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心术榜——刘备厚黑发家史:(一)一个底层的上层路线》
第59节

作者: 卧龙岗书童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一招叫做死不认账—我确实不是,是你非要说我是,反正不管你心中怎么想,就是不承认,还要把戏演得十足。万一把你忽悠住了呢?毕竟这是唯一的机会。判断力不坚定的人往往上这一招的当,别人摆出一副认真、煞有其事的样子,他就信了。
  直到对方拿出无可辩驳的证据。陈宫说:“阁下别装了,我去洛阳求官时,曾经认得你曹操。”

  无可抵赖下,于是曹操又变脸了,变成了那个大义凛然的曹操。从伺候董卓的马屁精,到客商皇甫,再到大义凛然志士刺客,若陈宫目睹了曹操的变色全过程,恐怕会忍俊不禁。
  陈宫虽认出曹操,但并没有即刻拿上京城请赏,而是半夜暗地提审曹操,问:“我闻丞相待汝不薄,何故自取其祸?”谁都知道,这举动里透着蹊跷,或许是个保命的机会。曹操却摆出一副不屑一顾的气度:“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汝既拿住我,便当解去请赏,何必多问!”—想审我?你也配?
  陈宫心说:我从未见过这么嚣张的逃犯!
  一个阶下囚,有什么好嚣张的?然而曹操嚣张的并非性格,而是头脑。人生,该嚣张时就得嚣张。
  日期:2018-10-27 21:03:56
  英雄会像变色龙一样根据环境选择有利的保护色,马屁精也会,区别只是前者依智慧而变,后者一味趋附奉承。
  别人半夜提审,避开旁人,也算心存好意,你能不能好好说话了?非要惹恼别人不可?
  那么什么叫好好说话呢?不厌其烦地解释为什么刺董,怀着怎样的高尚情操,希望以此打动人,引起别人的同情心,让人网开一面?
  幼稚!

  这种有话好好说的心态,只是食草动物的心态,然而往往令人瞧不上,引不起丝毫重视。曹操的嚣张表达,反而正是此刻最好的说话策略。
  巨额悬赏的诱惑与私纵重罪的压力的双重压力下,对方若肯放你,只有一种可能—对方也是一个义士。半夜提审的行为,让曹操看到了这种可能。但存怜悯心和果断的行为之间,还隔着巨大的决心。义士就一定会放你吗?不一定。这时怎样去表达,就成了最关键的事。对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曹操表示很在行。
  这是一种行为艺术。想要别人为你作出什么抉择,首先你得成为那种值得别人为你那么做的人。软骨头会让人瞧不起,重义之人尤其瞧不起。若看到自己要救的是这么一个卑言令色、软塌塌的人,甚至卑躬屈膝摇尾乞怜的人,会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货也是个刺董的英雄?倒更像个投机分子吧?引不起任何敬佩之情。倒不介意拿去请赏,毕竟作那么大的牺牲救这么个人不值得,拿去请赏也没那么大负疚感。反之,嚣张的态度即证明了英雄本色,不必罗罗嗦嗦地解释什么壮举,什么崇高意图,反而不真实,态度即说明一切。越嚣张的人也越能引起好奇心,并非我追着你讲道理,而是你追着揣摩我了解我,于是你越看越知道我是块硬骨头。

  也是一种激将法。对方若有义士之心,也仍需激出来。毕竟,为了救一个逃犯而放弃巨额悬赏、抛弃官位且承受罪责,是巨大艰难的抉择。不仅仅是咬咬牙的问题,而是破釜沉舟的问题。得激起对方的血性,激起对方的自尊,才能产生巨大的决心,冲破犹豫的枷锁。
  日期:2018-10-27 21:04:22
  陈宫果然受激,屏退左右,对曹操说:“汝休小觑我。我非俗吏,奈未遇其主耳。”
  对方承认自己不是个俗人,很好。这时曹操才向陈宫娓娓诉来自己的壮烈义举、高尚情操—“吾祖宗世食汉禄,今不思报国,与禽兽何异?吾屈身事卓者,欲乘间图之,为国除害耳。”最后加一句“今事不成,乃天意也!”
  一番话仍没有提到你该放了我什么的,只是表达了自己就义的从容坦然。当然,也大义凛然地提到了这是“报效国家”、“不做禽兽”,你自己看着办!
  演戏就得演到底,就得前后一致,若半路露出破绽,算输。
  日期:2018-10-27 21:05:14

