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读西游: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
第21节

作者: hz_lj9999
收藏本书TXT下载
  陈玄奘就不是陈光蕊的儿子,也不是刘洪的儿子,结果为了替陈光蕊报仇,逼死了自己的母亲。出胎几杀,满月抛江,寻亲报冤为什么是三难,应该就是这样了。
  日期:2018-06-29 11:23:32
  西游记全解析之十四 取经工程的序曲
  泾河龙王,俨然是当地一霸。他有九个儿子。第一个小黄龙,见居淮渎;第二个小骊龙,见住济渎;第三个青背龙,占了江渎;第四个赤髯龙,镇守河渎;第五个徒劳龙,与佛祖司钟;第六个稳兽龙,与神官镇脊;第七个敬仲龙,与玉帝守擎天华表;第八个蜃龙,在敖广处砥据太岳。第九个鼍龙,因年幼无甚执事,

  从他的关系可以看出,横跨天庭,佛门,又是水路,又是大山,关系广的很。自己又是北海龙王的妹夫。因此,泾河龙王有点骄纵的脾气是肯定的了。他一听夜叉的汇报,立刻就要提剑杀人,可见性格冲动。不过手下都是懂道理的;大王且息怒。常言道,过耳之言,不可听信。大王此去,必有云从,必有雨助,恐惊了长安黎庶,上天见责。大王隐显莫测,变化无方,但只变一秀士,到长安城内,访问一番。果有此辈,容加诛灭不迟;若无此辈,可不是妄害他人也?

  不过,大道理为什么后来就不明白了呢?为了赢得赌胜,又置天条于不顾:鲥军师奏云:“大王放心。要赢他有何难处?臣有小计,管教灭那厮的口嘴。”龙王问计,军师道:“行雨差了时辰,少些点数,就是那厮断卦不准,怕不赢他?那时捽碎招牌,赶他跑路,果何难也?”
  同样的一班人,为什么前后出的主意如此不同呢?要么就是鲥军师被观音收买了,要么就是以前天庭的纪律不明,完成工作的时候早一点,晚一点,多一点,少一点都不是问题。
  楼主以为,后一种情况是最有可能的。可是,泾河龙王忘了,此一时彼一时也,玉帝的地位稳固了,自然要抓纪律了
  日期:2018-06-29 11:27:42
  西游记全解析之十四 取经工程的序曲(1)

  第九回,讲了一大通的樵子和渔夫的对话,固然是为了引出泾河龙王的故事。不过,说起来看上去象个两个世外高人,为了山青好,还是水秀好,竟然争个脸红口赤。这个故事寓意深刻,值得好好领会。
  世上之事皆负阴而抱阳,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是人都有比较心,争名争利固然太过不好,然而看破一切是不是也成了废物呢?孔子说执中最难,确实如此。
  泾河龙王为了争名,壮观水府,显示在自己地盘上的权威,小小的改动了玉帝的之意,却被有心的观音和玉帝抓个正着。有人说后面的万圣龙王其实是泾河龙王,楼主以为这是不能成立的,毕竟处死泾河龙王是政治需要,玉帝不会开脱的。不过万圣龙王的来历,确实值得好好深究,我们后文再说。
  接下来的故事网友都分析的很明白,不过有点楼主特别指出的是,表面上看太宗李世民过世是因为没救的了泾河龙王后被泾河龙王冤魂给害的,其实不是,按阴间的生死簿上太宗李世民的阳寿尽了,该死了,与泾河龙王并无干系。
  当然通过泾河龙王的故事,崔判官遵循观音的圣意,私下修改了生死簿,多给了20年的阳寿。其实这个就是太宗李世民和观音核心交易,什么的给李建成,李元吉超度亡魂,六十四处烟尘,七十二路草寇枉死的不得往生,那已经是第二层交易了。
  其实吧,在西游记的书中,漫天神佛也不就是人间官场的缩影,是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
  日期:2018-06-29 11:47:31
  西游记全解析之十四 取经工程的序曲(1)
  太宗李世民回到阳间后,刘全和相良的故事应该是观音安排的续着,不是白写的。都是为了警告和劝化李世民不得反悔。尤其是刘全的故事,李世民的妹妹,本不该今日死:鬼使启上道:“李翠莲归阴日久,尸首无存,魂将何附?”阎王道:“唐御妹李玉英,今该促死;你可借他尸首,教他还魂去也。”

