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那些事》
第22节

作者: 古月照今尘117
收藏本书TXT下载
  19世纪中期,白刃战依然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清军没有格斗勇气,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也只有勇气冲锋骑射,没有勇气白刃突阵.这种垃圾军队碰上谁都要败。越是一触即溃,伤亡率就越大。兵法上说置死地而后生就是这个意思,清军怕死是出了名的,越是怕死死的越惨。
  僧格林沁这仗打的确实太丢脸了,清军冲锋输了,白刃战也输了,这怎么解释。在谈到八里桥时,联军曾自夸过他们的白刃战。国一些资料由说明,他们冲上去拼刺刀时,他们的炮兵已经轰半天了,其中清军的十个炮位,全部确定被击毁,而表面步骑兵基本都没了。
  但有一点确定,那就是八里桥失守后,仍有少股清军在作零星抵抗,一名上尉(蒙将军的儿子)在设旧时指挥部时,被冷枪射击差点被打死。

  八里桥之战还有一个描述,很煽情,也很悲壮,被大量的文学作品引用,出自随军的埃里松伯爵,他说联军打炮时,清军的帅旗手,一直打着帅旗,直到清军开始撤退,这个旗手还站在那里,以至于蒙将军要求部队上去后救这个人,但就在联军士兵冲向他的时候,掩护的机枪击中了他(这位蒙将军显然忘了通知机枪停射,因为机枪一直在打,而且没打中过他,以至于叫人以为,他不可能被击中,用原文的话说就是"那挺半个小时来似乎一直敬佩他的步枪突然响起,将他击中,将他打倒,将他消灭"。)

  武器形成代差了,战就没法打了。
  胜保受伤,伤亡过万,这还不算拼命了?
  要知道,按惯例,部队减员过1/4就算失去战斗力了
  网友九称中国和英国武器没有代差,还是指挥的问题:
  全球通史"英中两国的力量差距比西班牙征服者和阿兹特克人之间的力量差距还要大得多。16至17世纪,欧洲的军舰和大炮已得到巨大发展,而中国人的军事技术仍停留在比阿兹特克人的技术高不了多少的水平上。"

  过度夸张了,那边是600人征服2000W,中国当时还没弱到这种地步吧
  阿兹提克人有火炮吗?阿兹提克人有火枪吗?阿兹提克人甚至连骑兵都没有,印第安人没有马,把欧洲人骑的马叫大羊。
  至于大炮,对高速冲锋的骑兵,威胁根本不大,60公里的冲锋时速,根本没准头
  不过,好像当时还是吃了这个亏,因为,僧格林沁不长记性,采用的是密集冲锋战术,一炮倒下一片,连瞄准都省了
  1、减员严重不代表就是拼命了
  2、僧格林沁也有玩迂回突击侧翼,可惜的是人家是职业士兵,不是中世纪那些农民兵了

