在军机处行走。户部左侍郎文祥(留任)、大学士桂良、户部尚书沈兆霖、户部右侍郎宝鋆、鸿胪寺少卿曹毓英(实习生,政变中奕訢的嫡系,是奕訢在热河的眼线)在军机大臣行走;这样,咸丰帝在位时的军机大臣几乎全被革除,清廷重新组建起以恭亲王奕訢为首的六人军机大臣权力中枢。军机处是大清的内阁,代行皇上秘书和宰相的权利。11月4日再封奕訢为宗令就是宗人府的最高长官、总管内务府大臣,宗人府就是现在的纪委,专门收拾皇亲国戚的地方,位居军机处和六部之上,总管内务府大臣是管理宫廷事务的最高长官,因接近皇帝,掌握实权。死去的母亲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封赏与政治礼遇。
两宫没有给恭亲王奕訢以“摄政王”的名号与地位,只给了奕訢以“议政王”的名号,而历史上清初的多尔衮和清末的载沣都是摄政王,奕訢想要的估计是摄政王,二者区别大了,“摄政”具有暂时代替皇帝理政之义,就是皇上的权利。议政者,只是就国家、朝廷中的政务发表议论,提出个人的看法与建议,真正的权力则始终牢牢掌握在皇帝及两宫太后手里。
11月18日,两宫够意思,大臣们也不能不懂事,以礼亲王世铎领衔的各位王、贝勒、贝子,文武百官共计202人,联合上陈《遵旨会议皇太后亲理大政事宜折》,并附上议定的《太后垂帘章程》十一条。正式在法律上明确了两宫的执政权利。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垂帘听政。
自此以后,慈禧便开始了她长达47年的统治,她成了掌控当时中国最高统治大权的女人。慈禧能顺利对政局作出完全有利于自己的安排,利用的就是奕訢的厚黑不够,胆量太小,要知道当时的北京都是奕訢的人,洋人也支持他,奕訢要是强要,慈禧也得给,可奕訢不好意思,这时的慈禧就是天生的政治家,脸够大,心也黑,对奕訢又打又拉。
1865年慈禧借蔡寿祺弹劾奕訢,罢免奕訢,免去议政王和一切职务,后经大臣们求情,才保留了军机处行走和总理衙门的差事;1874年同治要修圆明园,奕訢反对,结果让皇上给撵家去了,虽然第二天慈禧给请回来了,可也证明奕訢就是个出苦力的,大权在两宫。1869年,奕訢支持山东巡抚丁宝桢以违反祖制为由杀掉慈禧的亲信安德海;李连英由此上位;1881年慈安去世;1884年初,借中法战争失利,将奕訢势力全部清除,罢免了一切职务;1894年借中日战争复起,但无所作为;1898年5月29日病亡。没赶上百日维新和八国联军。辛运。要是他活着,慈禧没准能听他的,不会那么混,谁知道呢?遗憾。
胜保1862年遭逮捕,1863年8月31日自杀。僧格林沁1865年6月12日在山东菏泽西北吴家店被捻军张皮绠杀害。1873年,张皮绠被抓,在济南凌迟处死。
胜保:为道光二十年(1840年)举人,后入江北大营,截击太平军北伐。同年,授钦差大臣,跟太平军李开芳,林凤祥部交战,屡攻高唐不下,自辩“此匪之老营,凶悍至极,已无谋不用,无计不使”。意思是不是国军无能,是八路狡猾。击败北伐援军。战后被免职,发配新疆,此战与僧格林沁结仇。1856年召回任河南军务督办,1858年先后招降收编捻军李昭寿和安徽团练苗沛霖,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在八里桥英勇抗击英法联军,受炮伤,升任兵部侍郎;1861年在辛酉政变中支持慈禧再立大功,后去山东招降宋景诗,1862年诱杀太平军英王陈玉成;杀陈玉成后,胜保因与曾国藩、袁三甲在对捻军作战理念不同,被调出安徽,改任陕西督办军务,在任职途中,他先前招降的宋景诗又反了大清,到了陕西胜保屡战屡败,想私自调苗沛霖入陕助战,犯了朝廷的大忌。由于是奕訢的亲信,所以也是被杀的诱因,因为慈禧不希望奕訢在军中有势力,而胜保剿匪就是招降纳叛,许愿封官,还不解散旧部,遗留后患,其招降的苗沛霖和宋景诗就反复叛乱,而其本人也持宠而娇,为人专横跋扈,以“讳败为胜,捏报战功,挟制朝廷”,此外又为祸百姓,淫虐地方,“冒功侵饷,渔色百姓”,以至于湖北巡抚严树森弹劾他,坏消息不是太平军增加了二十万,而是胜保和我们一个阵营的啊!胜保被朝廷拿下时,妄言其拥立大功,使慈禧联系军头发动政变的事实泄漏,最终1863年8月31日清廷忍无可忍,索性赐他自尽了事。在之后的回乱起因中还会有胜保的足迹。
日期:2018-07-21 10:08:45
可惜慈禧太后寿命不够长。要是她1894年前死了,她就是武则天第二,要是她若活到1911年,辛亥革命肯定更精彩。
现在大多数人认为,辛亥时的局面和太平天国时完全不同。太平天国始终只局限一隅,全国大部分地区仍在清廷的有效控制中。辛亥革命前,各地新军的兵权已经逐渐被满脑子西方思想的海归留学生、国内新式学堂毕业生,还有袁世凯这样的野心家掌握。结果武昌起义枪声一响,全国响应,大部分省份宣布脱离清政府。这样的形势,本来就有野心的袁世凯不可能再替清朝卖命。即使无法得到整个国家,他恐怕也会打割据的算盘。其实不然,袁世凯之所以要反,我认为就是光绪的弟弟载沣要杀袁世凯,袁世凯为自保,不得不反。有人说,辛亥革命时慈禧若还健在,袁世凯就会乖乖地成为曾国藩第二。
假如既是权力斗争高手,又是最高统治者的慈禧太后仍然健在,那可就面临一个政治智慧大考验。她会如何下这盘棋?结果又会如何?后人恐怕永远不得而知。历史不能假设,但无论如何,少了慈禧太后的辛亥革命,就象少了重量级高手的比赛,精彩程度不可同日而语。
补一个:叶赫部和爱新觉罗部世仇已久,努尔哈赤灭叶赫部,时叶赫部首领布扬古临死前曾对天发誓:“我叶赫那拉就算只剩下一个女人,也要灭建州女真。”
试看满清,初入关时是寡妇(孝庄太后)领着6岁的福临(顺治)入主中原,270多年后,又是一个寡妇(隆裕太后)领着6岁的溥仪(宣统)退位。慈禧在清末的出现和存在,她的“使命”只是为了实现叶赫先祖的一个诅咒谶(趁)语,就是要灭了爱新觉罗的江山。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