  陈宫也不是那么好忽悠的,问:“孟德此行,将欲何往?”—你这么牛逼,怎么就做了逃犯了呢?一个逃犯还能怎么样呢?
  曹操此刻就拿出了所有英雄领袖所共通的技能—画大饼,随时随地都能拿出一个让人心动的大计划来。“吾将归乡里,发矫诏,召天下诸侯兴兵共诛董卓,吾之愿也。”
  你以为我逃只是为了保命吗?你错了,这种可笑的事怎么会发生在我身上!不,我是为了天下!那么你放不放我就意义重大了。这并非处理一个逃犯的问题,而是助纣为虐,阻碍天下正义。你也可以参与进来,一起从事这项伟大的事业。况且,这事业比你那县令之位壮阔多了!也刺激多了!你来不来?
  陈宫本来还在犹豫,救了你只换得同样当个逃犯,未免不值得,现在一听有伟大的事业、远大的前程等待着自己,立刻眼前一亮,心中一定!
  亲释其缚,扶之上坐,再拜曰:“公真天下忠义之士也!”“吾姓陈,名宫,字公台。老母妻子,皆在东郡。今感公忠义,愿弃一官,从公而逃。”

  这就是曹操。让人审着审着,却以自己恰到好处的节烈表演,以及自己的宏图大志,竟把人变成自己的跟班了。真可谓王霸之气哪里也挡不住。确实,古往今来成大事者,哪个没有微贱时就让人死心塌地跟随的本事?他们空口开出的支票,却让人毫不怀疑其兑现能力。刘邦、刘备、朱元璋等皆是如此。英雄若没有这项技能,便是独夫。
  于是陈宫心甘情愿抛弃了一切,拒绝了土豪董卓伸过来的金橄榄枝,冲破世俗的束缚与诱惑,连夜跟曹操私奔了。
  日期:2018-10-27 21:06:07
  当然,陈宫终究还是错了,这错误导致二人半途分手,也导致陈宫最终的悲剧。
  别人画了一个理想的大饼,看上去那么美好,看上去那么志同道合齐心协力,最终真的能达成吗?
  志同道合这种事,概率其实很低。要么是志同而道不合,理想虽一致,但具体实现的道路却不同。如同样是平定天下的理想,陈宫想走的是忠义之路,而曹操用的却是枭雄手段,哪怕曹操能到达终点,陈宫却不欣赏他的方式。要么是道合而志不同,前期道路一致,到了事业的中后期便理念冲突,分道扬镳。如刘邦与韩信,朱元璋与他的功臣集团,前期是多么的亲密无间,最后也无非是同床异梦。

  不要把自己的理想必然当成别人的理想,要求别人必须符合自己的理想。谁也没有义务为你的理想买单。一个集团,终究只能照一个人的方向走,就是那个最强大的人。对于这种必然发生的事,还是学会顺其自然、不要强求的好。若是执著强求,问问自己是那个最强大的人吗?
  这是题外话。当然那一刻,陈宫是无比相信曹操的,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曹操让陈宫无比相信了自己。
  日期:2018-10-27 21:06:25
  曹操的刺董脱身,与反转陈宫,凭的是自己的智计百出,变化多端。小说中虽为虚构,但却十分贴合曹操多智的形象。史载中曹操确实屡屡有让人瞠目结舌的智力表演,他凭此领袖群雄,一生战必胜、攻必取,那种智力程度,我这种凡夫俗子是没有资格品头论足的。只是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世上有人能把智力演绎到这种程度,就够了。或者有助于自我认清,不以小聪明而自得自误。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