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隋唐史》
第42节

作者: 九皋寒叟
收藏本书TXT下载
  当时,治书侍御史(中央办公厅副主任)游元在黎阳督运粮草,杨玄感直接开门见山地说道:“陛下就是个无道昏君,为了征讨高句丽使自己陷于绝境,这是老天爷要诛灭他,如今我亲自率领义兵诛杀杨广,您愿意跟着我干吗?”

  日期:2018-06-02 19:24:57
  这可让游元有点受宠若惊了,跟着你杨玄感起兵造反,干掉隋炀帝?
  游元抱着引颈就戮的姿态反驳道:“杨大人,此言差矣!想当年,您的父亲深受朝廷的宠信恩遇,杨氏一门也都身居高官显爵,如今正是杨家上报皇恩的时候,您怎么能在父亲坟土未干之时策划谋反呢!我只有一死而已,不能从命!”
  不愧是中央办公厅的高级官员,皇帝的忠诚粉丝!
  杨玄感最缺的就是时间,而说服游元投降又是个浪费时间的活计,因此采取了直截了当的方式:把游元给剁了…
  日期:2018-06-02 20:51:36
  说出来大家恐怕都不会相信,杨玄感的主力部队是这样的构成:5000名运送粮食的老百姓,3000名在河边拉船的纤夫,总共8000人。
  为了拉拢这批人为他所用,杨玄感在誓师大会上说的义正言辞,口吐白沫:“兄弟们啊!圣上不体恤百姓,以至于天下百姓蒙受灾难,不堪其苦,你们睁眼瞧瞧,死在辽东的将士数以万计!如今,我带着你们起兵,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怎么样?”
  自古以来,拯救黎民百姓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给他们发钱发粮。
  推翻一个政权,建立另外一个政权,老百姓还是穷的叮当响,还有掉脑袋的风险,这笔买卖实在不太划算。
  于是,老百姓反应非常平淡:“好啊!”
  以上,就是杨玄感起兵造反前的所有准备工作.

  看起来非常不符合他的贵族身份,甚至是有点丢份儿!
  杨玄感才华横溢,如果想要写一篇讨伐隋炀帝的檄文,简直是易如反掌的事。
  再者说,杨玄感是隋朝的贵族,小道消息自然非常多,隋炀帝谋杀父皇,暗中使出卑劣手段争夺太子之位,在父皇病重期间调戏宣华夫人.这些事情无论拎出那一条来,都可以让隋炀帝身败名裂。
  问题是,杨玄感居然只提了隋炀帝发动高句丽战争导致百姓流离失所一事。
  这也可以从侧面证明,诬陷隋炀帝的罪名是后世强行黑上去的!
  日期:2018-06-03 08:27:55
  怀州刺史唐祎,听说杨玄感想要闹革命,立马就撂挑子不干,逃跑了。

  唐祎是隋朝的现任官员,地方官府的代表,他带头唱反调,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啊!
  不过,杨玄感表示,这并不影响他的起兵大业,因为好兄弟李密已经从长安城快马加鞭赶来和他会合,打算共襄盛举…
  杨玄感得瑟道:“李兄,你一直就以拯救天下百姓为己任,如今机会摆在你面前,你将如何做呢?”
  李密兴致非常高昂,就像是从牢笼出来的罪犯走到了红灯区一样…
  李密:“好兄弟!我早已经给你想好了,现在有三条路摆在你的面前。”
  杨玄感:“还请李兄一一道来。”
  李密:“第一条路就是擒龙。皇帝此时正在辽东打仗,他的北边是突厥、奚等少数民族,南边是无边无际的大海,东边又是高句丽,如果咱们占据涿郡,就可以封住皇帝的退路,不过一个月的时间,前线大军就会崩溃!”
  好一个如意的算盘,如今起兵谋反的消息已经泄露,带着八千部队北上涿郡,真当一路上的官府和军队是瞎子,在隋炀帝的骁果位和府兵夹击下,八千名没有装备武器的小老百姓,还真不够塞牙缝的!
  不少史家觉得杨玄感没用李密的上策才败的那么快,我只能呵呵一下,以示鄙视。
  杨玄感:“办法是好,可咱们只有8000余人,杨广手上却有数十万精兵,想要把他困死在辽东,难度似乎很大,此计行不通啊!”

  李密一本正经的说道:“第二条路就是抢占关中。关中是隋朝的根本,四面有要塞屏障,粮食又非常充足,我们可以一路西进,不攻占城池,直接夺取长安。长安城虽然有卫文升据守,如果我们发动强攻,还是有胜算的。一旦占据了长安,就可以招揽天下豪杰为我们所用,然后安抚士民,以此作为据点,徐图天下。”
  杨玄感:“虽然是个好办法,但是关中有潼关之险,想要强行拿下势必耗损极大,一旦失利,恐怕会遭到灭顶之灾啊,这条计策还是不行。”
  李密略显无奈:“第三条路就是拿下东都洛阳。咱们可以率领精兵昼夜兼行,直取洛阳城,然后号令四方。然而,怀州刺史唐祎很可能已经回洛阳通报消息,如果咱们在百日之内拿不下洛阳,四面八方的援军必定会将咱们包围,到时候处境可就不妙了!”
  杨玄感反倒像打了鸡血一般:“李兄!我倒觉得第三条路最好走。文武百官的家眷都在东都,要是能够攻取洛阳,杨广身边的官员就会投鼠忌器。而且,如果经过城池却不攻取,怎能显示我军的威风?你的下策,正是我的上策。”
  杨玄感拉出来的军队,自然由他做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