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心术榜——刘备厚黑发家史:(一)一个底层的上层路线》
第53节

作者: 卧龙岗书童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时司隶校尉袁绍站了出来,对,就是那个四世三公的袁绍,说了一番慷慨激昂又漂亮动听的话:“愿借精兵五千,斩关入内,册立新君。尽诛阉竖,扫清朝廷,以安天下!”这番话显示出袁绍的两个特点。第一,世家子弟的高贵背景。只有世家子弟才这么会说漂亮话,才这么喜欢说漂亮话,也才有这么大的底气、胆子。第二,徒具外表,没有内核。斩关入内拿人开刀什么的,确实很帅。但只是执行层面,是一个普通将领都能做的事。而根据实情制定策略,抢占先机,一步步缜密施行,却不是一般人能做的。谋未定而动,再慷慨激昂也办不好事。

  何进大喜,他就喜欢袁绍这样的年轻人,家境好,资源多,有冲劲,不磨叽。于是在这一刻,“何袁二人组”诞生了。
  日期:2018-10-19 19:23:13
  3、曹操的远见与十常侍的狡猾
  “何袁二人组”在行动。

  计划的第一个步骤进行得很顺利。何进点了五千精兵,袁绍全副披挂—很帅,何进引何颙、郑泰、荀攸等大臣三十余人,相继而入,在灵帝柩前扶皇子刘辩即位。
  计划的第二个步骤烂尾了。新君即位,百官朝拜完毕后,袁绍带人去捉蹇硕,结果只见到一个死了的蹇硕—花阴下被中常侍郭胜所杀。袁绍向何进建议,今天可以趁机把宦官都杀了。一个人站到前面,说:“不能杀!”这个人正是何进的妹妹,新上任的何太后。
  想杀的人一个也没杀成,死的那个还是别人抢先动手的。
  为什么何进已经占尽优势了,杀几个太监仍那么困难呢?
  想要赢过对手,先要了解、看破对手。否则,你就是在和一团谜交手,事情的发展将完全出乎意料。
  那么十常侍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
  黄巾之乱,天下告急,十常侍隐匿不报。
  这天,十常侍正陪汉灵帝在后园饮宴,谏议大夫刘陶闯了进来,跪在灵帝面前大哭,冒死进谏:“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四方盗贼并起,侵掠州郡。其祸皆由十常侍卖官害民,欺君罔上。朝廷正人皆去,祸在目前矣!”
  外面已经乱成一锅粥,刘陶可以说告有实据,十常侍的瞒报眼看就要被拆穿了,十常侍慌了吗?
  没有。
  十常侍只用了三招,便化解了这自杀式袭击。

  他们慌忙跪在地下说:“大臣不相容,臣等不能活矣!”这是转移了事情的定性。不去辩解天下有没有乱,自己有没有卖官鬻爵,而说这是对方的陷害,把事情定性为对方挑起的政治斗争,把自己伪装成政斗的可怜牺牲品。
  接着又说:“愿乞性命归田里,尽将家产以助军资。”这是何等的忠心。对手都逼上门来了,还一副忍辱负重、不去计较、愿意奉献一切的姿态,这还不是忠臣是什么?
  最后,言罢痛哭。这么委屈可怜,哪里有点坏人的样子?明明是受尽欺负的样子嘛!
  反观刘大胡子,毛发倒竖,怒目而视,瞪着眼睛要吃人,谁更像恶人难道灵帝看不出来吗?于是灵帝作了结论:刘陶是无理取闹,十常侍是忠臣。
  这三招,有情有理有据。这就是奸臣手段。
  十常侍跟忠毫不沾边,但却恰到好处地进行了忠的表演。他们之所以忍辱负重,是因为知道恶人是背后做的,表面做不得,表面越忠厚越有利;之所以愿奉献家产,是因为要表示最忠贞的姿态,也因为知道堂堂皇帝绝不会要这点钱,于是以退为进;之所以哭,并非因为真心落泪,而是因为演技高。
  忠臣总是以为奸臣所以能得势,在于没人敢说实话。自己拆穿那皇帝新衣的谎话,真相就会大白。却不知本末倒置。现实不是童话。正是因为奸臣的狡猾,才使得事实歪曲。你对付不了他们的狡猾,便矫正不了事实。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群狡猾至极的人。最大的特点不是坏,而是坏的手段—精于计算,善于蛊惑,善于表演。这种技能点使得他们心思周密不留把柄,也使得他们能很好地利用那些不够聪明的人。

  应对何进的进攻,十常侍只还了两招,就封死了何进的出招。
  第一招,留给何进一个死的蹇硕。蹇硕是死是活,死在谁的手上,非常重要。如果蹇硕是活的,就会供出一大片;只有死了,才不会泄漏秘密。如果蹇硕是死在袁绍手里,嫌疑还少一些;偏偏死在十常侍手里,分明是杀人灭口。事情成了大家一起庆功,事情败了借你人头一用,这是十常侍精明的地方。所以蹇硕只是做了替死鬼,然而谋害何进的线索却断了。
  第二招,向何皇后求情,以整个内廷宦官体系向其投诚。十常侍的主要技能是什么?是搞关系,讨人欢心。忽视了这一点你就会陷入障碍。十常侍虽然支持刘协反对何皇后,但那是暗箱操作,表面上,他们仍是很好很忠诚的奴仆,服侍得何皇后很满意。况且还有过扶何皇后上位的旧恩。何进要杀别人,实在很没道理。何皇后想,你要杀我这几只人畜无害的哈巴狗干什么?于是反对。
  女人嘛,头发长见识短,要知道十常侍可不是什么哈巴狗,而是比老虎还凶猛。他们可是曾操控帝国大权,玩弄灵帝于股掌的人,可是让灵帝叫爸爸、妈妈的人,会来乖乖当你的宠物?但一个见识再短的皇后,她的话也是谕旨。
  当然最本质的原因,是因为十常侍表面符合何皇后的利益。何皇后要掌握宫廷,要享乐,十常侍符合这种利益。这叫做建立共同利益。
  于是“何袁二人组”大张旗鼓地杀进来,却捉不到一个开刀的对象了。何进陷入了难题。

  这里就可以看出曹操的远见来了。首先,验证了宦官的势力、影响力依然很大这个判断,哪怕灵帝已死。作为一个滋蔓极广的集团,虽然看似已山穷水尽,但显性的隐性的势力仍不会小。其次,想要对付别人,事情得机密。不机密你的出招就会被人知道,别人就会拆招。而且,别人一定会团结一心、警惕万分、动用一切力量来对付你。打草惊蛇抓个猎物都困难,何况抓一批狡猾的人?
  反之,若不动声色,对方就会放松警惕。你暗中布局好了在合适的时机突然发难,罪证确凿,一举拿下,这时对方想反抗也反应不及,旁人想保也保不了。正如后来司马懿对付曹爽、王凌一样,即便抓住了对方,在没收集确凿证据之前,仍显得宽待,好像对方都不会死一样,可是一旦准备好了罪证,立刻雷厉无情。
  曹操就是这么善于抓重点。至于袁绍所谓的“乘势尽诛宦官”,乘哪门子势?有势可乘吗?
  势,得由你的头脑来营造,而非由你的热血来鼓动。
  日期:2018-10-19 19:24:05

  4、水和火能调和吗?
  面对何太后对十常侍的庇护,何进退缩了。判断力差的人就这毛病,容易被影响改变主意。因为他的判断不是建立在坚固的建筑—缜密的逻辑上,而是画在沙盘上,他的头脑里只是一盘散沙。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