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心术榜——刘备厚黑发家史:(一)一个底层的上层路线》
第26节

作者: 卧龙岗书童
收藏本书TXT下载

  此仗,曹操比贾诩多算了两步:绝地伪装诱敌与置之死地而后生。
  曹操得意地想:“贾诩,我终究胜你一筹!”
  贾诩陷入了深思:“曹孟德,真不简单啊!”我怎么能以凡人的手段来估量你,海水终究不可斗量!
  日期:2018-09-23 08:17:56
  曹操大胜之下,本应乘势进攻,却匆匆而退。
  张绣和刘表请教贾诩。贾诩说:“必定是许都出事了,才退得这么匆忙。”张绣要追,贾诩说:“不可追,追之必败。”
  张绣望着刚刚被打破不败神话的贾诩,不知该不该信他。刘表在一旁说:“今日不追,坐失良机!”张绣决定追击。

  曹操撤退得很安心。想到贾诩的不简单,他已在军队后方布置了精锐的防守力量殿后。贾诩,如果你不追,还算你聪明。
  追兵被打败的消息传来时,曹操不禁失望了:贾诩,不过如此啊!
  张绣和刘表带领残兵垂头丧气地回到驻地。见到贾诩,张绣满面惭愧地说:“没听您的话,果然被打败了。”
  贾诩说:“现在可以再整兵追击。”
  张刘二人都瞪大眼睛,这不是天方夜谭吗?正如一个人刚被揍得鼻青脸肿浑身是伤回来,实力差距已摆在那里,你居然要别人带着累累伤痕再去挑战?
  两人都说:“已经败了,还追什么?”

  贾诩说:“听我的,这次再追,必获大胜。我以我的人头担保”
  刘表被打怕了,也不相信这么一个神神叨叨的谋士。
  张绣看着一副莫测高深的贾诩,显示了对他的充分信任,好,听您的。这是最高明的领导才有的素质——知道什么样的下属可信任,并知道什么时候去信任。就凭这一点,他就比二袁二刘强得多。他独自带兵去追,果然大胜,获军马辎重无数。
  虽然胜了,张绣的疑惑仍然无法解答。前面以精锐的军队追击撤退的军队,而贾先生说必败;后面以吃了败战的军队去攻打取胜的军队,而贾先生却说必胜。这完全是违背了常识嘛!想破脑壳也想不通。
  贾诩帮他解开了这疑惑:“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操敌手。操军虽败,必有劲将为后殿,以防追兵;我兵虽锐,不能敌之也:故知必败。夫操之急于退兵者,必因许都有事;既破我追军之后,必轻车速回,不复为备;我乘其不备而更追之:故能胜也。”
  此仗,曹操以为算死了贾诩,贾诩却依然能够反算曹操成功。

  当殿后部队先胜后败的消息传来,曹操先是疑惑,继而眼睛一亮:“贾诩,你真是不简单中的不简单啊!真乃天下奇才也!”我一定要得到他。
  一仗打出终生尊重!多年后,贾诩位至魏国三公,福禄寿三全而终,在谋士如云的魏国政界,也是横着走。
  同时献上尊重的还有张绣。此后张绣对贾诩奉若神明,言无不从。
  日期:2018-09-23 08:19:31

  高手过招,要么很乏味,要么充满精彩。
  乏味者如历史上司马懿与诸葛亮的真实对决,都很慎重,都不敢涉险、出奇,因为面对高手出奇要进行大量调动,如果对手不咬饵,必将陷自己于风险中。于是都愿意稳扎稳打,都抓不住对方大的疏漏,打得中规中矩乏善可陈。但这只是表面的波澜不惊,暗地里却暗流涌动,机关早算过了百十重。你在旁边看得干着急,想:笨啊,怎么不出某某招。实际上别人早已算过了,此招不通而已。
  谨慎未必是诸葛亮的真实打仗风格。正如一个人家乡只有大米吃,便一生吃大米,但你不能说他一定喜欢吃大米。诸葛亮只有那么一点筹码,别无选择而已。谨慎也不是司马懿的风格。克日擒孟达,百日平辽东,大开大阖才是他的风格,只不过当时被诸葛亮逼得只有一种选择而已。成为什么样的人,很多时候是环境为我们选择的。
  精彩者如贾诩对曹操,两人都是进攻派。高手与高手之间已不是简单的一招致敌,而是棋逢对手,招招相扣,屡有后招,打出不一样的精彩与深度,让人始料未及。
  总的来说,面对高手得多看几步,得有看破表象见实质,看透明招见藏招的意识与能力。高手这么容易就上当了吗?第一仗,贾诩说不。高手这么容易就势穷了吗?第二仗,曹操说想得美。高手这么容易就被打发了吗?第三仗,贾诩笑你太天真。

  面对高手,得给予智力上的尊重与重视。否定别人的智力,实际上是在侮辱自己的智商。
  最典型的例子是韩信。他之所以前期那么成功,战必胜攻必取,除了他的军事天才之外,一定的原因是他当年受过胯下之辱,让对手一路轻视,不当他是聪明人、厉害角色。而后来失败,是因为刘邦团队一直对他极度重视,摆在项羽之后第一重视的高度,严防死守。如果前面的那些对手也如此重视他,纵然他是旷世奇才,他的攻取之路也不会那么顺利。
  当然,有时心理活动太多,想过了头,也会出现反效果。
  “他这招一定有深意!”
  ……
  “他出招不会这么简单的!”
  ……
  “这里面一定有一个我看不到的致命陷阱!”
  ……
  实际上,对方无非是一个寻常的举动而已。

  日期:2018-09-25 10:49:02
  (二)跳槽之王二:“良禽择木而栖”的华丽一跳
  所谓“良禽择木而栖”。为选择最适合自己这个奇才的佳木,贾诩已经飞过一片又一片森林,歇过许多棵树了。若论三国中换过最多老板的谋士,只能是贾诩。
  在贾诩最后一次的风光跳槽后,许都日报对贾诩作过一篇专访。记者:“请问您飞过那么多片森林,而寻找一棵佳木,是怎样的一种坎坷历程与辛酸心路?大约只有用‘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来形容吧?”
  “嗯,我过得还挺舒服的。”

  “什么?……”记者吐血,被抬离场。
  的确,贾诩走的路程虽坎坷,但坎坷并不一定意味着艰辛。试看他在长安时,李傕等“亲而惮之”,在段煨处,虽然受到怀疑,但也仍被“外奉礼甚备”,在张绣处就更不用说了,张绣“执子孙礼”,享受的是叔伯辈的待遇,人称“贾爷”。还真的过得挺舒服的。
  但贾诩仍不满意。这些人他都看不上,他只看上了曹操。
  据说曹操长得很不怎么样,甚至可以说拿不出手,见个匈奴使者都要找个高大威猛的人冒充自己,自己却在一旁cosplay侍卫。但贾诩看上的不是外表,而是曹操的内在美。
  看上别人倒还好说,以贾诩的才干,去哪儿不是被抢着要啊!但看上了曹操,恐怕就是有这份心,没这个命了。
  因为他们跟曹操干了一仗,把曹操的长子、侄子和爱将给杀了,只差一步连曹操也一起结果了。自此曹操再也不提招揽一事,而是杀红了眼地要找他们报仇。

  即便曹操那儿没意见,自己老板张绣这关也过不了。曹操玷辱了张绣的叔母,张绣杀了曹操的子侄和爱将,这是双方面的深仇大恨,这仇恨有得解吗?况且第一次投靠就闹出那么多幺蛾子,张绣还敢投第二次?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