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那些事》
第2节

作者: 古月照今尘117
收藏本书TXT下载

  也就是说,这些商行依靠政府政策,垄断赚取的暴利,一部分也是要回馈给政府的。这也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清政府始终阻止商行以外的中国商人同洋人进行贸易。葡萄牙由于先发达了,所以他早在明朝时就有和中国政府贸易的特权。直到17世纪末,随着大英帝国的兴起,英夷也开始和大清进行贸易。当时英国也是通过半官方的东印度公司和中国大清进行垄断贸易,贸易从一开始就有争执,因为中国官员向英人船只大量勒索除官定税额以外的费用--差不多是每船2000两。这在中国当然是司空见惯。在这方面,英人似乎已享受到国民待遇。英人曾试图将贸易转往厦门等其他港口,但发现那里的勒索更甚,只好又回到广州。

  而且在1820年以前,英国一直是贸易逆差,就是他进中国的商品多,中国买他东西少,英国人发现了鸦片,一开始就是夹带一点,平衡一下贸易赤字,可没想到鸦片是上瘾的,后来越来越多的进口到中国,中国开始贸易逆差,白银大量的流入了大英商人手里。
  本来洋人就觉得这个开放力度不够。到了乾隆年间,清朝居然放弃了过去三口、五口通商的制度,改为一口通商。本来还能去宁波和福建贸易,这回都改在广州了。
  这样,洋人到了中国就面临这样的境况,只能在一个城市与政府指定的几个商人做生意。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极大的损害了洋商的利益。洋人也认为,在中国打不开销路,很大程度上是清廷这种错误政策造成的。因此,两次鸦片战争之后,签订的条约当中,开放口岸都是一个很重要的条款。
  其实很早以前,那时还没有鸦片,没有人想打仗,英国就想和中国好好谈谈,平等进行贸易,1715年,东印度公司在广州城外附近设立了固定的商馆。1793年,英国又来人了,这次是著名的马嘎尔尼来的,那时的鸦片贸易还没成气候,马大人见到乾隆了,也谈了,可乾隆好面子,我十全武功一大皇帝,统治的国家,能缺东西,开什么玩笑,退下,就这么给打发了,也没好使。回去后,这老小子就建议英国使用武力。

  尽管当时欧洲打成了一锅粥,也没忘了找时间骚扰中国。大清注定难逃一劫。其中1802年和1808年英国为争抢远东利益和商贸权,两次出兵占领澳门,理由是怕法国占领澳门,不要脸,之后1814年又从印度侵占大清的属国尼泊尔,这些使两国关系不睦。等到1815年欧洲战事结束了,英国又想起和大清做大生意这茬了。1816年,阿美士德带人来了,想让大清开放市场,取消十三行,顺便在解释一下侵略尼泊尔的事,和想让大清割让宁波或是舟山群岛(这想法很傻很天真),可这次没见到嘉庆,原因就是老阿不愿意给中国皇帝磕头,大清当时还在天朝的幻境中不可自拔,立即将阿美士德撵走了。

  阿美士德回程很是惊险和传奇,他先后到访了菲律宾的马尼拉和印尼的雅加达还在马来西亚遇到了海盗,最后还到了圣赫勒拿岛见到拿破仑,双方进行了友好的交谈,在交谈中拿破仑认为老阿应该入乡随俗,给大清的嘉庆磕头。这是中英最好也是最后一次和平机会,就这么因为一个无厘头的理由告吹了,贸易、市场等问题都没解决,为了贸易赚钱,英国商人就拼命的走私鸦片,而鸦片的泛滥,使得大清对英国日益反感,这为日后刀兵相见埋下伏笔。

  1834年之前之所以还能维持,因为英国也是由东印度公司垄断的,但1834年4月,在港脚商人的要求下,英国废除了东印度公司的特权,可大清依然如故,这下双方的矛盾开始激化。
  日期:2018-07-02 07:56:46
  第二节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国内形势

