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大明王朝(朱元璋)》
第55节

作者: 卡卡卡卡卡k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朱元璋现在也面临着这两个问题。
  日期:2018-08-11 23:26:49
  54.决战鄱阳湖(2)
  朱元璋首先要解决的是人的问题。
  要完成这个计划需要有人驾着小船冲到陈友谅的船队中点火。
  姑且不说双方如此激烈的战况下能不能活着接近陈友谅的船了,就算是真的能够靠近他的船,如果在陈友谅的大船队中放了火,那这些负责点火的人也是很难再跑出来的。
  所以,这次虽然是一个光荣的任务,但也是一个要命的任务。

  知道可能会死,有很多人依然会选择勇往直前,这并不是说明他们真的不怕死,而是因为他们只是可能会死,也就是说有可能不用死,一旦死不了,那就会是无尽的荣华富贵。
  这就是一个简单的成本和收益问题,要想高收益,必须高成本。
  知道一定会死,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勇往直前了,因为不管有多么高的收益,付出的却是生命,成本太高。
  朱元璋要安排好这次任务就面临着这样的难题:用什么样的收益去打动人们付出生命的代价?
  拿着刀彼此硬拼,很多人都可以做到。因为大家会想,打仗肯定是要死人的,但也肯定会有人活下来,那我为什么不会是活下来那一个呢。就是这样的侥幸心理让他们愿意赌一把。
  而朱元璋这次的任务是一条走向鬼门关的路。去则必死,这样的人也会有,但是不会太多。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值得钦佩,但对于更多的不能做到的人,我们也要充分理解,因为这是人之常情。
  朱元璋能解决这个问题,他总是有办法的。

  他下令把刚刚抓起来的那批因为擅自后退而将被杀头的士兵带了过来。
  朱元璋告诉他们,因为做了逃兵,他们是要被杀头的。更糟糕的是他们不仅将会丢掉自己的性命,还会因为自己在战场上一时的懦弱和胆怯而让自己的名声扫地,让自己的家族蒙羞。他们的父母、他们的妻儿,也将会因为他们的怯懦行为而被人指指点点,一辈子抬不起头来。
  但是朱元璋愿意在他们死之前给他们一个扭转这一切的机会。
  这个机会就是组成一支敢死队,去完成火烧陈友谅战船的任务。这样一来,他们就 从逃兵变成了勇士,从死囚变成了英雄。

  这样的买卖你们做不做?
  肯定会做。虽然代价也是自己的生命,但是收益却完全不一样了。
  就这样,人的问题解决了。
  下一个问题是风。
  有风才能最大化的发挥火的威力,而且还得保证风不要刮向你自己这边来。
  风的问题怎么解决呢?
  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朱元璋肯定是解决不了的。虽然朱元璋确实很厉害,但是也真的还没有到“多智而近妖”的程度,呼风唤雨这事,他是做不来的。
  但是故事为了编的圆满,也不能就这么过去了,于是历史上留下了很多传说。
  有的说是朱元璋虽然不能呼风唤雨,但是刘基可以啊,刘基就是新的诸葛亮啊。
  还有的说,不是刘基帮着找的风,是两个仙人干的,他们一个叫作张中,一个叫作周颠。
  传说中,张中是个道士,头上带着个铁皮帽子,绰号铁冠道人。周颠是个和尚,成天疯疯癫癫的。

  这两个人在正史上可能名气没那么大,但在武侠史上还是小有名气的,在著名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里面明教五大散人中就分别有周颠和铁冠道人张中。
  当然,以上内容我是全部不信的,风这个东西,你说是它来了,你利用一下子也还可以理解,但是你要说借,那就有点太扯了。
  你要是真借了的话,你还不还?你怎么还?你拿什么还?
  你要说刘基或者张中、周颠能预测天气,知道什么时候来什么风,这个事完全有可能的,你要说这些风是他们控制的,那我只能告诉大家,这是假的,千万别信。

  其实就是凑巧了,或者说当时正好碰上了。
  总之风的问题最终也解决了。
  于是在那天的黄昏,朱元璋的敢死队驾着小船出发了,小船上没有兵器,而是装满了硫磺和火药。
  借着风势,朱元璋的小船一下子就冲到了陈友谅的大船阵中,这个时候陈友谅还没有反应过来,他没有想到居然还真有人敢来送死。
  朱元璋的敢死队二话不说就点燃了船上的硫磺和火药,一时间爆炸声四起,火势很快就蔓延开来了。
  陈友谅一看自己很多船都烧起来了,立即下令组织灭火。
  就在陈友谅的注意力转移到灭火工作上的时候,常遇春带着人马杀了过来。
  陈友谅一面组织灭火,还要一面组织迎敌防守,根本顾不过来,心烦意乱。他这一乱,手下的人就更乱了,于是很快自己的防线就被击溃了。
  眼见这种形势一时难以扭转,陈友谅只好下令撤退暂避。
  陈友谅这一退,常遇春更是得理不饶人,追在陈友谅屁股后面就是一顿猛捶。好在  陈友谅的手下拼死护卫,甚至陈友谅的两个亲弟弟都亲自上了前线,这才给陈友谅赢得了宝贵的撤退的时间。
  陈友谅总算是跑了出来,可是他的两个弟弟都死在了战场上。
  常遇春追了一阵后就下令回去了,他虽然以勇猛著称,但也不是没脑子。他知道自己的船小,趁着敌人的慌乱,加上自己的勇猛能砍杀一阵子,但如果敌人回过劲来,自己的这点实力还是抵挡不了的。
  这就是第二天的战斗。

  各有胜负,但还是谁都灭不了谁。
  当天晚上,陈友谅主持召开了军事会议,总结两天来战斗的经验教训。
  陈友谅觉得这样打下去,双方不停的消耗,时间久了对于自己一方是十分不利的。
  因为自己是倾国远道而来,所带的粮食物资并不是很多,时间一长自己肯定吃不消。现在朱元璋又封锁了长江水路,后勤补给的供应十分困难。
  另外,即便是能够打通这条补给线,但现在离自己的大本营太远,补给线拉的过长,风险太大。

  而自己这边所有的劣势都是朱元璋方面的优势。因此持久战于己不利,而于朱元璋有利,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速战速决。
  要想速战速决单纯靠手下将士的拼杀肯定是不可能了,唯一的办法就是“斩首行动”。直接干掉朱元璋,让他们群龙无首,一旦没了领头人,那就相当于是一群乌合之众,对付起来肯定比现在轻松多了。
  而这套战术在第一天的战斗中,张定边曾经用过,其实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只不过因为那是张定边一时的突发奇想,没有制定相对完善的配合计划,导致最终功亏一篑。
  这次,陈友谅决定就用这个办法。于是他下令,明天的战斗不要继续跟朱元璋手下的士兵纠缠了,所有人集中注意力,只打一艘船,一艘桅杆是白色的船。
  白色桅杆的船就是朱元璋的指挥舰。

  原来朱元璋为了能够让全军的人都看到自己跟他们在一起并肩作战,也是为了指挥的方便,把自己船的桅杆刷成了白色,这样就与其他的有所区别,却没有想到现在成了 陈友谅选择打击的突破口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