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上无名——讲述封神背后的故事》
第25节

作者: _六铃使者_
收藏本书TXT下载
  纣王要变法图存,而以商容等为代表的保守派却唯稳是求,于是很自然地就产生了路线之争。
  日期:2018-09-19 00:17:14

  具疏臣商容奏为朝廷失政,三纲尽绝,伦纪全乖,社稷颠危,祸乱已生,隐忧百出事:臣闻天子以道治国,以德治民,克勤克戒,毋敢怠荒,夙夜祗惧,以祀上帝,故宗庙社稷,乃得磐石之安,金汤之固。昔日陛下初嗣宝位,修仁行义,不遑宁处,罔敢倦勤,敬礼诸侯,优恤大臣,忧民劳苦,惜民货财,智服四夷,威加遐迩,雨顺风调,万民乐业,真可轶尧驾舜,乃圣乃神,不是过也。不意陛下近时信任奸邪,不修政道,荒乱朝政,大肆凶顽,近佞远贤,沉湎酒色,日事声歌。听谗臣设谋,而陷正宫,人道乖和;信妲己赐杀太子,而绝先王宗嗣,慈爱尽灭;忠谏遭其炮烙惨刑,君臣大义已无。陛下三纲污蔑,人道俱垂,罪符夏桀,有乖为君。自古无道人君,未有过此者。臣不避斧钺之诛,献逆耳之言,愿陛下速赐妲己自尽于宫闱,姜皇后、太子屈死之冤,斩谗臣于藁街,谢忠臣义士惨刑酷死之苦。人民仰服,文武欢心,朝纲整饬,宫内肃清。陛下坐享太平,安康万载。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臣临启不胜惶悚待命之至!谨疏以闻。

  十分可惜的是,商容赶到朝歌城的时候,两位皇子已经不知所踪了。这也就是说,他回朝执政的的希望,已经变得相当渺茫了。于是,他就给纣王上了这道满腔悲愤的奏章。
  明面上看,这道奏章主要讲了三件事情:
  1.纣王以前是个堪比尧舜的有为明君;
  2.纣王现在是个不仁不义的无道昏君;
  3.以“清君侧”为名,诛妲己,斩费仲。
  但实际上,这道奏章的真正用意,却是要挽救已经在事实上破产的“殷姜联姻”。

  可这个时候,姜皇后已死,而两位皇子亦已失踪,这所谓的“殷姜联姻”难道真的还有起死回生的机会吗?在商容看来,这并非就毫无生机。
  首先,姜皇后虽然死了,但好在谋逆案并未坐实。而且,姜皇后死后,还能与杨妃一起停棺在白虎殿,就这件事情本身而言,确是在明白无误地向天下人宣告,纣王并没有真的就将他的这位结发妻子当成了罪人。更何况,举朝上下都认为,姜皇后是死在妲己与费仲的内外勾结之下的。所以,只要杀了妲己与费仲,一来既可为姜皇后母子报仇,二来又可为纣王撇清责任,那么“殷姜联姻”就还有一线生机。

  其次,两位皇子虽然失踪了,但好在还仅仅是生死不明而已。作为“殷姜联姻”的血脉和延续,只要这两位皇子一日不死,那么商容的希望就一日不灭。
  可商容为什么非要在“殷姜联姻”上一条道走到黑不可呢?这恰恰就是他作为政治遗老的可悲之处。

  “殷姜联姻”,可以说是商容等前朝老臣一生中最为浓墨重彩的得意之作,也是帝乙先君留给殷商王朝最为重要的一笔政治遗产,在他们看来,不仅要坚决地予以继承,更容不得有半点的置疑。所以,他们与“殷姜联姻”是一体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殷姜联姻”不倒,他商容还有回朝执政的可能;“殷姜联姻”若倒,他商容便再无回归商末政坛的机会了。
  但是,路线之争,作为不可调和的观念之争的产物,是要死人的!商容见纣王动了杀心,情知无可挽回,于是便悲愤交加地撞柱而死了。紧接着,同为前朝老臣的赵启,也被纣王处以极刑了。
  拥护“殷姜联姻”的前朝老臣接二连三地退出了商末政坛,甚至就连姜皇后母子,也是死的死,伤的伤,而作为他们的政治敌手,微子、比干及微子启等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不动声色,但实际上心里面就别提有多解恨了。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政敌,微子等人固然会见死不救,可武成王黄飞虎为什么也一言不发呢?
  日期:2018-09-19 21:06:19