  看过前一篇介绍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那时大清压榨老外,不手软 ,看看大清怎么欺负英夷的,当时大清规定有两种税,一个是国家的得上缴的,一个是自己偷摸收的就叫杂税吧,大清朝有十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说法,不是国家给你开怎么多,是你可能搂这么多,这是当时的潜规则,你弄这么些钱得懂得分享,才能长久,最主要的事要拿出极大部分去孝敬自己的上级长官,下面孝敬你,这环环相扣的分享系统使官僚阶层达到均贫富,成为大清最先富起来的人。中国是一旦拥有就可流传,可给子孙后代,没有遗产税这一说,所以大清是个人就想当官,当官是最赚钱的行业,大清的科举高考繁荣的不得了。考不上的心理不平衡的就造反,自己当老板,洪秀全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通商就得收税,所以海关与广州官员对外国和中国商人一样,在征正税之后(正税税率20%),还征收名目繁多的各种杂税,在这一点上,大清早就给了外商正常的国民待遇,在这点上英国冤枉了大清,对自己人下手同样的力度。所以等英夷要求平等时,大清都懵了,我们早就一视同仁了。
  就是因为这么些个即没有定额、也没有发票的,又高昂的杂税,没办法,英夷也是人,虽然大清对此高度怀疑,也要赚钱养家糊口,就私带些鸦片来卖,因为鸦片的利润大,能弥补一下支出平衡,多赚点钱,就黑心的贩卖起鸦片来了,鸦片是个好东西,在英国他是药,到了大清,不知道是那个缺德玩意发明烟馆,给当成饭了,吸食鸦片是上瘾的,造成买方市场的需求量大增,货物紧俏卖方就有定价权了,一来二去,这鸦片的销量就上来了。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东印度公司开始在印度实行鸦片专卖,这时每年已有一千箱鸦片输入中国;到了嘉庆年间(十九世纪初期),每年输入量增加到四千多箱;到了鸦片战争前几年间,每年多到四万箱左右(每箱一百斤或一百二十斤,在鸦片战争发生时,每一箱在中国海口出售价格按质量高下为四百银元到八百银元)。在1837年7月到1838年6月这一个年度内,中国从英国(包括印度)的进口总值是五百六十万镑,其中鸦片占百分之六十(三百四十万镑)。而这年中国对英国的输出总值是三百一十万镑,中国入超二百五十万镑。这就是说,除掉鸦片,在正常贸易中,英国人卖给中国的商品总值比它所买去的中国商品总值少九十万镑。

  那时,美国人也从土耳其贩运鸦片到中国来。其数量仅次于英国,例如,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在输入中国的鸦片总额四千五百箱中,美国占一千九百箱。
  没贩运鸦片之前,当时一艘货船到广州,首先得要有公行开的许可证(公行不是雷锋,这是要钱的),没有许可证,对不住回走起你的,有证海关的官员才上船看,先给你开官税就是上缴朝廷的,然后是杂税。杂税得交多少呢?据西方海员记载,在乾隆年间每条船是2千两白银,大约合现在60万人民币,之后可定是涨了。大清那时还是纯朴的不管船大小一律2千,交了钱,你老外才能找十三行的买家谈,钱货两清,交货走人。海关和当地官员是一体的,对中外商人有执法权,这优势大了,在广州当地弄了个中介商会,就是十三行,官商勾结垄断对外贸易,帮助官员勒拿卡要外国商船,由于这些个商行具有对外来商品和卖给外国人商品的定价权,一块压榨外国人,外国商人痛苦不堪。既然这么痛苦为什么还来呀?那是因为,18世纪,英国打败了荷兰,成为了世界海上霸主,随着英国的崛起,加上工业革命成果,很快就产能过剩,急需要找到大市场来消耗国内的生产产品。呵呵,是不是和中国现在很像。清朝的中国,钱很多,工业原始材料资源也丰富,又有丝绸布匹陶瓷茶叶等西方人喜欢的产品,所以必须跟中国玩不可。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