  在世俗眼光看来,李世民已经是皇帝,高山难攀了,不过,在阎王的眼里,观音的法旨才是最大的,李世民的妹妹不过也是板上的鱼肉而已。真是强中更有强中手,恶人自有恶人磨。
  书中写到:太宗甚喜。却又聚集多官,出榜招僧,修建水陆大会,超度冥府孤魂。榜行天下,着各处官员推选有道的高僧,上长安做会。那消个月之期,天下多僧俱到。唐王传旨,着太史丞傅奕选举高僧,修建佛事。傅奕闻旨,即上疏止浮图,以言无佛。表曰:“西域之法,无君臣父子,以三途六道,蒙诱愚蠢,追既往之罪,窥将来之福,口诵梵言,以图偷免。且生死寿夭,本诸自然;刑德威福,系之人主。今闻俗徒矫托,皆云由佛。自五帝三王,未有佛法,君明臣忠,年祚长久。至汉明帝始立胡神,然惟西域桑门,自传其教,实乃夷犯中国,不足为信。”太宗闻言,遂将此表掷付群臣议之。时有宰相萧瑀,出班俯囟奏曰:

  “佛法兴自屡朝,弘善遏恶,冥助国家,理无废弃。佛,圣人也。
  非圣者无法,请置严刑。”傅奕与萧瑀论辨,言礼本于事亲事君,而佛背亲出家,以匹夫抗天子,以继体悖所亲,萧瑀不生于空桑,乃遵无父之教,正所谓非孝者无亲。萧瑀但合掌曰:“地狱之设,正为是人。”太宗召太仆卿张道源、中书令张士衡,问佛事营福,其应何如。二臣对曰:“佛在清净仁恕,果正佛空。周武帝以三教分次:大慧禅师有赞幽远,历众供养而无不显;五祖投胎,达摩现象。自古以来,皆云三教至尊而不可毁,不可废。伏乞陛下圣鉴明裁。”太宗甚喜道:“卿之言合理。再有所陈者,罪之。”

  大臣论战,结论是:自古以来,皆云三教至尊而不可毁,不可废。正是本书的主旨。不过前面提到的傅奕,算是佛教的坚定反对者,他正是死于贞观十三年。这应该是这个年份的寓意吧。

  日期:2018-06-29 12:27:25
  西游记全解析之十四 取经工程的序曲(3)
  至此,佛取得了和儒道在东土法律上的同等地位:自此时出了法律:但有毁僧谤佛者,断其臂。
  太宗李世民为了水陆大会的成功举办,指定了陈玄奘前来主持。书中写道:冤孽尽消除,孤魂皆出狱。愿保我邦家,清平万年福”太宗看了满心欢喜,对众僧道:“汝等秉立丹衷,切休怠慢佛事。待后功成完备,各各福有所归,朕当重赏,决不空劳。”那一千二百僧,一齐顿首称谢。
  宗教也是为政治服务的。太宗的水陆大会,也是与政敌和解的信号,要大家翻开玄武门事变的一页,一齐向前看。毋庸置疑,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的政变夺权之举,是不符合传统的政治伦理的,举办水陆大会,消除冤孽,某种程度上也是李世民的认错之举。当然,表面上是不能这么说的。
  做表面文章的还有观音:却说南海普陀山观世音菩萨,自领了如来佛旨,在长安城访察取经的善人,日久未逢真实有德行者。忽闻得太宗宣扬善果,选举高僧,开建大会,又见得法师坛主,乃是江流儿和尚,正是极乐中降来的佛子,又是他原引送投胎的长老。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