  黄飞虎听报大怒:“这匹夫!你望成功,不顾成汤后嗣,我叫你千钟未享餐刀剑,功未褒封血染衣!”令黄明、周纪、龙环、吴谦:“你们与我传请各位老千岁与诸多文武,俱至午门会齐。”四将领命去了。黄飞虎上了坐骑径至午门。方才下骑,只见纷纷文武、往往官僚闻捉获了殿下,俱到午门。不一时,亚相比干、微子、箕子、微子启、微子衍、伯夷、叔齐、上大夫胶鬲、赵启、杨任、孙寅、方天爵、李烨、李燧,百官相见。黄飞虎曰:“列位老殿下,诸位大夫,今日安危,俱在丞相、列位谏议定夺。吾乃武臣,又非言路,乞早为之计。”

  此处可见,黄飞虎作为武将,一般是不参与朝政的,但他能为了两位皇子,想着召集文武大臣议事,已经是冒了天大的风险了。所以,他不为商容等人说话,似乎也无可指责。
  黄飞虎又命黄明、周纪等四将守住殿下,以防暗害。
  这个时候,黄飞虎派人守住两位皇子,真的是为了防止他人暗害吗?不是的。

  黄飞虎此举的真正用意,其实是担心两位皇子因年幼无知而不慎将当日走脱的实情抖落出来。
  黄飞虎看见方弼有这等忠心,自是不忍见,甚是凄惶,乃含泪教:“方弼不可啼哭,二位殿下不必伤心。此事惟有我五人共知。如有漏泄,我举族不保。方弼,过来保殿下往东鲁见姜桓楚。方相,你去见南伯侯鄂崇禹,就言我在中途放殿下往东鲁,传与他,教他两路调兵,靖奸洗冤。我黄飞虎那时自有处治。”
  就算是放走了两位皇子,可他有王爵在身,又是元戎,更是皇亲,论情论理,最多也就是降职罚俸而已。所谓的“举族不保”,只怕是太过危言耸听了。
  但实际上,黄飞虎的担心,并非毫无道理。此时此刻,两位皇子的生死,不仅仅关系到成汤后嗣,更牵涉到当下的路线之争。那私放皇子之事,一旦泄露出来,在纣王的眼里,他黄飞虎也就成了事实上的“殷姜联姻”的旧党。如此一来,这问题可就比替老首相求情严重得多了。所以,黄飞虎身为元戎,又是朝歌城防务的实际控制人,行事不可不慎。
  虽然两位皇子不见了,但殷破败和雷开他二人究竟知不知情,黄飞虎心里没底。在这种情况下,他又岂敢跳出来惹是生非,引人注目!所以,黄飞虎一言不发,也的确是事出有因。
  事实上,这一场后宫风波中,许多不明真相的局外人都是有心要救两位皇子的,方弼方相,就不必提了,甚至还有一开始奉命斩杀的晁家兄弟,以及后来负责追杀的殷破败和雷开。
  晁家兄弟根本就没进西宫及馨庆功搜人,却谎报军情,说什么二位皇子根本就不在三宫之中;而殷破败和雷开二人,一直就在为百官上本救人而拖延时间。

  且言殷、雷二将进寿仙宫回旨,纣王曰:“既拿了逆子,不须见朕,速斩首午门正法,收尸埋葬回旨!”殷破败奏曰:“臣未得行刑旨出,焉敢处决?”纣王即用御笔书“行刑”二字付与。殷、雷二将捧行刑旨意,速出午门来。……殷、雷二将还未及回言,只见一员官,乃上大夫赵启是也,走上前劈手一把将殷破败捧的行刑旨扯得纷纷粉碎,……殷、雷二将见众官激变,不复朝仪,吓得目瞪口呆,不知所出。黄飞虎又命黄明、周纪等四将守住殿下,以防暗害。这八名奉御官把二位殿下绑缚,只等行刑旨意,孰知众官阻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