  3、开始的时候,联军大炮都没有,还有战斗意志,突到人家50米面前放了一通箭,大炮一来立马溃散。
  僧格林沁干净利索干掉了太平军的北伐军,实力不可谓不强,就是这两次惨败,实力大损,最后反被捻军给料理了。
  联军对骑兵并没有什么恐惧感,在狠比得过拿破仑战争时期的重甲骑兵,所谓上帝之鞭更多的是文艺人士的论调,对于这些职业丘八来说,面前是上帝现身,一声令下,照打不误。
  联军的炮兵对僧王的骑兵的杀伤力是巨大的,当时的骑兵是采用密集队形冲锋,一发炮弹落在攻击队列中就足以造成极大地伤亡和混乱。骑兵的战术也有问题,僧王的骑兵是蒙古骑兵的传统战术,抵近到几十米靠骑射攻击敌阵,结果被联军的排枪阵大量杀伤。
  其实也不能说两个世纪的部队交战,英国的战舰怎么沉的?还不是僧格林沁的大炮击沉的?英法联军损失也很大。北京城外的战斗,胜保的火器营也上了,可以说是清军精锐,但是最后还是输了。
  网友十综合前面各位的意见,认为以下3点导致战败:
  第一、曾王的蒙古骑兵基本上是民兵,虽然是牧民可能比农民身体素质好一点,但近代战争军事素养基本上为0。他们的战马也没有受过训练,几枚火箭就导致了战马乱了阵角。至于这么高的伤亡比,只有一种情况,一方一触及溃,而且一溃不止无法收拢,被人赶鸭子追杀才可能会出现这样“辉煌”的战果。
  第二、在中国,骑兵的威力被神话了。其实轻骑兵的冲击力是有限的威力主要是体现在机动性上(孙子兵法称之为奇兵——骑兵的由来),可以不断的打击后勤、骚扰拖死步兵,但进攻有素养步兵方阵,基本上是找死。所谓的“满洲铁骑”其实主要是下马冲阵、骑马追击。冷兵器时代秦击匈奴,就是这样,(只有披甲的重骑——如:慕容家的连环马,才可能与步兵方阵叫板)何况是面对热兵器的英法联军。这是明显的以短攻长,依托北京-通州城防,不断的骚扰,断敌粮草才是正途,但咸昏皇帝可比不上崇祯皇帝有天子守国门、死社稷的觉悟——定都北京就是为了方便逃跑。哪敢诱敌深入,后来果然跑了!(不过比起所谓千古一滴的康熙和他爹顺治强多了,只是被打到镇江就准备跑了)

  第二、在空心阵发明以后,骑兵基本上对步兵丧失了优势,只能在阵外打圈(建议:看下《窃明》中对土司作战的描写),然后被一一点名。其实这是利用了马的习性。拿破仑的一万骑兵在此招面前被打得尸山血海、内牛满面。
  下一节北京谈判。
  日期:2018-07-16 13:36:27
  第七节 北京条约
  10月16日,英方向清方提交最后通牒:第一,拆毁圆明园;第二,赔偿被虐待致死的英方人员补恤金30万两;第三,赔款未付清之前联军驻守天津。
  10月17日,法方向清方提交最后通牒:第一,赔偿被虐待致死的法方人员补恤金20万两;第二,将虐待俘虏的清方官员严加治罪;第三,让出城内肃王府的公馆作为法国使馆;第四,给还康熙年间各省天主教堂及传教人的坟茔、田产、房屋等。

  英法最后通牒要求的时间一致:限于10月20日10时之前对于全部要求无条件同意。恤金限于10月22日以前交清,23日交换旧约,签订新约。否则,联军会毁掉皇宫,断绝中国漕粮,截取广州关税,直至进攻全中国!
  圆明园烧毁了,奕訢也想通了:已经到了这种地步了,还有什么不可以答应的?《北京条约》,我签。不用等了,我们全同意,不就是要点钱吗?凡是钱能摆平的就都是小事。看看还有那些小事:法国相中肃王府,恒祺连蒙带骗给安排在贤良寺;英国人报复怡亲王(通州谈判时他下令扣押谈判代表),就相中他的府邸作为英方的驻地;不同意就住皇宫。同意,必须的,客人来了,就得住好地方。10月7、8号法军和英军第一次抢劫了圆明园;10月18、19日英军烧了整个圆明园。没事,都建好近150年了,我大清早就想拆了,谢谢你们义务给扒了。别空手,园子里的东西,看好随便拿,全当劳务了。这些都是我大清不要的了。你们看着扔那都行。一开始英国是让大清自己拆了圆明园,问题是谁也不敢。最后还是中国人龚橙给联军下的最后的决心(关于这一点历史上有争议)。

  10月22日,英法收到了恤金。英国又提出割让九龙司、准许华工自由出国等条件;法国除要求准许华工出国外,又另加准军民信奉天主教一条。奕訢都同意了,不同意没法啊。圆明园都给烧了,下面再烧就是皇宫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