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埜先部队的部署一下子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冲乱了,整个军队一片混乱。
陈埜先不愧是位好汉,好汉不吃眼前亏嘛。
他一见这阵势,知道自己不能再硬来了,自己本来就不是他元朝的正规军,也从来没从那里领工资,自己之所以拉一只队伍,也就是为了吃口饭,现在这情况要是硬干下去,别说吃饭了,连吃饭的家伙事都没了,于是他就主动投降了。
朱元璋元璋十分高兴,他觉得这个陈埜先是个人才,应该留为己用,于是就极力的拉拢他,甚至于和他结拜为异姓兄弟。
冯国用劝说朱元璋,说陈埜先这个人獐头鼠目,不是个守信之人,让他一定得多加提防。
但刚打了胜仗的朱元璋怎能听得进去,于是就没有理会冯国用的意见。
就在这时候,看到朱元璋已经在江南站稳脚跟的郭天叙和张天佑也来了。
朱元璋很苦恼,你们这也不能老是跟着摘桃子啊。
既然来了,那就得安排你们点事情做,这样吧,我们不是要攻集庆吗?那就让张天佑去吧,让他带着陈埜先刚刚投降的那支部队,去检验检验战斗力有多强。
要检验战斗力有多强的前提是你得有战斗力。而陈埜先这支部队很明显不是战斗力强不强的问题,而是有没有的问题。
他们没有战斗力,不是客观原因造成的,而是主观上根本不想有战斗力。
其实这陈埜先并不是真心投降朱元璋,他只是兵败没有办法了,为了能够暂时保全自己,才不得已而为之。在他的心里,实际上是瞧不起朱元璋这帮子人的。他觉得他们一帮子农民出身,根本不可能成事。于是悄悄地和元军暗通款曲。
这次朱元璋让张天佑带着陈埜先的部队去攻打集庆,但是却把陈埜先留在了太平,毕竟朱元璋也不是一般人,他虽然欣赏陈埜先,但终究还不是十分了解他的底细,因此也还有些提防。
部队出发前,陈埜先悄悄的告诉自己的部下,到了集庆不要真的攻城,做个样子意思一下就行了。咱们现在屈居在朱元璋这里不过是权宜之计,最终咱还是得回到朝廷里去的。
张天佑本身就不算是个有能力的将领,手下再带上这么一帮子三心二意的家伙,那可能打胜仗吗?
很快,张天佑就灰头土脸的回来了。
原来啊,他带着部队刚来到集庆边上,还没等下命令进攻呢,自己的部队不知道为什么就先乱起来了,结果被元军将领福寿抓住机会,一个冲锋,就把自己的部队冲垮了。
对于张天佑的失败,朱元璋并不沮丧,因为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张天佑打不下集庆,朱元璋知道,因为张天佑到底有几把刷子,他清清楚楚。那为什么还要让他去呢?
因为朱元璋要打脸,他要打张天佑的脸,打郭天叙的脸,最重要的是打郭子兴的脸。
我们知道朱元璋的这支部队里,除了他自己的嫡系外,最主要的力量还是郭子兴留下的老班底。这些人当年都是跟着郭子兴出来的,革命感情还是有的,现在郭子兴死了,但是他儿子还在,于是就继续支持他儿子。
朱元璋就是要让郭天叙这帮人丢脸,让郭子兴的老部下明白,你们跟着郭天叙、张天佑没有出路,要想混得好只能跟着我朱元璋。这是他的第一层意思。
他的第二层意思是要测试陈埜先。
之前冯国用劝他的话,他虽然没有采用,但不采用并不表示没听没记。其实在看人和用人这一点上,朱元璋绝对能甩冯国用几条街。
朱元璋确实爱才,但是相对于一个人的才华来说,他更看重的是忠诚。他对人有着极其敏锐的判断力,从他见到陈埜先的第一面起,他就嗅到了背叛的味道。
于是朱元璋敬着他,也防着他。
朱元璋这次之所以让陈埜先的部队去打集庆,就是要看看他们的实际表现,而把陈埜先留在太平,是为了防止他临阵倒戈,到时候自己的麻烦就大了。
测试的结果很明显,陈埜先不能留。
但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除掉他,朱元璋还要好好想想。
集庆没有打下来,但朱元璋也并没有闲着。
朱元璋派下的大将徐达、常遇春、邓愈等人分别出兵,陆续攻占了溧水、溧阳、句容、芜湖等地,渐渐形成了对于集庆的包围之势。
就在军事上节节胜利的时候,朱元璋在政治上却受到了猛烈的攻击。
进攻的人是郭天叙和张天佑。
虽然这两个同志能力没有朱元璋强,实力没有朱元璋强,但是地位却要比朱元璋高。
名义上讲,郭天叙、张天佑才是这支队伍的一、二把手,朱元璋也得听他们的。于是他们就处处刁难朱元璋,处处给他掣肘,朱元璋说一,他们非要说二,朱元璋说往东,他们非要往西,很多事情让朱元璋都非常难办。
朱元璋明白,这种状况不能这样继续下去了。
濠州城里,郭子兴与孙德崖、彭大与赵均用的例子还血淋淋的摆在眼前。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那他们这支队伍也必然因内耗而自己慢慢死掉。
朱元璋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思考的结果是郭天叙、张天佑不能留。
哎,陈埜先不能留,郭天叙与张天佑也不能留。朱元璋继续联想,于是一招借刀杀人之计在他心中慢慢形成了。
龙凤元年的九月,朱元璋开始组织第二次攻打集庆的战役。
这一次比第一次进行了更大的战略动员,郭天叙、张天佑与陈埜先悉数出动,带着军队向集庆进发。
很明显,这是一个圈套。
陈埜先与起义军不是一条心,而且已经和元军暗中勾结很久了,这些情况,朱元璋通过安插在陈埜先身边的卧底知道的一清二楚。所以让陈埜先去打元军,这根本不是挥出去的一把剑,而是能把自己炸的粉身碎骨的丨炸丨药包。
朱元璋当然不会粉身碎骨,因为他希望粉身碎骨的人是郭天叙和张天佑。
朱元璋心里很清楚,就算是没有陈埜先拖后腿,郭天叙和张天佑也肯定打不下集庆来,那只所以还让他们俩去,而且还让陈埜先跟着,就是让他们去送死的。
对,这就是朱元璋的计划,让元军杀死郭天叙和张天佑,这是最皆大欢喜的结局。因为他不能亲自动手,那个时候他还承受不了这样的骂名。
为了让这个计划更为保险一些,他还特意安排了陈埜先,他知道真的到了集庆,陈埜先肯定会到元军那一边,到时候,郭天叙、张天佑两面挨刀,那就必死无疑。
事实上,朱元璋还是看错了陈埜先。
陈埜先没有让郭天叙、张天佑陷入腹背受敌、四面楚歌的痛苦境地,相反,他让这两个人高高兴兴的死去了。
陈埜先能在元末天下大乱的局面中登上舞台走两圈,那肯定也不是一般的人物。他虽然跟元军勾勾搭搭,但这次他没有让元军帮忙,他自己就把这个事情解决了。
郭天叙、张天佑和陈埜先带兵到了集庆以后在城外驻扎下来,三人约定第二天全军发起总攻。当天晚上,陈埜先派人来请郭天叙和张天佑,说请他们喝酒,也正好商量商量明天的攻城计划。郭、张二人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就兴冲冲的到了陈埜先的军营,三个人喝酒聊天,非常高兴。等到喝的差不多的时候,陈埜先突然翻脸,大喝一声,埋伏在帐外的刀斧手一拥而入,擒住郭天叙和张天佑,二话不说,就给砍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